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毛泽东一生中谈论最多的历史人物

    中华燕氏网 2014年9月27日 中国建设报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日本文学代表团时说:“我读的书有两个阶段,先是读私塾,是孔夫子那一套,是封建主义;接着进学校,读的是资本主义,信过康德的哲学。”
    毛泽东谈论孔子长达70余年,仅《毛泽东选集》(四卷本)里就有30余处。可以说,孔子是毛泽东一生中谈论最多的一个历史人物。
    毛泽东提倡研究孔子。1938年,他就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1973年5月,在谈到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时,他又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
    毛泽东常以孔子事迹为例,开导人们。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1942年的《反对党八股》中称赞孔子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提出要“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卷”。1958年5月,毛泽东就破除迷信问题讲话时举了古今很多学问少的打倒学问多的例子,其中说道:“孔夫子当时也没有什么地位,他当过吹鼓手,后来教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鲁国当时只有几十万人口,相当于我们现在县政府的司法科长,他还做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可是他却学会了许多本领。”翌年夏天,他在与孔从周将军谈话时又说:“你先人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嘛!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可能都不认识哩!”
    毛泽东总体上对孔子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当然,也多有批评,有的甚至是批评过火的言论。
    1953年,毛泽东在批判梁漱溟时说,孔子的缺点是不民主,没有自我批判精神,有恶霸作风。1964年2月,他又指出:“孔夫子教学也有问题,没有工业、农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说:“后来他在鲁国当了大官,群众的事就听不到了。他后来办私塾,反对学生从事劳动。”
    至于20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将孔子全面否定,作了诸如“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等失之偏颇的评语,那就另当别论了。

 


分享按钮>>隋炀帝萧后未一女事五帝 投奔唐太宗时已过60
>>绝对君主制的典范:路易十四如何统治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