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安徽晏金宝:记录片《寻访晏婴》观后感

    中华晏氏网 2019年1月2日 晏金宝


 

记录片《寻访晏婴》观后感

 

安徽宿州   晏金宝

 

2019年1月1日

 

 

    近日,由山东省齐河市电视台摄制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寻访晏婴》,分上、下两集,于12月28、29两日播出。

    看完记录片,闭目沉思,远祖的光辉形象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作为其后裔,深感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惭愧以前对远祖了解甚少!

    得知摄制组的寻访人员到高密、临淄、晏城三地均没有找到晏婴后裔,而三处分别是晏婴出生、为政、分封的地方。不难看出寻访人员有些失落感,而我尤甚!没有同宗,悲由心生!心想,这些地方已很难再留下晏婴的一些历史印记。失落归失落,但丝毫没有影响全神贯注地收看,随着镜头的继续播放。未曾想,时至今日,三地竟然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晏婴墓冢,虽然庙堂毁于年久。而齐河县政府近年来不惜代价重建了规模宏大的晏婴祠,以作纪念,且成为了培养干部勤俭、廉洁的教育基地。看到这里,眼前一亮,这一切都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此时的心情甚感欣慰。未曾想,远祖虽然已作古两千多年了,而他的思想依然历久弥新,永放光芒,并根植于齐鲁大地,不断地生根发芽,且枝繁叶茂。  

   片中介绍了历史人物对晏婴极为推崇,孔夫子有言:“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因此,“善交、久敬”也成为了晏氏后人的宗族标记,即“善交堂”、“久敬堂”。吾辈即为“善交堂”。

   “千古文章之主”司马迁曰:“假令晏子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吾虽山野村夫,孤陋寡闻。但是,历代人物对晏子的评价还是略知一二的,如:齐景公在晏子去世时大哭:“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鲁昭公:晏子,可谓仁人也。……

    曾子: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苏轼:“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诸如此类的历史人物评价,可谓不枚胜举,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史载晏婴身高不足六尺,可谓其貌不扬。在古代也是非常看重颜值的,由于身体的缺陷,常遭到别人的鄙视和嘲讽。他在出使楚国的时候,就被楚灵王笑辱过。面对楚灵王的侮辱刁难,俗话说外交无小事,晏子不辱使命,机智果敢,神态自若,与楚王唇枪舌剑,毫不示弱,妙语连珠又不失幽默,不仅羞辱了楚王一番,还令其心悦诚服,以礼相待,最后楚灵王竟叹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不辱使命、能言善辩、幽默风趣、机智过人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这就是晏婴的人格魅力!

纵观晏婴一生,所言,皆为至理;所行,皆可垂范。如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害民”

   “圣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等等。

   晏子一生廉洁无私,心胸坦荡。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严词拒绝。不仅如此,还时常把俸禄救济劳苦百姓,而自己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即粗茶淡饭的意思。晏子心胸开阔,乐于别人指正自己的缺点,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就因此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晏子的勤俭、廉洁作风,不仅上可匡扶君主,下能震慑百官,还引起诸侯国赞誉、效仿,而且在整个社会形成了风尚。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晏婴没有同历史上的很多人物一样以著书立说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而是力行节俭,匡扶正义,推行仁政,看淡一切,是非功过,任由人说。他的言行却被人收集整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此书虽历经千载,至今依然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熠熠生辉。

    有些为政者,当政时,前呼后拥,风光无限,红极一时。可是一旦下台,立刻人走茶凉,犹如昙花一现,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大浪淘沙,很快消失在人们记忆里。而晏婴也是一位执政者,他为何能思想不死,精神不朽?从摄制组的采访中,看到三地的老百姓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发自肺腑的敬爱之言,即是最好的诠释,疑惑何有?

    只要为政者心系群众,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真心实意地去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永远地记住他。

    时至今日,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晏子思想依然是闪耀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最耀眼夺目的明珠,也引起了习总书记的共鸣,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之江新语》中就引用了晏子的名言:“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害民。”

   晏婴的崇高而不朽的精神,正是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所需要大力借鉴、大力弘扬和提倡的高级干部选拔标准之一。何尝又不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