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寻根记:一个家族的三百年变迁

    中华师氏网 2017年2月6日 师军強



河南项城师军強

国有国史,家有家史,国中有家,家中有国,源远流长,千丝万缕,不可分割。已经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有了兴趣。或许是天生的好奇心,或许是内心深处寻求生命源流的躁动,总之,我内心产生了一个非常迫切而困惑的想法:我从何处来。带着这份好奇,我经常请教一些长辈,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一些零碎的传说,但各传不一,于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其他方式再寻找。村里素来有“师左一家”的传说,所谓左,即位于我村东南方向约3里有一个左姓村庄,老人的说法是师左本一家,所以也有师左不能通婚的禁忌。后来听说,我村师氏一族先祖本是安徽桐城,因战乱流落到师家,被师圣诺收为义子,改左姓为师。于是,我便尝试着在网上搜集一下关于安徽左氏的信息,并且在微信里面把听说到的故事说了一下,没想到,后来左氏网氏竟给我发了一张家谱图片,上面明确记载的信息跟我听说的基本一样。那一刻,我非常高兴,真的要感谢互联网技术。但是问题来了,虽然左氏宗谱上面有记载收养改姓一事,但是关于改姓的左氏后裔并无记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村师氏宗谱记载内容。上次回家,终于在左庄找到了一份师氏宗谱,并且找到了关于我村师氏部分,上面明确记载了我村宗族的来龙去脉,证实了之前传说的真实性,那一刻,内心很激动,总算是摸清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更加认识到,家族变迁史与王朝兴衰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是,王朝兴衰,周期轮回,而每一次朝代更替,大都伴随着残酷的战争和社会的大动荡。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距离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2年,我村左氏先祖——左祖崇,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被流贼掳至河南项城,被沙颍河南岸的师氏家族收养为义子,遂改姓为师,更名为永年,并补为当时的项城县庠(即古代学校)生,俗称秀才。据宗谱记载,满清政权统治全国以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下来,先祖曾多次回到安徽桐城老家,并且表达过回故乡生活的愿望,但是左氏家人感念师氏收养恩情,力劝先祖定居项城,以彰显左家情义。后来先祖定居项城,娶妻妾,分别生下了启,麟,文华三个儿子,开枝散叶,至今已有13代人,前后历经三百多年,跨越了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四个历史时期,见证了历史的曲折发展进程。族人当中,有一个曾经加入国民党军队,并且跟随国民党退守台湾的长辈,改革开放以后,他回乡探亲,我曾两次在村中见到他,那个时候他已经在台湾出家为僧,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估计应该已经去世了。族人中,也有追随共产党闹革命的,官至军长,后来也是举家外迁了。还有一个长辈,曾被国民党政府拉壮丁充军,阻挡解放军南下,结果部队被消灭,他幸存下来,偷偷溜回老家,继续务农,度过余生。同一家族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裹挟,被选择,被冲击,时而成为敌人,时而成为亲人,时而被斗争,时而被尊敬,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大潮中显得多么无能为力,却又是历史最真实的一环,让人感慨,让人无奈。从明末到改革开放以前,村中族人大都以务农为生,世世代代,守着黄土地,饮着颍河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生生不息。改革开放以后,族人的谋生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外出打工逐渐成为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更有些家庭举家迁往了大小城市,从此告别了黄土地和小村庄。这一变化的背后,正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族人,文盲是多数,只有少数人能够识文断字。新中国建立以后,即我的父辈,大多数已经受了初中教育,少部分接受了高中教育,但父辈没有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80后已经开始有考上大学,打破了无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历史记录,从那以后,村中上大学的人开始逐渐增多,但是80后,90后初中辍学的人数依然占很大的比例。从人口来看,祖辈和父辈依然对儿孙满堂的传统,依然有着强烈的信念,为了生儿子传宗接代,无论计划生育政策有多么严格,无论交多少罚款,都不曾影响父辈人要儿子的愿望。从这个方面来看,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其实遭受到传统观念的强大阻力。但是从70后开始,尤其是80以后的人,虽然对男孩仍有偏好,但是村中已经很少见到三四个孩子的,以两个居多,并且很多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已经改变,已经出现了少生优育的思想观念。从人的思想观念来看,整体来说,思想观念变化很大,但是传统依然有强大的力量。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受传统的影响较深,并且局限于教育文化水平,整体思想状况依然较为保守,但受惠于电视媒体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某些思想观念有所进步。应该来说,80年代是个很重要的分野,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明显打上了改革开放时代的烙印,思想观念更为开放,接触到的信息也更为先进。这得益于教育,外出,更得益于电视媒体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因此,80后和90后跟父辈祖辈在很多方面,包括婚恋观,建筑观,消费观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房屋建筑方面,80和90后更喜欢那种较为现代化风格的建筑,而父辈则坚持较为传统的建筑风格,并在此类问题上不能达成妥协。一部家族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的缩影,它就像一个微小的细胞,却包含着全部的信息,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变迁,却反映着历史洪流的曲折路线。追忆历史,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更好的定位今天,看看我们究竟走到了哪里。回顾传统,不是为了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资料来源:http://hfhcm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ordertype=1&tid=27发表于 2016-8-7 18:45:31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 东光司氏光宗堂司氏后裔寻访记
>>马来西亚斗湖何氏宗亲将于2017年2月12日举办新春团拜及会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