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历史上为望族 辛、柯两姓氏皆源于蔡姓

    中华燕氏网 2014-3-28 10:29:03 河南商报


    蔡氏后裔,如今灿若繁星,遍布海峡两岸。其实,早在汉魏、唐宋时期,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就有蔡氏望族的华丽身影。
    济阳蔡氏是大多南方后裔公认的祖根地,莆田蔡氏、建阳蔡氏则是南迁后的重要分支。此外,柯蔡同源、辛柯蔡同源的说法,也让古老的蔡氏家族多了一份神秘。
    蔡氏支脉
    济阳蔡氏南方蔡姓人公认济阳郡为祖根地
    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生活。两汉时,河南陈留、南顿等地均有蔡姓人聚居,并出现了一批名人。
    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史料发现,汉代居于陈留圃城(今属开封杞县)一带的蔡氏家族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就是蔡邕、蔡琰父女。这之后,还有三国时魏尚书蔡睦、晋朝大司徒蔡谟、南北朝宋国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历史名人。
    晋永嘉年间,蔡氏开始第一次大移民,其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部及山东省东明县南部)一带的蔡姓世族南迁,定居于今天浙江一带。
   “永嘉南渡”是中原汉人大规模南移的开始,济阳人蔡谟就是这时避乱南迁的,他被后人视为南渡蔡姓的始祖。
    今天,大多数南方的蔡氏后裔认为自己的祖根地在河南济阳郡,他们的家族祠堂里,还挂着“济阳堂”的匾额。
    丹阳蔡氏蔡履、蔡大宝是其代表人物
    作为济阳蔡氏演化的重要环节,学者认为,丹阳蔡氏发源于南朝齐国的蔡履。
    代表人物有南朝梁国尚书令蔡大宝,南朝陈国御史中丞、度支尚书、新丰侯蔡景历,陈国中书令蔡征、唐贞观太子洗马蔡允恭等。他们的子孙众多,影响很大。
    丹阳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西北部,北滨长江。蔡肇是北宋时丹阳(今江苏镇江)蔡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擅长丹青,著有《丹阳集》传世。
    莆田蔡氏蔡襄一族有23名进士
    蔡氏入莆,始于唐末。那时黄巢农民起义爆发,不少中原百姓随军从固始南下,形成一次新的移民潮。
    居于浙江钱塘的蔡用元便随这股移民潮进入莆田,成为莆田蔡氏一世祖。
    福建省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相关人士介绍,北宋时,蔡用元家族成为当地望族,最突出的是蔡襄、蔡京两大家族,蔡襄的后裔在海内外影响尤其大。
    蔡襄一族中,仅进士就有23名,他们中,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叔侄同科的现象很常见,尤其是蔡旻的三个儿子蔡佃、蔡伷、蔡伸全部进入太学,号称“三蔡”。
    相比之下,蔡京虽政声不佳,但他对莆田的贡献无可非议。他关于修建木兰陂的奏疏,为莆阳水利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如今,莆田境内依然还有蔡襄、蔡京、蔡卞的古墓和祠堂、故居等人文景观。
    建阳蔡氏“蔡氏九儒”,闽中望族
    唐末中原战乱,河南光州固始县的蔡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这个蔡炉,就是我们建阳蔡氏的一世祖。”福建建阳市蔡氏九儒学术研究会会长蔡春寿介绍说。
    到了南宋,蔡炉的九世孙蔡发家族四世九儒,对朱熹理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蔡氏九儒”分别是蔡发、蔡元定、蔡渊、蔡沆、蔡沉、蔡格、蔡模、蔡杭、蔡权。
    蔡春寿说,一个家族,能连续四代人以理学为中心内容,形成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这在学术史、出版史和人才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独特的。
    宋朝理宗皇帝为褒扬蔡元定的功绩,曾赐字、造书院,塑造朱熹与蔡元定对坐的讲道神像。清康熙时,更是分别为蔡元定、蔡沉颁赐“紫阳羽翼”和“学阐图畴”的金匾。
    源流
    辛、柯皆源于蔡姓
    我国姓氏文化中,有辛、柯、蔡三姓同宗的说法。
    三个姓氏为何会同宗?世界蔡氏宗亲总会常务副监事长蔡元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最普遍的说法是与蔡氏一次举家逃难有关。相传,蔡敦毅是中国南方,乃至海外辛、柯、蔡三姓的始祖。
    蔡敦毅生于唐僖宗13年,妻子辛氏,三个儿子分别是蔡忠辅、蔡忠佐、蔡忠惠。唐末军阀混战,蔡敦毅在当时的吴国做官,受封大夫。为官26年间,因上司要求,他做过不少聚敛民财的事。
    公元937年,李昪灭吴建立南唐。他的上司因受贿之事败露,暗地派人追杀蔡敦毅,推诿罪过。蔡敦毅只得举家逃亡,与妻儿分三路伪装逃命。长子蔡忠辅改随母姓辛,化名辛文悦;次子蔡忠佐改随二娘姓柯,化名柯八使;幼子蔡忠惠不改姓,化名蔡忠烈,逃亡三年后,他们在洛阳定居。
    后来契丹入侵中原,蔡敦毅举家前往福州。北宋初年,辛文悦被封为翰林侍讲,两位弟弟也做了官。兄弟三人以辛、柯、蔡三姓成为朝廷命官,姓氏也从此不再更改。
    蔡邕
    蔡邕(yōng),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
    蔡邕精通音律,书法精于篆、隶,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飞白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是一种独特的书体。
    另外,熹平石经和焦尾琴,也是蔡邕的发明创造。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用丹砂将经文书写于石碑上,再命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熹平石经。
后来,蔡邕隐居吴郡。有一次,他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就把它拿出来做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琴尾已经被烧焦。这就是焦尾琴。
    名词解释
    永嘉南渡
    西晋永嘉之乱时,我国出现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