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元帅:与林彪并驾齐驱的红军将领

    中华燕氏网 2014-2-16 19:10:32 张雄文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战死,继之而起的是他原警卫团三营10连连长伍中豪。

  伍中豪的传奇之处是人生之路几乎可以与林彪媲美,堪为一对双子星座,而他早年与毛泽东的关系又为林彪所远远不及。伍中豪是毛泽东的第一爱将,毛泽东后来对林彪格外器重,并将其视为第一爱将,似乎是将一多半宠爱从伍中豪转到了林彪身上,是对伍中豪牺牲后的填补。

  伍中豪1903年生于湖南衡阳,比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彪大四岁,都属于被古人称为南蛮之地的湖广。

  林彪报考黄埔军校前,曾就读于武昌共进中学;伍中豪报考黄埔军校以前,就读于北京大学,不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很快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1团第8连;几乎与此同时,林彪也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2团第3连。

  他们两人殊途同归,成为同期同学,开始军旅生涯的起步。不过,步兵科第1团是军官团,第2团是预备军官团。同一起跑线上,伍中豪略优于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后,伍中豪被分配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结识了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毛泽东。他们两人同睡一屋,谈得十分投机,伍中豪十分佩服毛泽东,毛泽东也觉得伍中豪可堪大任。

  林彪军校毕业后,没有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段经历,他由广州直接北上武汉,被分配在第四军25师73团即排长、连长。毛泽东认识他,已是近两年后的井冈山上。

  伍中豪参加北伐后不久,被中共组织派回老家,直到1925年5月后才转到武汉,担任卢德铭的国民政府警卫团三营10连连长。

  伍中豪、林彪毕业后从军之路不同,却都和叶挺的部队有关系。73团即为原来的叶挺独立团;而警卫团三营则是叶挺现任师长的24师新兵营。他们两人的职务都是连长。

  随后,林彪随73团参加了打响第一枪的南昌暴动,前委书记是周恩来;伍中豪随警卫团参加了打响第二枪的秋收暴动,前委书记是毛泽东,都是中共建军史上的重要起义。

  两次暴动最后都归于失败,余部也都汇聚到井冈山。1928年4月,两支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林彪与伍中豪都同为第四军的营长。南昌起义余部被编为第四军28团,林彪为28团一营营长;秋收起义余部被编为31团,伍中豪为31团三营营长。

  但他俩和毛泽东的关系比,伍中豪依然远胜于林彪。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决定转兵农村,进军井冈山,遭到不少人反对,但伍中豪坚决支持毛泽东。随后,他又建议毛泽东“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甩掉追兵,结果顺利抵达三湾。

  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当他站在钟家祠堂门口对部队讲话,说愿意跟自己走的站到左边来时,伍中豪在许多人迟疑之中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

  毛泽东对伍中豪也十分倚重,视为自己军事上的得力助手。

  红四军组建后一个月后,毛泽东也开始注意到了林彪,对他与自己相同的“红军集中打击敌人,分散发动群众”观点深为赞许。

  不久,林彪与伍中豪几乎同时官升一级。一为28团团长,一为31团团长,两个团都是红四军的绝对主力。

  他们两人的升职,都与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黄埔一期生王尔琢有关。1928年8月,王尔琢在劝阻叛逃的营长袁崇全时牺牲。他留下的28团团长一职,毛泽东让林彪接任;留下的参谋长一职,毛泽东让原31团团长朱云卿接任,朱云卿留下的团长空位,则交给了伍中豪。

  伍中豪作战勇猛,计谋百出,威震敌胆。林彪作战也骁勇,指挥有方,同样令敌人闻风丧胆。但两人带兵,伍中豪略胜于林彪。萧克后来回忆说,伍中豪的31团能攻又能守,28团能攻善战,但有时稳不住。在守的方面,伍中豪的31团比林彪的28团要强。

  伍中豪与林彪也有过激烈的争执。

  1929年1月,毛泽东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32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28团、31团则向外发展。但对于发展方向,存在不同意见。伍中豪主张向赣南发展,林彪主张向赣东发展。结果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互不相让地拍了桌子。

  毛泽东最后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打开了江西苏区的新局面,成为后来辉煌一时的中央苏区的雏形。他后来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

  但林彪也同样被毛泽东所倚重。

  1929年6月的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与朱德、刘安恭发生了争论,并被落选前委书记。这一事件前后,林彪表现格外主动,坚决支持毛泽东。他当面对毛泽东恳切地说:“你今天提出的你个人要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

  林彪由此被毛泽东引为与伍中豪一样的知己。

  1929年11月,红四军召开“九大”,毛泽东重新当选前委书记,林彪与伍中豪也一同当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

  1930年3月,毛泽东、朱德又对红四军进行改编,共辖三个纵队,林彪与伍中豪同时升任为纵队司令员,一个掌管南昌起义余部发展而来的第一纵队,一个掌管秋收起义发展而来的第三纵队。

  三个月后,红四军与赣南、闽西的红军整编为红一军团,原红四军第一纵队扩编升格为红四军,第三纵队扩编升格为红12军,林彪与伍中豪依然半斤八两,分别担任军长。他俩还同时当选为第一届中央军委委员。

  但这一双子星座并列的局面很快被打破。1930年10月,伍中豪带领一个警卫排执行任务途经安福县城时,突遭敌军包围袭击,伍中豪被杀害,年仅25岁。

  从此,这对双子星座只剩下了林彪一人,毛泽东将更多的倚重与信任放在了伍中豪的同学林彪身上。他先是让其接替朱德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随后又命其接替朱德,担任115师师长(115师即红一方面军改编),后来又将中央红军发展而来的东北野战军(四野)交给林彪统领,直到最终将其培养为自己一人之下的副统帅,打算百年之后让其接班。

  聂荣臻等人后来说,如果伍中豪不死,毛泽东绝不会如此器重林彪,更不会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还有研究人士认为,如果伍中豪不死,必将是多年后元帅行列中的人物。

  以伍中豪与林彪同为黄埔四期的出身、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秋收起义余部的掌军人(林彪为南昌起义余部的掌军人)、比林彪更受毛泽东青睐的门生等诸多得天独厚的身份,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

  但林彪“斯人有斯命”,而伍中豪则“英雄未捷身先死”,只能“长使英雄泪满襟”,也令人浩叹“关(羽)张(飞)无命”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