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姓名文化之名与字

    中华燕氏网 2015-12-22 12:47:26 新浪博客


    名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独有特色。现代汉语中虽然仍有“名字”一词,可实际上,现代人只有“名”却无“字”。
    古人在取名和字时,往往寄托着自己的理想、情操,所以,名和字就具有文化学的意义。古人取名,是在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的,寄托着父辈对儿女的希望。《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子和女子到了成年的年龄时,就要在有了“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成年之后,由长辈所命和多年来被长辈所呼的“名”,就不便在社交场合呼来喊去,所以,就得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字”。这也是古人为何称尚未许配嫁人的女子为“待字闺中”。
    先名而后字,字由名而孳生,故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即名与字之间一定有联系。正如《白虎通义•姓名》所说:“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其字即知其名。”
    古人“名”与“字”的相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同义互训:“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
    反义相对:“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愈与退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晦庵,熹与晦反义。
    近义联想: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字翼德,由翼而飞;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
    同类相及:如孔圣人的儿子孔鲤,字伯鱼,鲤是鱼类;宋末元初的大学者郑樵,字渔仲,樵夫常与渔翁为侣。
    原名变化:“诗仙”李白,字太白;晚唐诗人杜牧,字牧之。
    古语活用:唐代陆羽,字鸿渐,取《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字无咎,本《易•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明末清初的学者钱谦益,字受之,本《尚书》“谦受益”。
    追慕古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颜之推,字介,是追慕春秋时晋国名士介之推;明末清初的史学家顾祖禹,字景范,当是景仰北宋史学家范祖禹。
    此外,在上古时期,诸侯的子孙大都在姓名上有一套特殊规定,诸侯的儿子姓公子,孙子姓公孙,公孙的儿子则往往以其祖父的字为姓氏。例如宋桓公的儿子是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是公孙友;公孙友的儿子就以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为姓氏,叫鱼苕、鱼石。古人的排行大小,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支,他们三个人的后代,分别以仲孙(后改孟孙)、叔孙、季孙为氏,成为鲁国实际掌握政权的三大家族,世称“三桓”。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