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晏殊:北宋荐才第一名相

    中华晏氏网 2019年12月19日 吉泱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晏殊:北宋荐才第一名相

 

 

刊名:《人事与人才》1994年12期   作者:吉泱  原文《晏殊重才不重名》

 

前言】真正优秀的人才会赏识别人。晏殊青睐有才华的人,对每一位英才俊彦,不论是比他年长的同辈,还是初出茅庐的晚辈,他都以诚相待,大力提携。范仲淹、欧阳修、宋祁、富弼、韩琦、王安石、梅尧臣等人都受过他的举荐或奖掖。尤其是他当上宰相后,重视招贤进才,起用新人,改造中枢和谏院,对促成彪炳青史的“庆历新政”作出了重大贡献。晏殊在位期间,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是一位难得的、有大情怀的伯乐。人们称赞他“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北宋人才辈出,与名臣宰辅荐人之风盛行密切相关,而晏殊是首开北宋荐才风气的第一名相。

 

    北宋名相晏殊,一生选拔启用了门。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他选才的一个最大特点就重才不重名。一次,他出巡江南,听说扬州文人云集,尤其是大明寺有许多好诗,于是决定前去欣赏诗文并从中发现人才。他来到大明寺,便叫随从给他念诗。按照当时的习惯,念诗前要指出作者的姓名、籍贯、地位、家庭情况及社会影响等。晏殊却不循惯例,命随从只念诗,免去其他。他听着听着,发现一首诗格调高稚,写得与众不同,才查问作者是谁。随从告诉他,作者是当地一个任主薄的小官,名叫王淇。他并不因为王淇地位低下而鄙弃。相反,却立即召见王淇,与之促膝而谈,并当面考察王淇的真才实学。他想起了自己的“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句诗联还没有下句,即以此为题叫王淇对答。王淇以“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之,晏殊惊叹不已。不久,晏殊举荐王淇到集贤院任职,使王淇得以人尽其才。

    晏殊重才不重名得到了后人的普遍称赞。我们选拔人才,看待人才的业绩,也只有做到重才不重名,才能在用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真正凭业绩用人,实行“公开、平等、竞争”。名声这东西有可信的一面,也有其不可信的一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是名声里往往有水分,过于看重不得。我们有些领导人喜欢慕名求人。某人在某一方面出了名,许多人便闻名而至,会议宣传,报刊表彰,授予名称荣誉称号,直至提拔重用,如“追星族”把名人追得火红火红,这样做未必高明。有些名声大者,也只是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能不能做其他事,还得掂量掂量。名人有时间性,此一时闻名,彼一时不再努力可能销声匿迹。倘若以过去的名声来衡量今日之功绩,就会大相径庭。名声往往还借助外力,如社会环境及父母的地位声望等,更重要的是如果只重名声,新人就会被埋没,尽管“绿柳已黄”“小荷落出尖尖角”,因为他没名气,照样不会被人发现。

    古书上说:“名下多虚士”,选才用人还是唯才是举的好。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