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武涉县慕氏起源碑记

    中华慕氏网 2009年4月30日 慕永明


       木有本而枝繁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核之诸记,慕氏系出慕容,年代久远。相传黄帝之曾孙帝喾高辛氏游动于海滨,留少子厌越居北夷之紫野,号曰东胡。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大兴安岭山脉),因山为号,称其族为鲜卑。
慕容者,鲜卑之一支也。东汉桓帝时,鲜卑族首檀石槐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寺,为大帅。乃因地称部。曹魏初年,鲜卑之莫护跋崛起,率部入居辽西,从司马懿讨辽东太守公孙渊,拜率义王,始建王府 于棘城之北。其子木延有勇有谋,征战高句丽有功,进左贤王。木延子涉归,行政有方,成为 鲜卑族之大单于,迁都辽东。遵循华俗,教以农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即以慕容为姓。涉归世子慕容廆承继父业,招贤纳士,虚心纳谏,以辽东辟远 ,迁于徒河之青山,复自徒河徙居大棘城,被东晋加使持节、都督幽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
涉归之庶长子慕容吐谷浑,与廆因牧场之争,率部迁至甘南和青海地区,建国号为吐谷浑,其疆域东至西倾山、白龙江流域,西南至巴颜喀喇山,南至川北阿坝、松潘。其后又西扩至新疆东部。传至曾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氏,史载其后世有姓吐谷浑慕容氏或吐谷浑慕氏者。吐谷浑唐时为吐蕃所灭,其后或有去吐谷浑易慕容和以慕为姓者。相传土家族源于吐谷浑。
十六国时期,慕容家族英杰辈出,咸和八年, 廆次子慕容皝继位, 咸康三年称燕王,以龙城为都, 其后皝之次子慕容俊、五子慕容垂、少子慕容德先后称帝分别建立前燕、后燕、南燕,廆弟运之孙慕容永建立西燕。其时,族众纷纷内迁,后嗣蕃衍,派别支分,或由北向南,布之于晋、冀、鲁、豫、苏、湘等地;或向西扩展,布之于陕、甘。
皝之四子慕容恪,容貌魁杰,智勇俱济,年十五,乃授之以兵。率部征战,临机多奇策,甚有威惠。克段辽,破高句丽,灭宇文、扶余,恪累战有大功 。及俊嗣位,封太原王,拜侍中、假节、大都督、录尚书。恪讨冉魏, 略地中山,创连环马阵,擒石闵于常山,灭冉魏而成前燕之帝业。后受俊托孤之命,辅佐幼主,总摄朝权,为太宰、录尚书,行周公事。恪克尽职守,鞠躬尽瘁,文治武功,使前燕疆界东抵渤海、向南延伸至淮河以北地区,包括今河北、东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全部或大部及江苏、安徽等部分地区,成为十六国时期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慕容恪之玄孙慕容绍宗为北齐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加开府、转封燕郡公,恪与绍宗在唐宋两朝均配享武成王庙。
慕容绍宗子慕容三藏以其战绩煌煌,事北周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 ,入隋,先后出任廓州刺史、叠州总管,绥抚百姓,吏民歌颂之,改淮南太守,惠政于民,官终金紫光禄大夫。
温之慕氏源于隋西河府(甘肃敦煌)慕容三藏,后有所避,去容为慕。至宋,慕容三藏之后世居新乡之慕先考取进士,官承直郎、丹州宜川令,地位始显。先之后曰忆,忆生摅,摅生津,津字巨川,金末自新乡徙居卫城。津生完, 慕完累进刑部尚书、燕南廉访司,特进中奉大夫、侍御史,官至二品。完子瓒,为元奉训大夫、亳州知州。瓒子炳、偕。考诸碑碣,元顺帝至正间为避战乱,兄弟二人,迁于沁南。炳 ,又名大户,居之于武陟南贾村。偕,又名大德, 所居之村落,厥后因名为慕家庄,此乃温之慕氏之始祖也。道光元年三月清明谷旦,慕氏族人为公立石,志其崖略。今感念先阻之功业,经合族公议,续其梗概,特属文勒石,识之于兹,以垂永久,使后世知其源流,免于源流之不明而因发臆想误断,是为至幸!


分享按钮>>山东刘氏简介 山东滕州古滕刘氏 山东滕州古滕刘氏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王岗乡慕营村慕氏家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