《燕国、燕氏、燕姓》探讨(26)——乐毅伐齐

    中华燕氏网 2010-4-22 5:37:08 燕飞


                                       第二十六回 乐毅伐齐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乐毅,字永霸,华夏族人,魏将乐羊后裔。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乐毅因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厚待乐毅,乐毅谦辞退让,最后终于被昭王诚意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国征发全国军队出征,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派尉(官名)斯离率兵和三晋之师会合。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统帅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师伐齐,先从燕境进攻齐之北地(黄河以北属齐国而与燕相接之地),由于齐闵王信任苏秦,认为燕国不会反齐,所以齐国的防务只注重济西的正面,“悉起军而距军于济上”。而乐毅之师却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从北线攻伐。齐国北地失守,西线济西也很快动摇,齐将触子缺乏斗志,刚一交战就下令退兵,自己先乘车溜走,导致齐军大败。继任的达子统率余部继续作战,屯兵于秦周(临淄雍门以西地方),又战败,达子战死。这时秦、韩之师退出战争,乐毅于是分魏师攻占原宋国旧地,分赵师攻取河间,打算独率燕师进击齐国内地。燕将剧辛不同意孤军深入,他认为:“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则认为:“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罪,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燕军遂深入其地,一举攻陷齐都临淄。燕昭王亲自到济上(即济西)犒赏燕军,封乐毅为昌国君。齐闵王出逃到莒(今山东莒县),为淖齿所杀。
       燕军乘胜追击,齐军望风奔溃,燕军一举攻占临淄,尽掠齐国珍宝重器,“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於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此后乐毅一面继续攻打其余齐城,一面镇守临淄。休整燕军,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安抚齐国贵族,在齐国封了20多个拥有燕国封邑的封君,还把100多个燕国爵位赏给齐人;搜求齐国的逸民隐士,给以礼遇;革除暴政,施行轻徭薄赋,重建社会秩序,收买齐国之心;将攻占的齐国城邑改设为燕国郡县。 
       乐毅镇守齐地期间,也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乐毅久围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克,欲借兵威南面称王,居心叵测。燕昭王不信谗言,反而大会群臣说:“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燕昭王杀掉进谗言者。封乐毅为齐王,赐乐毅妻以王后之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赐乐毅“辂车乘马、后属百两(辆)”。乐毅坚辞不受,以死自誓,信义节烈为诸侯所畏服。 
       乐毅伐齐,前后历时5年之久,攻克齐城70余座,齐国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齐宣王五年,齐匡章率师攻破燕都,迁其重器,占领燕国4年;31年后,乐毅率燕师攻入齐都,尽收其宝,毁其宫室宗庙,占领齐国达6年之久,燕昭王终于洗刷了国耻。
       乐毅伐齐成功,不仅实现燕昭王为燕国雪耻的愿望,而且燕国的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同时也确立了燕国在战国中的“七雄”地位。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