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子 后 裔 故 里 情

    中华晏氏网 2011年10月2日 张爱华


晏子后裔故里情
记者 张爱华



  “这里是我们晏氏子孙的根啊,我们一定还会来的!”9月26日下午,在天和思瑞国际大饭店门前,中华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会长晏春林紧紧握着市文广新局一位负责人的手,依依不舍地惜别。
  在开往青岛火车站的汽车上,记者采访了这位71岁的晏子后裔。“2005年我第一次来高密寻根问祖,一晃快6年了,这次来感到更亲切,高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路宽了,街道绿化的美了,还有这么漂亮的文体公园,服务这么好的星级酒店和这么多的高层建筑,我们晏氏子孙从心里感到骄傲!”谈起这次应邀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和晏子文化研讨会的感受,晏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工作,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晏氏族谱的整理、编撰,目前已完成了《东南晏氏重修族谱》,下一步准备编撰《中华晏氏通谱》。这次他是和老伴以及另外两位晏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副会长一起来的,看到高密政府对晏子文化的重视、研究,他感到由衷地高兴。
  据和晏春林同行的副会长、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晏鸿鸣介绍,通过查阅国家最新统计资料得知,国内晏子后裔现有52万多人,其中很多都是各界精英。“办这个文化节和研讨会,无论对晏子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推动高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都很有意义。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就提了不少建议,譬如,打好晏子牌,开发旅游资源,生产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出版物等,对高密的文化产业、品牌效应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为晏氏子孙,我们心怀感恩,一定要尽绵薄之力,弘扬晏子家风,多为家乡做贡献,回报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晏鸿鸣表示,这不仅是他自己的想法,也是所有关心祖先祖籍的晏子后裔们的共同心声!



 


分享按钮>>港大授侯励存等10名杰出人士名誉院士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