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家太极拳杨式————中华寇氏网寇氏文化

    中华寇氏网 2008年11月23日 扣子






杨式寇家太极拳,为杨露禅长孙杨兆林所传,三先生杨健侯定式的杨式老架。河北隆尧寇长青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世人称颂的前辈老拳师。幼习少林拳技,17岁从师曹珂改学杨兆林传太极,历之数十年研练,在邢台当地堪称“武林楷模”,影响颇深。邢台当地武术界为区分其他杨式拳,称这种独具风格的杨式太极拳为“杨式寇家太极拳”。

寇家太极拳架式上分为“开架”,俗称三趟小架,主练捶法,势刚而猛,主在伸筋拔骨。名称为:“劈砸锤”、“连把锤”、“反把锤”。

“老架”称为杨式大架和功架。他是练寇家太极的主要套路,目的在于练出既轻灵又沉重,既柔软又坚刚的内劲。每日必须习练,用心揣摩,天长日久必能功成。

“小架”也叫“推手架”。在老架有了功夫后,可以习练“小架”,提高自身的灵活性,步伐进跟退撤,架式由大变小,小中显大。“功架”要练到开中显紧凑,“小架”要练到紧凑中显开展,伸缩变转,练好对拔劲。
“小架”也叫“推手架”。在老架有了功夫后,可以习练“小架”,提高自身的灵活性,步伐进跟退撤,架式由大变小,小中显大。“功架”要练到开中显紧凑,“小架”要练到紧凑中显开展,伸缩变转,练好对拔劲。

寇家太极的特点为:

一、 式多招明,劲出螺旋

架式多于目前流传世上的几种杨式太极拳流派,同杨澄甫先生所传同宗异流,风格不同。

以杨式太极要领为指导,包括全部杨式动作名称。另外有:“沿磨锤、膀打、迎面掌、大捋、单沉、掩顶锤、推窗望月、三换掌(引手)、通天锤”等。二次高探马后为:“白蛇吐信”。两次穿动如轮形和意均如蛇吐信。四川李雅轩说是曼青师弟学拳未久,没有领会先生的意图。“如封似闭”接“抱虎归山”两掌转动,左手托敌肘,右手架其腕,敌必两脚离地,可抖发而出,也可转身如摔跤大背摔,敌必跌无疑。如敌站起反抗,即用“三换掌”断其锁骨。托擒敌为“抱虎”,后摔为“归山”,也不同于雅轩先生。如虎豹回头,形如形意扑向敌去之观点。

以劲的表现,澄甫先生所练连绵不断,劲存于身,含而不露,寇传既同于杨传,又独具特色,劲显缠裹,螺旋变转,冷弹脆快,崩炸抖弹。

二、有快有慢,有弛有张,有沉有轻,有圆有方。

既不同杨澄甫的连绵不断,柔中寓刚,劲存于内,外形不张,也不同陈式钢柔相济,蓄发相变,阴阳顿挫,抖擞惊弹,另具一格,另有特点。

“提手上势”、“膀打” 、“迎面掌” 、“斜飞势” 、“箭步指裆锤” ,蹿蹦跳跃,发力干脆,发劲是内劲的外在表现。钢柔相济,快慢相间,发力明快,势势相连,运之柔,发劲刚。劲生丹田,发自命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三、循规蹈矩,勇于实战。

演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沉中现轻,中正圆满。打用架时,静如山岳,动如江河,气势腾挪,荡击合一。看先生演拳是一种艺术享受。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寇长青先生授拳循规蹈矩,重在盘架子功夫,拳打万遍身法现,日积月累出功夫,轻灵又沉重,柔软又坚刚。与人对阵只讲“输赢”不讲“对错”。讲“四两拨千斤”更要练得力千斤,练得千斤力,仅用四两功。“力”与“劲”,既不同又相连,“力”可转化为“劲”,“劲”也可以产生于力。同样条件力大者胜力小者,力小者胜力大者要领先变化条件。打人没有制人高,练出制人之法。

四、中土不离,平衡协调

中心运用,中土不离,守中用中,中心能稳,重心有依托,才有主宰,不然守则不固,发人不力;守中用中以我平衡破坏对方平衡。

五、武当拳风,飘逸潇洒。

武当拳派,既讲实用,又讲优美。练时给人以艺术享受,有自然之美,无矫揉造作。内外皆美矣。在内谦和守中,沉静固神,心情轻松,春意浓郁。外形,中正协调,周身舒展,轻盈自然,如风吹杨柳,行云流水,姿态潇洒。自己沉浸在艺术之中,观者得到艺术享受。长期坚持锻炼,能得到良好的技法和强健的体魄。





杨式传统寇家太极拳在邢台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1800—1873,应为“杨禄躔”)名福魁。河北永年县人.拜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10多年。是杨式太极的开山祖师。

古城邢台,是永年太极拳向北发展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在这里民以修习武式太极为多,素有“十拳九武”之说。而杨式太极则以其舒展大方,轻灵活便,击技性强的特点更受人喜爱。

作为杨式太极在北方的一支重要传承—百多年间,始终活跃在邢台城乡之间的寇长青太极拳社,忠实地继承了杨式太极的传统和风格,传人虽少而精,古风犹存,宛如一枝红杏出墙,把个古朴古色的太极拳种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从杨式太极第三代传人杨兆林宗师的传入,刘东汉出山,曹珂横空出世,寇长青大师倾心传授,杨式太极衣钵传递,一脉相承,高人辈出,为本市乃至中华武术增添了不少亮点。

根据有关史料考证,杨式太极拳传入邢台始自清光绪和宣统年间,初师乃杨式太极的开山祖,杨露禅大师的长门长孙杨兆林,即杨式太极的第三代嫡传人。

杨露禅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然而,当前流传最广的架子却是杨健侯及其儿子杨澄甫定下来的养生拳架,其次是杨班侯传下的技击小架,而杨凤侯传出的拳架在全国几乎见不到。世人多以为杨凤侯早亡,没有传人。

那是一大误:杨禄禅到北京传拳后,其子班候、建候均随其到北京。因杨风候之子杨兆林没有去北京,一直在邯郸、邢台等地传拳,没有人去记录其行踪。故不知其在邢台的传拳过程。实际杨兆林的功夫是非常好的,他除了秉承了父亲的功夫外,主要从学于其叔父班候和建候的拳架和功夫。所传的拳完全保留了杨氏拳的原貌,是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的杨氏太极拳。

以下是杨式传统寇家太极拳具体师承:

杨露禅逝世后,长子杨凤侯(生卒不详)、次子班侯(1837—1892)、三子健侯(1843—1917)来继承。

因凤侯去世较早,年代不祥,膝下有一子,杨兆林(约1884—1922),字振远,功夫多由叔父班侯、健侯传授。幼年也曾得过杨凤侯亲授。

清末民国初,杨兆林经南和县冀贵林先生举荐,到南和县贾宋一带教拳。后来又应任县刘瀛洲先生的邀请,转至任县、尧山、隆平(后合并为隆尧)等县农村教拳。

所教弟子中,后来大有成就的有:

李宝玉1886--1962(会宁村)
王其和1885--1932(任县环水村)
刘东汉?-1950 (任县大北东村)
曹珂1893~1972(邢台县城西北良舍村)
等。

李宝玉、王其和、刘东汉、曹珂等人早年均跟随刘瀛洲学习三皇炮捶。后经刘瀛洲推荐改在杨兆林门下专习杨式太极。刘东汉最后成为太极宗师杨澄甫(健侯之子)入门弟子。

其中曹珂跟随刘瀛洲学习三皇炮捶。三年后,经刘瀛洲推荐改在杨兆林门下专习杨式太极。杨在亲授的同时,又让得意弟子刘东汉代师传艺。

曹珂在邢台收徒众多,但真正入室弟子鲜有几个,其中寇长青(1910---1983)祖籍河北省隆尧县西毛尔寨村乃是其中之一。
寇家太极拳师从曹珂,先师杨兆林、刘东汉所传杨氏太极,由此衣钵相传,绵延不绝。
资料来源:"百年沧桑话太极","杨禄禅长子杨凤侯传人惊现河北大城"(2005年09期)等资料.





杨式寇家太极拳118式拳谱
1、起式
2、右仪
3、左仪
4、揽雀尾(大绞、捋手、挤手)
5、单鞭
6、提手上式
7、膀打
8、白鹤亮翅(展翅)
9、左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
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
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抱虎推山
19、翻身甩掌
20、背后三掌
21、斜单鞭
22、沿抹锤
23、肘底锤
24、倒撵猴(四引一切)
25、斜飞式(切、穿、双立掌)
26、提手上式
27、膀打
28、白鹤亮翅(展翅)
29、左搂膝拗步
30、海底针
31、扇通背
32、避身锤(撕锤)
33、进步搬拦锤
34、上步揽雀尾(大绞、捋手、挤手)
35、单鞭
36、云手(棚手)
37、单鞭
38、高探马
39、左拉马式
40、截腿(右)
41、右蹬脚
42、小探马
43、右拉马式
44、截腿(左)
45、左蹬脚
46、转身左蹬脚
47、三甬碑
48、并步指挡锤
49、进步栽锤
50、翻身穿心肘
51、迎面锤
52、狸猫上树
53、通天炮
54、右起脚
55、左大捋式
56、右大捋式
57、半收式
58、左打虎
59、右打虎
60、磕锤
61、挤撞
62、十字蹬脚
63、双峰贯耳
64、双撞掌(锁喉)
65、左蹬脚
66、推窗望月
67、引手(三个)
68、右蹬脚
69、进步搬拦锤
70、如封似闭
71、抱虎推山
72、翻身甩掌
73、背后三掌
74、横单鞭
75、左揽(滚臂)
76、右揽(滚臂)
77、野马分鬃
78、左仪
79、上步揽雀尾(大绞、捋手、挤手)
80、单鞭
81、反提手
82、玉女穿梭(四斜角)
83、左仪
84、上步揽雀尾(大绞、捋手、挤手)
85、单鞭
86、云手(绞手)
87、单鞭下式
88、右金鸡独立
89、左金鸡独立
90、倒撵猴(四引一切)
91、斜飞式(切、穿、双立掌)
92、提手上式
93、膀打
94、白鹤亮翅(展翅)
95、左搂膝拗步
96、海底针
97、扇通背
98、避身锤
99、进步搬拦锤
100、上步揽雀尾(大绞、捋手、挤手)
101、单鞭
102、云手(推手)
103、单鞭
104、高探马(搓手)
105、白蛇吐芯(二龙吸珠)
106、转身蹬脚
107、进步指裆掌
108、上步揽雀尾
109、单鞭下式
110、上步七星
111、退步跨虎
112、转身摆莲脚
113、海底捞月
114、弯弓射虎
115、进步搬拦锤
116、如封似闭
117、十字手
118、合太极


分享按钮>>寇志中律师——中华寇氏网寇姓当代人物
>>名人道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