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守望莘野村

    中华师氏网 2015年4月13日 欣欣


2010年国庆节这天,秋高气爽,天空湛蓝,白云飘逸,一清早我怀着朝圣的心情,乘坐着弥城开往寅街的公共汽车,来到弥渡县历史文化第1村—莘野村。这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自然就是稻翻金浪和瓜果的清芳……
莘野村(也叫莘邑村),我去过多次,每次去的原因和同行的人都不同,但每次的感悟和心情总是那样油然而生,无限的感慨和百般的敬仰与眷恋。而这次我凭借着国庆节日的氛围,似乎把它的容颜、神韵、风姿领略得更加清晰、流畅,也更加深刻刚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距离寅街东约100米左右的小丘陵上富有层次感的一个村庄,白墙灰瓦的民居,村口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榕树,依稀可见的文昌宫遗迹、如茵的芳草、葱茏的竹林,无不激情飞扬,灵气油然。这一切都极其自然而亲切地被飘在村庄头上淡淡的晨雾,村旁潺潺流淌的水声,文昌宫老年活动中心传出的浓浓花灯韵味,拥簇成一腔豪情、一颗文魂。而矗立在村庄南部的师范故居仍未改昔日的风韵和神采,依然保留着清代建筑的风貌,只是多了一些苍桑感;村庄中部的龚渤故居,现仅存部分残墙断壁,我伫立在这古老的红土墙边,用手轻轻抚摸着,仿佛清代翰林龚渤等龚氏文化名人就在眼前,遥想到龚家的兴盛与沉落。
拜谒了师范、龚渤的故居,我心中充满无限的暇想,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在清代曾先后走出了11位弥渡历史文化名人,而且集中在师、龚两姓。师问忠、师范父子乡试先后中举人亚元,龚渤、龚锡鼎、龚亮、龚敏,一门走出两进士、兄弟三登科的奇迹,成为当时轰动弥渡乡邑的佳话,在弥渡六解六亚元中占了一解三亚。想着想着我似乎游走进历史的长廊,去拜会剑川州学正师范先生,目睹安徽  望江县的教育事业,聆听鸿篇巨著《滇系》的刻版印刷声音;参拜《八旗姓氏通谱》、《大清全典》纂修官龚渤,观看到乾隆皇帝两次为他赐宴,随皇帝竭景陵、泰陵,奉旨祭告北岳恒山,并赐弯把皇伞和九龙壶场景;拜读雍正壬子科举人解元龚亮的工诗词《留燕草》、《游粤草》等,乾隆辛酉科乡试举人亚元师问忠的《鸣鹤堂文集》、《北上集诗稿》等,乾隆甲子科进士龚锡鼎翻译志书,乾隆辛酉科举人龚敏的《万人冢歌》,师范之子师道南的遗著《死鼠行》,清代云南诗人龚锡瑞的诗歌,乾隆诸生师箴的《大树山堂诗集》,湖南临湘知县师进修,赵州贡生、民国弥渡议会议长师源的诗书文稿。
走出时空隧道,我又游回公元21世纪初,寻找到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沿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和“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的教学理念,为莘莘学子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在莘野村师,龚家族中树立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无形标杆,兄长、父辈率先垂范,开创先河,弟弟、子辈后来居上,青胜于蓝。这也许就是我们梦寐以求、而且需要世代守望的精神文化家园吧!
寻访完师、龚家族,已是夕阳西下、夜幕将至的时候了,我依依惜别莘野村,匆匆踏上回家的旅途。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世行会长和新东关于三个视频的通讯
>>【何氏网新闻】利川青年诗人何泽勋诗集《空村》散文集《画村》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