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姓详细由来概述:本姓师.姓出西晋,避景帝讳

    中华师氏网 2009年5月8日 帅长法


帅[shuai]
  
  【姓氏源流】
  
  帅姓源流纯正,至今已繁衍1740余年,起源出自师姓,始祖:帅昺。公元265年12月甲子日,【广韵】帅昺,本姓师,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师为帅。帅姓出自西晋,当时西晋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因此陕西洛阳、长安一带即为晋姓发源之地,也是早期繁衍发展之地,南北朝至唐宋期间,逐渐向周边地区及江南一带扩展,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范阳郡、平原郡为郡望。如今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目前帅姓人口已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全国约有帅姓14万人

【帅姓】

始祖:帅昺。公元265年12月甲子日,【廣韻】本姓師,避晉景帝諱,改爲帥氏。晉尚書郞帥昺。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辛卯日,(<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司马懿的二儿司马昭病故,立子司马炎为晋王。公元二六五年农历十二月甲子日(12月11日),司马炎设坛南郊,燔柴告天,逼迫魏帝曹奂退位,曹奂亲捧传国玉玺,大礼逊位。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逼迫曹奂退位后,封其为陈留王,改魏为晋,炎绍魏统,国号大晋,史称西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建都洛阳。当天司马炎即晋王位。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时任右将軍的师昺公立即上殿表奏,为避景帝司马师之名讳,宣告改“师”姓为“帅”姓。自此,师昺公正式公开更姓氏为帅。他的后裔也随之以“帅”为姓。顺便提及的是:
1、当年只有在朝任职的师姓更改为帅氏,在野的黎民百姓并未改变姓氏,师姓仍然大有人在。
2、避讳只是暂时的,西晋时代不长(42年),因而许多帅氏后裔后来又恢复师姓。于是,后世许多人认为师、帅本是一姓。

【师姓】
  出自师姓,附师姓:师(音Shī)姓源出有二:
  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帅昺】 



帅昺,(生卒:公元250—290年左右),三国时,晋国曾任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軍、散骑常侍、兵曹尚书。由司马炎皇帝贴身侍卫起家.生子二,帅聪,帅聆.中年居山西省岢岚,后徙居山东省平原.
有关师昺的历史记载较少。有一种版本的《三国志》中曾记载,师昺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軍、散骑常侍、兵曹尚书。据房玄龄《晋书"志十四官职》记载:晋受魏禅。也就是说,晋朝的政府机构和官职与魏时基本相同。“大司徒”位列八公之一,负责管理全国的土地和百姓,正一品,相当于后期的丞相。黄门侍郎是皇帝的禁卫軍长官,正二品。右将軍是武职,隶属于太尉和大将军、将軍,从三品。散骑常侍是皇帝出巡时的侍卫官,紧跟銮舆车驾后,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內外,正四品。兵曹尚书,是军中某部门的办公室主任,相当于今天司、厅级的办公室主任,负责掌管该部门的印信和各种文书,职位不高,从四品。从师昺所任官职看,他文武全才,能上马管军,下马治民。但查阅诸史,却缺少他的记载。可见,无论是战功,还是政绩,他对历史都无突出贡献。那么,在那战乱的年代,他靠什么平步青云,位极人臣?靠的是司马氏父子对他的信任。在长期的军队任职中,师昺公由皇帝贴身保镖起家,官至右将军、大司徒的地位,是那么容易的吗?从他的多年的皇帝贴身保镖生涯可以看出,司马父子都认为他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人。那么,这超常的信任是哪里来的?除了他本人忠心耿耿的工作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先人师纂,在门阀之风盛行的魏晋,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师纂到底是师昺公之父,还是爷爷?缺乏历史文献记载。

师昺依靠司马父子飞黄腾达,但好景不长。西晋寿短,司马炎(在位仅十年)的子侄们争权夺位,兄弟阋牆,箸名的“八王之乱”让帅家家破人亡,后裔沦落四方。帅家由山西岢岚兴起,自山西岢岚“旅游”天下迄今一千七百余年,这就是帅氏旧谱扉页题字:“岢岚遗风,源远流长。”

【师纂】 


师纂(zuǎn),(生卒 ? — 公元263年)
官至魏益州刺史(今:四川广汉地区)。初为大将军司马昭主簿,后为司马,随邓艾伐蜀。时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司马昭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蜀亡,艾以师纂领益州刺史。后纂与钟会、胡烈等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徵艾。钟会、姜维作乱身死,卫瓘遣田续等讨艾,遇於绵竹西,斩之。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

有关师纂的历史记载很多,正史《三国志》、《晋书》等,野史《三国演义》、《后汉演义》等,零零碎碎记述不少,却缺乏系统的专篇。
汉魏时期,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口锐减。为了躲避战争,成千成万的人背井离乡,流浪四方,造成了大批耕地多年荒芜。时任曹操主簿的年青的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利用这些荒废的耕地派军屯田。这项建议并没有引起曹操的重视,私底下司马懿却派师纂带兵大量屯田。一方面收兵买马,一方面屯积粮草军需,为后来的司马懿崛起打下了坚厚的物质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因此,二人也成了刎颈之交,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元帝曹奂景元三年(262年)十月,刘备的军事统帅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总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任命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晋书》记载的师纂是司马昭的主簿,被司马昭派去监督邓艾伐蜀,担任了邓艾的司马。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子)从涪城回到绵竹,列阵等待邓艾。邓艾派其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说:“贼未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大声叱责二将,并要将其斩首。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也亲临督战,终大破蜀军,遂克绵竹,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刘禅又派人去前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便到钟会军中投降。在巨大胜利面前,邓艾头脑有些不冷静,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其中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这些,成了野心家钟会置他于死地的口实。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帝下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书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子阳为公孙述),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当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师纂也随同返回,与邓艾父子一起被害。


  
 【帅氏迁徙分布】
  
  帅姓出自西晋,当时西晋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因此陕西洛阳、长安一带即为晋姓发源之地,也是早期繁衍发展之地,南北朝至唐宋期间,逐渐向周边地区及江南一带扩展,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范阳郡、平原郡为郡望。如今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目前帅姓人口已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全国约有帅姓14万人

  
  【帅氏郡望堂号】
  
  ①、郡望
  南阳郡 秦置,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汉因之,治宛(即今河南南阳)。
  河南郡 秦为三川郡,汉置河南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三十里)。
  范阳郡 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今河北涿县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带。
  平原郡 西汉置,相当于今山东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②、堂号
  南阳堂、平原堂、范阳堂、河南堂。
  自立堂号:本源堂、金华堂等。


分享按钮>>赖氏部份地区字辈派行选录
>>中华唐氏宗族文化研究会第十六次常务扩大会议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