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桃花源”——访榕江上游古寨马辂村

    中华温氏网 2009年5月10日 大华网


         江水如碧,青山似黛。地处榕江上游之滨的马辂村,背靠大坷岽,面向大北山,村边有一条从村后绕向村前的山坑小溪,长年不息地滋润着村前的一片沃土,古村左右小山环抱,山坡果木葱翳,山花烂漫,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美丽的山村居住着温姓的客家人。温姓的先祖于明朝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从海丰吉康携眷到这里结庐安居,建村已有550多年,成为揭阳地区温姓始祖地,历史文化遗产较为丰富。

金秋时节,笔者相约前往马辂访问了这个历史古村。

永亨古寨开基始祖源流远

远眺马辂古村,寨场坐落在大坷山下,坐东向西,正中是一座五间过的潮式祠庙建筑,周围是一座座潮汕传统民居,错落有序,巷道阡陌。居舍顺着山坡一排一排往上建,最后也是最高一排正中便是纪念马辂村开基始祖温良政的“温氏宗祠”。

村中长者温子尧介绍说,500多年前,温良政在此搭寮垦荒,艰苦创业,规划建设此寨场,当时叫“永亨寨”。明清时,村边有一条通往揭阳及周边三县的车马大路,村名演变为“马辂村”。整个寨场为螃蟹形之地理建筑,右边石壁民居为小蟹螯,左边为大蟹螯。村前那口大池塘足有5亩面积,池塘唇有两口明代古井,这就是蟹之“两眼”,井水清澈甘甜。

听了村中长者的介绍,我们又查阅了《温氏(马辂)族谱》,得知温氏渊源应上溯至授姓大始祖温明由。上古时期未有温氏,“迨明由公在朝为官,食禄温邑,公以封地为姓,以第六世排行。”其后温明由裔孙陆续南迁,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四世祖温徽从江西石城县迁到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坑县洪水塘立籍,为上坑一世祖。后温氏先祖从福建永定入粤,在海丰吉康择地而居,建立家室。因在当地与原有居民不睦,上杭十四世温良政便携眷迁到地广人稀的揭阳霖田都山区茅坪定居,这就是马辂村开基始祖。随着岁月的流逝,马辂温氏家族于明弘治三年(1409年)以后开始了新的迁徙。陆续迁往今揭西县五经富上坡头、普宁市麒麟发坑村、揭西县灰寨镇后埔、灰寨小坡洋村、后洋村、京溪园镇新寮村开基创业。还有裔孙迁往广西贺县、海阳、惠来、五华等地,亦有过南洋谋生。到今天,马辂温氏传下人口约3万。

重教兴学世代书香美名扬

明清时代,马辂村的教育有富绅人家办的私塾及村公众办书斋两种形式。迄今,村里还有“书田斋”、“书田老屋地”等地名。先民们尊师重教已成风气,培育一代又一代人才。据族谱及史料记载的有几则有关教育的誉称:“一门十三帽顶”。指的是十二世祖温世沂,贡生、国学生,他传下十男,其四子、九孙、一女婿,均是学业成绩显著的县、府国学生,有许多“功名”,时称“一门十三帽顶”。

“三经堂”。这是挂在灰寨镇后埔村祖祠的一块牌匾,是为纪念马辂十二世祖、后埔村创基人温世沂的孙子温登序父子3人获贡生、岁贡生、国学生所立以发扬祖德,激励后人。《揭阳县志》正续志有载。

“马辂百贤”。清代,马辂温氏传人有贡生5名(温运礼、温运魏、温登序、温熙琛、温启阀)、廪贡生2名、例贡生3名、邑学生2名、国学生81名、文武庠生各4名等,乡里誉称“马辂百贤”。

现代涌现的专家、教授、书画家、社会活动家。有著名的地质学家温杰史教授(马辂村),1956年他在云南武定县发现距今约有3亿年的胴甲化石,被国家地质部命名为“温氏武定鱼”。后洋村温步仁“兄弟博士”,温步仁毕业于铺仁大学,后往暹罗(今泰国)任暹京大学校长;其弟温步禺页和他的儿子数人为美国麻理大学博士或硕士;温步贞大学毕业生,为著名主治医生。旅居马来西亚的马辂村乡亲,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人士有:温柏良,创办“德安药厂”而闻名,受封拿督,是马来西亚温氏宗亲总会理事,著名社会活动家;温南振,马来西亚河婆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著名侨领、社会活动家;温南光,著名书画家。后埔村温俊鼎,教授、科学家、画家等等。


分享按钮>> 万安镇竹贯村
>>中华唐氏宗族文化研究会:湖南唐氏源流(邵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