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天络 年薪千万的金领王子

    中华温氏网 2009年5月18日 北京青年报



  ——温天络
  如果从事金融业的人叫作金领的话,那么做投资银行的就是金领之中的金领了。

  说投资银行好像专业了,说华尔街大家就能够明白多了。而华尔街的灵魂和主要活跃力量,就是这些把大企业买来卖去借钱收钱的投资银行。有人说,投行培养的都是精英斗士,他们是敢于承担高风险项目主要责任的“勇士”,而对应高风险的高回报也是这个行业特别多年轻的成功者传奇的重要因素。年薪上千万在这一行不是什么太难达到的目标。

  第一次见到温天络的时候,有点不敢相信,这位长得文质彬彬还带着书卷气的青年就是京华山一投行部的掌门人。京华山一过去几年,是操作国内民营企业到香港上市的老大,替二三十家公司融资上百亿元,33岁的温天络作为领军人物自然令行家侧目,无怪乎颇多金融界里面的小妹妹把他视作“白马王子”。

  四年保荐四十家公司上市

  “过去十年,是香港证券业大发展的十年。在九十年代初,香港股市上都是本地公司为主,到了1992年开始,中国市场概念影响逐渐增加。1994年到1997年,都还是外资大行(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对于美资欧资巨型国际投资银行的通称)一统江湖的局面。不过1997年的金融风暴之后,市场平衡被打破,许多外资大行纷纷收缩亚洲以及香港业务,所以本土的投资银行逐步有机会冒出头来。”

  在SARS蔓延香港的4月初,33岁的温天络一边提醒记者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一边回顾起他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十年心得。

  温天络现为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投资银行部主管,他有超过10年投资银行经验。现主要负责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企业上市、私募、跨境收购合并、财务顾问、企业重组、直接投资、可转换债券发行及引进跨国及内地企业策略联盟等工作。

  2003年第一季,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部在温天络的领导下,获国际财经杂志《亚洲金融》(FinanceAsia)评为2002年最佳小型股(5亿港元以下)新上市集资投资银行(Best Small Cap IPO House)。京华山一是近五年香港市场最活跃的保荐人,在市场上广泛被誉为“保荐之王”。温天络表示,希望今年能够做成15家企业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继续担当保荐人之中的龙头角色。

  目前他们的客户分布在北京、上海、江浙、珠江三角洲、西南和东北等不同城市,保持接触进行洽谈的有数十家民营企业。

  2003年4月,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到期改选,因为专家报告对于创业板的否定以及转移港交所的上市审批权力,引起了香港证券财经界罕见的大争论。而港交所上市、监察及风险管理主管表示,将于短期内发表加强上市中介人监管的咨询文件,届时将统一主板及创业板保荐人制度,并确保保荐人责任及列明违规处理方法。

  对于香港的投资银行和保荐人来说,这一切都不能算是好消息。

  温天络承认,现时的上市审批速度确实较以前放缓,1999年到2002年初,创业板的审批,只需要五到七个星期。而现在平均至少需要四个月,主板的节奏就更慢。

  “资源较少的投资银行,未来12个月是个考验期。”温天络没有低估市场的放缓。上市速度变慢,上市要求提升,上市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上市数目的减少。投资银行的业务萎缩。“我赞成投资银行要和监管机构有效沟通。”温天络仍然乐观地认为,短期的困难局面过去之后,香港资本市场对于民企的态度会回复正常,内地民营企业,将会在香港资本市场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用好内地数十万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这一资源,温天络还积极牵头筹组首个香港保荐人协会,他乐观估计,在今年之中相关计划会有落实,这样,民企上市就有望更有秩序和效率。

  十年投行经验积聚

  很多时候,温天络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年纪这么轻,为何能够获得同行以及企业老板的信任?

  而每次温天络都会苦笑一下,然后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我已经从业超过十年,这在投资银行业之中已经是相当长时间。而且这一个行业很有动力,接触的层面也相当广泛。一个人能力是否足以胜任,绝非看年纪,而是通过一次上市安排就能够了解得到。

  温天络常常不无自豪地介绍起他们这四年间的突出成绩,“自1999年起,京华山一(包括其子公司)已保荐近40家公司在香港及新加坡上市,实务经验(包括执行、企业定位、和投资者关系、研究报告一级及二级市场销售及人脉关系)上亦远超其对手,总承销金额逾60亿港元。而这些公司之中,其中有2/3是内地的民营企业。”

  十年间,温天络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果的呢?

  1987年,在温天络还是高中学生的时候,他父亲的公司筹备上市,温天络就兴致勃勃地跟着家里人看招股书,接触到市盈率、投资者关系等等陌生而有趣的名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投资银行业务,而且已经开始有兴趣。”

  1993年,主修信息管理及商业管理的温天络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并拥有硕士学位。在美国实习多月后,回港正式加入投资银行业务。温首先加入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洛希尔父子投资银行(N M Rothschild & Sons)工作,主要负责中国B股公司上市、跨国收购合并、重组等业务。参与并完成超过20个项目。

  “当时主要去的是上海,首先处理的是B股如上海大江和永久自行车上市两个项目。我负责的是市场推广和尽责调查。”温回忆起十年前的投资银行业务,说那时候其实法律制度不是很多,而企业对于我们的专业意见也很尊重,“所以业务进展都很顺利。”

  “1994年春节之后,香港资本市场突然出现降温,宏观调控的威力真是很大。”温天络今天回忆起这一段市场低谷还是记忆犹新,整个资本市场由前几年的热闹红火变为冷冷清清。“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96年中。”而这个阶段,温天络被邀请加盟一家新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在IPO上市减少的情况下,主要负责中国市场负责融资前期工作。该公司股东及董事包括李业广先生(现任港交所主席)、著名的百富勤集团、香港上市的金汇集团及新中港集团。在这个期间,温长期奔走于内地多个大中城市的国企之间,“遇到了很多极有中国特色国际市场上见不到的现象。”他自认,这一段苦乐参半的经历对他而言极其难忘。令他“深入了解国内政治及经济的人脉关系和作业模式,亦奠定了日后对中国市场全心发展的意向。”

  由于这一段经验,现在的温天络1995年加入ING霸菱投资部,负责国企投资、改组及收购合并、策略联盟等业务,半年后于1996年即获晋升为助理董事,“经常需要穿梭香港北京两地,期间亦和中央各政府部门官员联系。”今天投资银行经常打交道的财政部、证监会、经贸委、体改委和上市办等等,温天络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公事和私人的双重接触。

  温天络笑说,“什么时候都一样的是,来找你要钱的通常不一定是好企业,而好企业又通常有着很多人要争着去给钱,因此我要考虑很多办法,要为客户提供高增值服务,才能够完成一个交易。”温还很有感触地提到,“那时候你手上捏着一笔钱,要寻找到好企业去投资,要有大量的谈判,非常有挑战性。”“而且,就像一句玩笑说的那样,‘投资前你是大爷,投资后就成了孙子’。每一次谈判的对手和后面的关系都是不一样的,陷阱也是每次都不一样,要审慎发掘机会,寻找真正的获利机会,就需要投资银行专业人士高度的责任感和判别能力。”

  由于温天络的突出表现,他在1998年中,获邀加入了当时刚完成收购的京华山一(前身为日本四大投资银行山一证券的香港及内地支部)。当时的企业融资部只有六个人,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展,现时仅香港就有20多人,内地多个办事处和代办处也超过50人。四年多来,致力为30多间中外企业在香港主板、创业板及新加坡与香港两地主板同时上市,使京华山一成为香港最活跃的上市保荐人之一。除上市业务外,京华山一亦活跃于跨境的收购合并、企业重组和独立财务顾问工作。

  虽然温天络没有谈及其中详情,但是他自己最感到充分发挥了投资银行力量的一个案例就是2001年的首都信息项目。这是2001年在创业板市场融资额最高的上市项目,首都信息为国有民办企业,由于北京市政府为其间接最大股东,上市工作的难度颇高,一方面是全球的科技网络股退潮导致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亦牵涉国有股减持及中国电信南北分家等问题,“其他还有信息产业部对外商投资公司限制、国有股减持、股东就首都信息上市按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条例的一些限制和妥协等。解决方法主要通过沟通、了解及工作,耐性亦是非常重要。期间对各方面的协调说服工作,极为考验我们保荐人的实力和智慧,幸好我们发挥到了最佳状态,最终企业在2001年12月21日西方圣诞节前夕圆满在香港上市。”温天络对此役极为满意。

  看好内地投行业务

  与温天络的联系非常有趣,有时候,午夜发过去的采访电子邮件,第二天清晨七点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收到温天络一二三四点的清晰答复。至于晚上九点十点,也经常会有讨论公事的电话直接打到他的手机上。而他经常做的,就是乘飞机到内地某个城市,开一个小时的会,然后又匆匆赶去下一个城市。“中国的事情,一定是见面谈好一点的,大家给面子啊。”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繁忙。

  现时他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六小时。

  太多人问他,常年这么忙,感觉值得吗?

  他笑言,我们能够这么忙,是因为我们做得好,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做。

  投资银行被普遍认为是一门能够发挥个人创意和能力,而且回报丰厚的行业。

  温天络就说,这一行当然不能够只看表面风光,公司上市大家一起在交易所开香槟庆祝当然高兴,但是背后的种种艰辛,也不足为外人道。做这一行,不仅仅是物质收益,更多时候是一种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带来的满足感。

  因为看好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日益紧密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展望,温天络称自己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未来四五年内,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会是必然。平均一周我会用一半时间在内地不同城市跑,边学边做,不断接触新事物,扩大视野。当然,最重要的是为公司以及客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达到多赢。”

  他也提到,内地的40多名职员之中,绝大部分是本地招聘的人才。“他们学东西很快,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外面的东西,他们能够成长得更快。”温天络表示,未来他们乐于在内地培养更多的投资银行人才。“我重视团队精神,每一个员工身处的位置和经验都不同,可以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在内地投资银行业务要做得好,企业管理同样需要重视,保持一个透明的企业运作,员工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也都很重要。” 

       当接触到一间质素好的公司,进而与管理层建立互信,签约议价,到最后成功争取一个交易,再顺利通过联交所聆讯,后期阶段定价,到公司真正上市,替他们募集到需要的资金,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投资机会,整个过程本身就很有趣。在上市后,协助企业通过再融资和收购合并继续做大,也是很大的乐趣。



  ——温天络
  如果从事金融业的人叫作金领的话,那么做投资银行的就是金领之中的金领了。

  说投资银行好像专业了,说华尔街大家就能够明白多了。而华尔街的灵魂和主要活跃力量,就是这些把大企业买来卖去借钱收钱的投资银行。有人说,投行培养的都是精英斗士,他们是敢于承担高风险项目主要责任的“勇士”,而对应高风险的高回报也是这个行业特别多年轻的成功者传奇的重要因素。年薪上千万在这一行不是什么太难达到的目标。

  第一次见到温天络的时候,有点不敢相信,这位长得文质彬彬还带着书卷气的青年就是京华山一投行部的掌门人。京华山一过去几年,是操作国内民营企业到香港上市的老大,替二三十家公司融资上百亿元,33岁的温天络作为领军人物自然令行家侧目,无怪乎颇多金融界里面的小妹妹把他视作“白马王子”。

  四年保荐四十家公司上市

  “过去十年,是香港证券业大发展的十年。在九十年代初,香港股市上都是本地公司为主,到了1992年开始,中国市场概念影响逐渐增加。1994年到1997年,都还是外资大行(这是香港金融市场对于美资欧资巨型国际投资银行的通称)一统江湖的局面。不过1997年的金融风暴之后,市场平衡被打破,许多外资大行纷纷收缩亚洲以及香港业务,所以本土的投资银行逐步有机会冒出头来。”

  在SARS蔓延香港的4月初,33岁的温天络一边提醒记者要注意预防病毒感染,一边回顾起他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十年心得。

  温天络现为京华山一企业融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投资银行部主管,他有超过10年投资银行经验。现主要负责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企业上市、私募、跨境收购合并、财务顾问、企业重组、直接投资、可转换债券发行及引进跨国及内地企业策略联盟等工作。

  2003年第一季,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部在温天络的领导下,获国际财经杂志《亚洲金融》(FinanceAsia)评为2002年最佳小型股(5亿港元以下)新上市集资投资银行(Best Small Cap IPO House)。京华山一是近五年香港市场最活跃的保荐人,在市场上广泛被誉为“保荐之王”。温天络表示,希望今年能够做成15家企业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继续担当保荐人之中的龙头角色。

  目前他们的客户分布在北京、上海、江浙、珠江三角洲、西南和东北等不同城市,保持接触进行洽谈的有数十家民营企业。

  2003年4月,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到期改选,因为专家报告对于创业板的否定以及转移港交所的上市审批权力,引起了香港证券财经界罕见的大争论。而港交所上市、监察及风险管理主管表示,将于短期内发表加强上市中介人监管的咨询文件,届时将统一主板及创业板保荐人制度,并确保保荐人责任及列明违规处理方法。

  对于香港的投资银行和保荐人来说,这一切都不能算是好消息。

  温天络承认,现时的上市审批速度确实较以前放缓,1999年到2002年初,创业板的审批,只需要五到七个星期。而现在平均至少需要四个月,主板的节奏就更慢。

  “资源较少的投资银行,未来12个月是个考验期。”温天络没有低估市场的放缓。上市速度变慢,上市要求提升,上市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上市数目的减少。投资银行的业务萎缩。“我赞成投资银行要和监管机构有效沟通。”温天络仍然乐观地认为,短期的困难局面过去之后,香港资本市场对于民企的态度会回复正常,内地民营企业,将会在香港资本市场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用好内地数十万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这一资源,温天络还积极牵头筹组首个香港保荐人协会,他乐观估计,在今年之中相关计划会有落实,这样,民企上市就有望更有秩序和效率。

  十年投行经验积聚

  很多时候,温天络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年纪这么轻,为何能够获得同行以及企业老板的信任?

  而每次温天络都会苦笑一下,然后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我已经从业超过十年,这在投资银行业之中已经是相当长时间。而且这一个行业很有动力,接触的层面也相当广泛。一个人能力是否足以胜任,绝非看年纪,而是通过一次上市安排就能够了解得到。

  温天络常常不无自豪地介绍起他们这四年间的突出成绩,“自1999年起,京华山一(包括其子公司)已保荐近40家公司在香港及新加坡上市,实务经验(包括执行、企业定位、和投资者关系、研究报告一级及二级市场销售及人脉关系)上亦远超其对手,总承销金额逾60亿港元。而这些公司之中,其中有2/3是内地的民营企业。”

  十年间,温天络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果的呢?

  1987年,在温天络还是高中学生的时候,他父亲的公司筹备上市,温天络就兴致勃勃地跟着家里人看招股书,接触到市盈率、投资者关系等等陌生而有趣的名词。“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投资银行业务,而且已经开始有兴趣。”

  1993年,主修信息管理及商业管理的温天络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并拥有硕士学位。在美国实习多月后,回港正式加入投资银行业务。温首先加入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洛希尔父子投资银行(N M Rothschild & Sons)工作,主要负责中国B股公司上市、跨国收购合并、重组等业务。参与并完成超过20个项目。

  “当时主要去的是上海,首先处理的是B股如上海大江和永久自行车上市两个项目。我负责的是市场推广和尽责调查。”温回忆起十年前的投资银行业务,说那时候其实法律制度不是很多,而企业对于我们的专业意见也很尊重,“所以业务进展都很顺利。”

  “1994年春节之后,香港资本市场突然出现降温,宏观调控的威力真是很大。”温天络今天回忆起这一段市场低谷还是记忆犹新,整个资本市场由前几年的热闹红火变为冷冷清清。“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96年中。”而这个阶段,温天络被邀请加盟一家新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在IPO上市减少的情况下,主要负责中国市场负责融资前期工作。该公司股东及董事包括李业广先生(现任港交所主席)、著名的百富勤集团、香港上市的金汇集团及新中港集团。在这个期间,温长期奔走于内地多个大中城市的国企之间,“遇到了很多极有中国特色国际市场上见不到的现象。”他自认,这一段苦乐参半的经历对他而言极其难忘。令他“深入了解国内政治及经济的人脉关系和作业模式,亦奠定了日后对中国市场全心发展的意向。”

  由于这一段经验,现在的温天络1995年加入ING霸菱投资部,负责国企投资、改组及收购合并、策略联盟等业务,半年后于1996年即获晋升为助理董事,“经常需要穿梭香港北京两地,期间亦和中央各政府部门官员联系。”今天投资银行经常打交道的财政部、证监会、经贸委、体改委和上市办等等,温天络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公事和私人的双重接触。

  温天络笑说,“什么时候都一样的是,来找你要钱的通常不一定是好企业,而好企业又通常有着很多人要争着去给钱,因此我要考虑很多办法,要为客户提供高增值服务,才能够完成一个交易。”温还很有感触地提到,“那时候你手上捏着一笔钱,要寻找到好企业去投资,要有大量的谈判,非常有挑战性。”“而且,就像一句玩笑说的那样,‘投资前你是大爷,投资后就成了孙子’。每一次谈判的对手和后面的关系都是不一样的,陷阱也是每次都不一样,要审慎发掘机会,寻找真正的获利机会,就需要投资银行专业人士高度的责任感和判别能力。”

  由于温天络的突出表现,他在1998年中,获邀加入了当时刚完成收购的京华山一(前身为日本四大投资银行山一证券的香港及内地支部)。当时的企业融资部只有六个人,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展,现时仅香港就有20多人,内地多个办事处和代办处也超过50人。四年多来,致力为30多间中外企业在香港主板、创业板及新加坡与香港两地主板同时上市,使京华山一成为香港最活跃的上市保荐人之一。除上市业务外,京华山一亦活跃于跨境的收购合并、企业重组和独立财务顾问工作。

  虽然温天络没有谈及其中详情,但是他自己最感到充分发挥了投资银行力量的一个案例就是2001年的首都信息项目。这是2001年在创业板市场融资额最高的上市项目,首都信息为国有民办企业,由于北京市政府为其间接最大股东,上市工作的难度颇高,一方面是全球的科技网络股退潮导致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亦牵涉国有股减持及中国电信南北分家等问题,“其他还有信息产业部对外商投资公司限制、国有股减持、股东就首都信息上市按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条例的一些限制和妥协等。解决方法主要通过沟通、了解及工作,耐性亦是非常重要。期间对各方面的协调说服工作,极为考验我们保荐人的实力和智慧,幸好我们发挥到了最佳状态,最终企业在2001年12月21日西方圣诞节前夕圆满在香港上市。”温天络对此役极为满意。

  看好内地投行业务

  与温天络的联系非常有趣,有时候,午夜发过去的采访电子邮件,第二天清晨七点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收到温天络一二三四点的清晰答复。至于晚上九点十点,也经常会有讨论公事的电话直接打到他的手机上。而他经常做的,就是乘飞机到内地某个城市,开一个小时的会,然后又匆匆赶去下一个城市。“中国的事情,一定是见面谈好一点的,大家给面子啊。”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繁忙。

  现时他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六小时。

  太多人问他,常年这么忙,感觉值得吗?

  他笑言,我们能够这么忙,是因为我们做得好,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做。

  投资银行被普遍认为是一门能够发挥个人创意和能力,而且回报丰厚的行业。

  温天络就说,这一行当然不能够只看表面风光,公司上市大家一起在交易所开香槟庆祝当然高兴,但是背后的种种艰辛,也不足为外人道。做这一行,不仅仅是物质收益,更多时候是一种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带来的满足感。

  因为看好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日益紧密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展望,温天络称自己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未来四五年内,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会是必然。平均一周我会用一半时间在内地不同城市跑,边学边做,不断接触新事物,扩大视野。当然,最重要的是为公司以及客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达到多赢。”

  他也提到,内地的40多名职员之中,绝大部分是本地招聘的人才。“他们学东西很快,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外面的东西,他们能够成长得更快。”温天络表示,未来他们乐于在内地培养更多的投资银行人才。“我重视团队精神,每一个员工身处的位置和经验都不同,可以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在内地投资银行业务要做得好,企业管理同样需要重视,保持一个透明的企业运作,员工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也都很重要。” 
       由于温天络的突出表现,他在1998年中,获邀加入了当时刚完成收购的京华山一(前身为日本四大投资银行山一证券的香港及内地支部)。当时的企业融资部只有六个人,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展,现时仅香港就有20多人,内地多个办事处和代办处也超过50人。四年多来,致力为30多间中外企业在香港主板、创业板及新加坡与香港两地主板同时上市,使京华山一成为香港最活跃的上市保荐人之一。除上市业务外,京华山一亦活跃于跨境的收购合并、企业重组和独立财务顾问工作。



  虽然温天络没有谈及其中详情,但是他自己最感到充分发挥了投资银行力量的一个案例就是2001年的首都信息项目。这是2001年在创业板市场融资额最高的上市项目,首都信息为国有民办企业,由于北京市政府为其间接最大股东,上市工作的难度颇高,一方面是全球的科技网络股退潮导致市场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亦牵涉国有股减持及中国电信南北分家等问题,“其他还有信息产业部对外商投资公司限制、国有股减持、股东就首都信息上市按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条例的一些限制和妥协等。解决方法主要通过沟通、了解及工作,耐性亦是非常重要。期间对各方面的协调说服工作,极为考验我们保荐人的实力和智慧,幸好我们发挥到了最佳状态,最终企业在2001年12月21日西方圣诞节前夕圆满在香港上市。”温天络对此役极为满意。
  看好内地投行业务

  与温天络的联系非常有趣,有时候,午夜发过去的采访电子邮件,第二天清晨七点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收到温天络一二三四点的清晰答复。至于晚上九点十点,也经常会有讨论公事的电话直接打到他的手机上。而他经常做的,就是乘飞机到内地某个城市,开一个小时的会,然后又匆匆赶去下一个城市。“中国的事情,一定是见面谈好一点的,大家给面子啊。”他这样解释自己的繁忙。

  现时他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六小时。

  太多人问他,常年这么忙,感觉值得吗?

  他笑言,我们能够这么忙,是因为我们做得好,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做。

  投资银行被普遍认为是一门能够发挥个人创意和能力,而且回报丰厚的行业。

  温天络就说,这一行当然不能够只看表面风光,公司上市大家一起在交易所开香槟庆祝当然高兴,但是背后的种种艰辛,也不足为外人道。做这一行,不仅仅是物质收益,更多时候是一种帮助别人实现理想带来的满足感。

  因为看好香港资本市场和内地日益紧密的关系,对于自己的职业展望,温天络称自己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未来四五年内,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会是必然。平均一周我会用一半时间在内地不同城市跑,边学边做,不断接触新事物,扩大视野。当然,最重要的是为公司以及客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达到多赢。”

  他也提到,内地的40多名职员之中,绝大部分是本地招聘的人才。“他们学东西很快,只要有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外面的东西,他们能够成长得更快。”温天络表示,未来他们乐于在内地培养更多的投资银行人才。“我重视团队精神,每一个员工身处的位置和经验都不同,可以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在内地投资银行业务要做得好,企业管理同样需要重视,保持一个透明的企业运作,员工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也都很重要。”


分享按钮>>【安氏当代名人录】黑龙江成人教育管理处长安刚
>> 温天纳和温天络出席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