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名人故地(1):陕西扶风召公镇

    中华燕氏网 2013-11-19 11:35:26 燕飞编辑


    编者前言:近几年,为探索燕氏的起源、迁徙、繁衍过程,先后在网站探讨性的刊登了《燕国的历史》、《燕氏的起源》、《整理了燕氏古代名人录》等,本篇开始对燕氏名人故地及与燕姓名人相关地进行整理编辑,提供给广大宗亲并与之共同探讨,同时也希望各位宗亲提供相关素材,补充完善燕氏资料,为理顺燕氏世系关系,实现全国燕氏联谱目标尽一份力量。

                                  召公问政地——召公镇

    召公镇——为纪念召公而形成的历史古镇召公镇,位于陕西省扶风县东北,又名“菊村”,因周朝时召公在此设坛讲学而得名,是扶风县五大镇之一。与咸阳地区的乾县、武功县毗邻,自古就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美誉。全镇辖15个行政村,8083户,34123人,总面积42平方公里。镇内交通便利,天绛公路与209省道旅游专线穿境而过,客商云集,流通活跃。勤劳的召公人民承载着文明古镇的文化美德,喷发着千年古甘棠的浓香。

    召公镇(又名"菊村"),如今,当地许多人还这样叫它的老名字。说起这个“菊村”,不能不先说起一个历史名人,那就是西周时期的召公。

    召公是西周初的打政治家,据《扶风县志》载:“在县东北30里,有召公古迹,今为召公镇,亦名召村,俗名菊村,召康公祠在焉。”据考证:在公元前830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封姬奭召公为右相,召公便在此地开设公馆,栽植甘棠树。他常在树下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并在馆内聚集子仆、兵士、当地百姓讲学论道,习周公之礼,论学问之道,开创了周代“学在官府”的教育模式。

    召公有一大爱好,就是他非常喜欢栽植菊花,众人知其爱好多助他栽植,在当地逐渐形成菊花园。每到秋季,菊花一开,金黄一片,观赏者络绎不绝,当地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后来,人们就把此地的名字叫“召公”、“召村”或者叫“菊村”。

    召公去世以后,后人思其遗爱,为保护甘棠树勿被采伐而作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菝”。公元1810年前后,这棵甘棠树尚在,高达13米,粗4米许。后在战乱中,“甘棠公馆”和这棵甘棠树均被毁了。

    召公镇从西周时候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适于农耕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召公镇自古及今一直是民风淳朴,儒教昌盛,人才辈出,真是地灵人杰啊!

    今天的召公镇,已是扶风县的五大镇之一。全镇的人口有34123人,面积有42平方公里。勤劳智慧的召公镇全体老百姓正承载着千年古镇的文化传统,喷发着千年古甘棠的浓香,昂首阔步地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