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氏网新闻】从鱼侃的悲剧说开去

    中华鱼氏网 2013年4月9日 万家姓


  鱼侃字希直,江苏常熟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开封知府。据说,他在任期间,决断明允,请托不行,时人把他比作同样做过开封知府的包拯,可见鱼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

  据载,鱼侃因母丧致仕还乡时,随身只有一只竹箱,箱内除平日穿的旧衣服外,仅存俸禄八两银。到达家乡时,见城内文庙中孔子像前缺少香炉、花瓶,又捐出这仅有的八两银铸造了香炉和花瓶,只身回到家中。因为太穷,家中经常揭不开锅,老妻怨声连天,他假装听不到。后来鱼侃得病卧床不起,家中无仆佣,老妻亦无力服侍,只好在他床上的屋梁上悬挂两条绳子备用。老妻用大麦米熬好粥后,端到床前,喊一声:“清官!麦粥在此。”他就伸出双手,抓住绳子坐起喝粥,喝完,又抓住绳子慢慢躺下。鱼侃死后,连寿衣都没有,只能穿布衣入殓,葬于常熟北山报慈里。

  这样一个好官,因为过于清正廉洁,仅得到了床上悬绳起卧的结局,得到了死后无寿衣入殓的下场。看到这里,不得不为清官悲哀,为大明朝悲哀。

  鱼侃的悲剧有其必然性。这样一名清官因为母丧致仕回家,并且从此结束了自己的为官生涯,说难听点就是被皇帝用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赶回了家。这其中当然有皇帝不能明察的缘故,但在当时官场贪贿成风的环境之中,一个官员要做清官,要“举世皆醉我独醒”,便有如出头的椽子,必然会受到排斥。正邪向来势不两立,清官和贪官不可能相安无事,一旦鱼侃这样的清官被皇帝擢拔使用,对所有的贪官都是一种威胁,因此贪官们宁可冒着被剥皮萱草的风险,也要齐心协力将鱼侃这样的“危险分子”淘汰出局,并作为那些想当清官者的“前车之鉴”。

  鱼侃的悲剧还在于下情难以上达天听。其时,各种利益集团把持朝政,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皇帝端坐朝堂之上,被欺上瞒下的贪官们堵塞了耳目,即便是普天之下高呼鱼侃清正廉洁,皇帝也很难知晓。

  鱼侃的悲剧发人深省。清官不能等到惨死之后再去表彰,功臣不能等到牺牲之后才去发掘。时代呼唤清官,事业需要清官,人民拥护清官,我们应从鱼侃的悲剧中吸取教训,决不能让清官吃亏。


分享按钮>>【鱼氏名人楷模】鱼文华
>>当代钱氏艺人名录(6)——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