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师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师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师家大院 已阅:6626 / 回复:12(楼主)

据王玉富先生介绍,师家大院最有价值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现存的门楼、槎栏、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10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门额、门匾、木刻牌匾153处,砖刻牌匾47处,字迹功力深厚、刚劲有力、神韵非凡,尤其是“东山宅”、“北海风”、“南山寿”、“敦本堂”、“清白家风”等牌匾,风格独特、神韵非凡,实为宝贵的书法艺术精品。以“寿”字为主的窗花隔扇图案108种,据说一是表示师家的108种生意,再是表示山西的108个县。“尚志”透雕门罩以“尚志”二字,如意、蝙辐组成,其雕刻之细腻,工艺之精美,匠心独运,立意动人。师家大院居民建筑群,规模之大,设计之独特,集砖雕、木雕、石刻艺术为一体,为我国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罕见的民居院落

  师家民居的院落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综合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结构形成的二层多进四合院和三合院,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地形限制对扩建宅院的需求。师氏居民没有采用山西明清官商常用的城堡式民居,而是采用分散式的独立布局,每个家庭均有自己的独立住宅,有着相对的秘密性。但在整体上规划有统一的共同道路,排污设施。附属的油坊、酒坊及长工住房均设置于村外。整体布局和群体组合上,有着鲜明的宗族特点。

  师家民居虽没有采用城堡式布局用于防御和安全,但在多个宅院之中均设有相对隐蔽的侧门、偏门、踏道和房内的暗洞、地道相互穿通。一旦发生盗匪,全村人均可从容不迫的通过不同的通道迅速逃离或集中防御,这种共同防御的设施,不仅反映了偏僻山区中富商畏惧盗匪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社会现象。这种独特的防御方式在北方居民建筑中极为少见。

  官商兴衰史的见证

  师家沟民居的创建历史反映了明清官商的兴衰史。师家沟民居创建于明末清初,从师家第三代开始,由于在经商经学方面的业绩,师家成为当地的望族。第五六代中通过捐纳和求学有11人获得监生、贡生等功名,获得六品、七品、八品九品等官衔也为数不少,师家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师氏家族成了官与商的结合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师氏家族的宅院也是随着材力的不断膨胀而扩展的,由最初的祖宅而逐步扩展到整个村落。清代后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取代旧有的封建经济模式,师家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师家的宅院也没有再进行过修建,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成为象征师氏家族兴衰和明清官商兴衰史的见证。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大力扶持下,汾西县以发展旅游为导向,在1999年投资修复10号大院,前年和去年又投资完成了师家沟旅游公路一期工程和旅游公路绿化工程,为开发这处人文景观打下了基础。据村民讲,有关部门、专家论证,要全面修复师家沟这一民居奇观,约需六千万元,这可能是困扰开发保护师家沟的主要问题。山西省也对师家沟做了规划,将逐步完善师家沟的整修。汾西县与旅游部门正通力合作,加紧修复大院原貌。不久,师家沟大院将走出世外桃园,走向开放的大世界。


作者:59.55.139.* (2008/3/16 1:12:58)   回复此贴
  回复:师家大院 第 1 楼

值得庆贺,大家就是需要真个

作者:师俊峰 (2008/3/17 15:48:40)   回复此贴
  回复 1:回复:师家大院 第 2 楼

有空咱们一起去看看!

作者:59.55.139.* (2008/3/17 22:38:19)   回复此贴
  回复:师家大院 第 3 楼

我河南漯河召陵区人民政府师贺伟;让我们全球师氏宗亲为我们师姓家族发扬光大做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贡献

作者:219.157.127.* (2008/4/17 1:34:05)   回复此贴
  回复:师家大院 第 4 楼

我是山东济宁汶上李街的师茂辉,愿师氏宗族辉煌茂盛,原所有师氏长辈身体健康。

作者:221.214.167.* (2008/5/31 16:00:11)   回复此贴
  回复:师家大院 第 5 楼

河南漯河召陵区人民政府师贺伟,你认识老芮吧?

作者:123.4.112.* (2008/6/17 16:01:2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2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师氏论坛  执行时间:12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师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