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文物——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师氏造像碑

    中华师氏网 2009年4月9日 资料


●师氏造像碑
类别:师姓文物
性质:碑刻
时代:北魏正光四年
保护级别:
保存地点: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
陕西省临潼县博物馆收藏有六通北朝时的造像碑,其中一通为正光四年师氏造像碑。
碑侧发愿文共十行,主要内容为,大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邑子71人等发心立石像一区。文中有很多佛教用语,如“同心乐三宝”、“龙华三会”、“如来大圣”等,虽未标明石像的宗教性质,但佛教的倾向性却比较明确。以下再看造像。
碑之正面造像为一坐二立像,头残,中为坐佛,左右为二菩萨。碑阴造像,中尊右手持扇,腰束宽带,二胁侍亦束宽腰带。龛之下方并有道民二人,此面为道龛。碑之两侧,也是一为佛龛一为道龛。由造像可见,该碑佛、道参半,乃双教碑。
道教造像碑在北朝常有借用佛教用语的现象,如耀县藏吴洪标兄弟造道教造像碑,其词云:“道民吴洪标兄弟父叔,仰寻经文,内发慈心,敬造三宝。”还有耀县藏杨阿绍和杨楞黑造像碑,发愿文都有“龙华三会”之词。值得注意的,是临潼这通正光四年发愿文中提到了“佛道合慈”的观点,并将其归纳为“无为”。佛法初传中土时,尤其是东晋中叶以前,依附和汲取道教,如将涅译为无为。东晋孙绰《喻道论》云:“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不为也。”至南北朝,虽然佛、道矛盾十分尖锐,但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寇谦之并不赞同太武帝的灭佛行为。南朝道教大师陶弘景晚年更是“两教双修”,临终遗令,死后以大袈裟蒙首足,明器有车马。道人、道士并在门中,道人左、道士右。这说明佛道的相融在当时比较普遍,并得到上层道教人士的认可。
该碑供养者姓名中,除有一佛弟子为刘姓、一邑师为王姓外,其余皆为师姓。因此,这是一通师姓家族所造双教碑。
(资料来源:《中国道教》1996年第2期)
江苏省


分享按钮>>师姓文物——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师家大院
>>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师饶家族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