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黄帝及后裔与中原文化渊源

    中华敖氏网 2009年7月24日 敖乃彬


《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火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其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亡。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比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

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瘢熊裆熊胜。熊胜以弟杨为后。熊杨生熊渠。熊渠生三人。

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乃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

“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以上意思是:

“楚国楚王的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氏,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氏生儿子称,称生儿子卷章,卷章生儿子重黎。重黎是帝喾高辛工火正之官(大臣),很在功劳,据说他的光芒能照耀天下(惠泽于民),帝喾下令赐叫他祝融。共工氏作乱时,帝喾令重黎去把共工杀了,但重黎没能杀掉。帝喾于是在庚寅日这天将重黎杀掉了,以示君命不可违。帝喾又叫重黎的弟弟吴回居火正之职,仍叫祝融。

吴回生儿子陆终。陆终生了六个儿子,当时是剖腹产的,其长子叫昆吾氏;二子叫参胡氏;三子叫彭祖氏;四子叫会人氏;五子叫曹姓氏;六子叫季连氏,得芈姓,楚王就是他的后代。昆吾氏,夏朝时还是侯伯,桀王之时汤灭掉了。彭祖氏,殷商初期为侯伯,殷商后期才灭掉彭祖氏(彭祖,寿八百)。季连生儿子附沮,附沮生儿子穴熊。以后其后代微弱,有时居住在中原,有时居住在少数民族(楚丘)地区,也没法记述他们的世系和情况。

周文王时代,季连的后代中有一个叫熊鬻。鬻熊与周文王共事,但他年轻去世了。他有个儿子叫熊丽,熊丽生儿子熊狂,熊狂生儿子熊绎。

熊绎在周成王的时代,周成王推选凡为周朝建立有功的后代(在文王、武王时),都封官进爵,熊绎被封在少数民族地区楚丘,封其世袭子,男爵位,还姓芈姓,居住今荆州一带。这个时候熊绎和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 、齐太公子吕伋都在成王那里共事。

熊绎生儿子熊艾,熊艾生儿子熊,熊裆儿子熊胜。熊胜就以其弟熊杨为后代,熊杨生儿子熊渠。熊渠生儿子三人。

当在周夷王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都不去朝拜和进贡,而且相互发生战争,相互征伐。熊渠很得江汉各民族人民的人心和爱戴,于是起兵征伐庸、杨粤等小国,到鄂的小国时,熊渠说:‘我是楚国少数民族,不与中国同国号。’于是他立其长子熊伯庸为句亶王,中子熊红旗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都在长江楚国少数民族之地。”到周厉王执政时,由于周王暴虐,熊渠怕他起兵讨伐楚王,所以又去掉‘王’的称谓。

“三十七年,楚王通发怒说:‘我的先祖鬻熊,乃是文王的老师,去世得早。周成王推举我先祖,于是封其后代世袭子,男爵位,居住在楚丘,少数民族都来归服,而今周朝天子不给我们加侯爵位(楚王只子侯爵,第四位侯),我自己干脆尊称大王。”

“楚文王熊赀继位,开始迁都在郢(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

“灭掉了夔国,这是因为夔国人不祭祀祝融、鬻熊的原故。”

据《战国策》记载:

“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楚王乃是天下强盛的国家,国土五千里,军队百万,战车千乘,骑兵一万,其粮食可吃十年。”

又据《尚书》记载,周朝封有功之臣,只封他国之地;受封之人在所受封之地,一切自治,相当于今之“一国两制”。但那时所封之国为侯,各诸侯都要给朝廷进贡,进贡是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用的。当时先祖熊绎封在楚蛮之地,即今荆州一带,后迁江陵县。那时那里是中原外的少数民族地区,但熊氏家族与他们和睦相处,经过祖先的勤劳经营,从先所封得的五十里国土扩张至五千多里。使楚国成为春秋战国时土地最为广阔、人口最为众多的南方大国。当时秦国只有千里国土,后商鞅变法后,秦国亦将国土扩张至五千里,亦拥有军队百万,统一天下,或楚或秦,但中途出来了个孙武,即孙子,为吴国军师,只有二十五岁。公元前505年11月19日楚国曾率二十万大军追剿孙武所带的三万吴军,在今湖北省麻城的柏子山激战。在麻城县志中《军事卷》有记载:“春秋鲁定公四年,吴楚战于柏举,《元和志》:柏举即麻城之龟峰山,考举水源出龟峰,在县东偏北,又有柏子山。”即今柏子山边柏子塔这个位置。《战国策·楚》也有记载:“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中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结果孙子竟以寡胜众,在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楚军追穷寇,则众失于寡。孙武也因此战而闻名于世,其《孙子兵法》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由于孙子的出现和存在,对楚国的军事是个打击,牵制了楚国更进一步的发展。

据现在考古、史学家研究的最新成果,黄帝及其后裔楚王所用图腾都是“龙”图腾。黄帝用“黄龙”,其后裔楚王亦用“黄龙”。夏时季连迁入楚丘,今湖北省荆州一带,其后裔时而居中原,时而又迁入楚丘。其未记载共有十二世。

《史记·周本纪》有:“太颠、闳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归之。”也就是说鬻子(鬻熊尊称)曾为殷商纣王时重臣,子爵,为四等侯爵。按当时制度,每个大臣亦有封地,各自又有国。鬻子乃有熊家族首领,为救周文王曾向纣王献有宝物;《史记·周本纪》中虽然没明指那一样宝物是那个大夫所献。其中一宝物为“有熊九驷”,这件宝物必定是先祖鬻熊所献。因为“有熊”或指“有熊国”或指“有熊氏”。此物必是黄帝所乘之车。《汉书》也记载说黄帝驾崩后,只随葬了一些穿过的衣服,其他什么也没有。此物可能由其宗族所保留下来,经历了一千五百年。所以连纣王都很高兴,说:“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西伯者,即周文王。而且《史记》中记载说鬻熊曾一度为周文王老师,只是很年轻就去世了。到了周成王时,才感先祖之恩,封了中国以外的楚蛮之地。楚国后来强大了,在历史上也有近千年,是一个文明古国。从《楚辞》中博大精深的内容可看出,也可以从编钟那优雅动听的乐声中听出。

楚王室系黄帝有熊氏直系后代,这是周王室与其他各国所公认,但为什么周天子以贬称为蛮夷呢?这有待于历史学家研究。正因为是有熊氏直系后代,其先祖熊渠才敢封其三子为三王,熊通也敢自立为王,楚庄王敢问鼎中原,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华章合,如不是有熊氏后裔,敢如此霸道?愈来愈多的考古史料证实,楚地在西周王朝建国的时代,已拥有相当特殊且独立的社会文明,但史书对穴熊、鬻熊记载得太少;楚国经历了前后二千余年后被秦所灭,史书对以氏代姓的有熊氏的熊姓家族去向未提。通过《百家姓考略》等书可以知道,熊姓为江陵县,这说明楚王室后裔在秦时至秦以后,大都仍居住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即楚国郢都。

从殷商末至公元前223年楚灭,有近千年的历史,其文化之悠久,可远溯至黄帝,如今传世的如《楚辞》、编钟等,都被史学家和国人公认为国宝,都以《楚辞》中屈原的《离骚》《问天》和编钟引以自豪,都认为这些最能体现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明历史。

公元1978年5月,国际音乐界曾有一次强烈的震动。那是因为在中国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包括编钟在内的124件春秋时代的古乐器,这种仍能使用的文物,使今天的人们第一次亲耳聆听到2000多年前的乐音。还有那埋了二千多年的不锈的楚国刀剑。

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有90%以上的铜产于楚国,仅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总重量就达10吨之多。据专家根据遗留的冶炼铜渣推算,当时仅湖北大治的铜绿山一地至少炼出了30万吨铜。史书上还记载,楚军所用的武器,锋利异常,这给后人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金属冶炼技术。至今在湖北省江陵县仍遍布铁铺,还可以听到那叮铛作响的历史。楚国有利器,楚人好战,仅在春秋时楚国就曾先后吞并了45个小国,民间有尚武的传统习惯,整军习武是楚人的国粹。现考古发现,楚国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的墓葬中都陪葬有一把剑,而且二千多年不锈,所以有“楚之为兵天下无敌”的说法。那时出兵打仗,国王都要亲自带兵,坐镇军中。

在著作方面,据古书记载,炎帝神农氏尝百而著《本草经》,黄帝著有《内经》、《明堂图》,重黎著《天官书》,昆吾亦著《有天官书》,纣王时代的先祖鬻熊,著有《鬻子》,道家第一部著作。

国史有《梼杌》。据《孟子·离娄下》记载:“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楚国曾有史记《梼杌》,但失传。《梼杌》必定会从黄帝始祖记载起至楚国末期,纵横三千三百年。这有待于出土证实。

楚三王之一的熊伯庸后裔,熊姓屈原,著有《离骚》、《天问》等,编在《楚辞》中。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源于“楚声”、“楚歌”。楚歌再加上编钟那优雅的乐音,被当时誉为“南风”或“南音”。“南风”是上古时名歌。最有名的楚辞当属熊姓屈原写在竹简上的《离骚》和《天问》两篇。

《离骚》首句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我是帝颛顼高阳氏的苗裔啊!我的太祖庙供的是楚句亶王熊伯庸。”熊伯庸,即熊渠的长子,楚三王之一,句亶王。这篇楚辞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七十七字(除“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两句)。其容量之深广、意境之开阔、想象之丰富、构思之奇特、辞藻之徇丽、气魄之宏伟、抒情之深刻,在古典诗歌宝库中首屈一指,一直被引为民族文学之骄傲。也是继《诗经》后第一部巨著,屈原也是在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其《天问》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余字,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都提出了怀疑、诘难,表现了作者具有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极其渊博的知识。《天问》是一篇包罗万象之文,精密绝伦之杰构。

《 汉书》,班 固著,书中有其传记 , 系熊姓后裔。《左传》,左邱明著,系熊姓后裔。编钟 , 全套共六十四件,分三层悬挂。整套编钟总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制作精美,音质良好,发音相当准确,可演奏中外比较复杂的乐曲。其阵容之壮观,性能之精良,举世无匹。

据唐代林宝著《元和姓纂》记载:“黄帝建都于有熊,故称有熊氏,其后有以熊为姓。”

清代王相笺注《百家姓考略》上记载:

“熊:宫音。江陵郡。系出高阳氏。颛顼孙陆终第六子季连为芈姓。子附叙封于熊。后有鬻熊,为文王师。武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至熊渠僭称王,更姓芈氏。汉有熊乔,熊尚。”这里有一点误,即把成王说成武王了。北朝有个著名经济学家熊安生;唐代清官御史熊衮;元朝有个著名文学家熊朋来;明朝小说家熊大木、御史熊兰草、进士熊廷弼、熊开元、熊文灿、熊明遇、熊浃、熊绣、熊概、熊汝霜、熊纬(文江);清朝大学士熊赐履、思想家熊伯龙、政治家熊伯龄;近代名将熊秉坤、学者熊十力、政治家熊贞武、戏曲家熊佛西、熊庆东、四川省主席熊克武、今收复香港第一任司令员和总参部高级将官皆姓熊、山西省委书记熊清泉。

熊姓源于黄帝,得姓于鬻熊至楚国灭,这个以“龙”作图腾的上古时的古姓,纵横二千三百多年,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距今又过了二千二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春秋时熊姓又分支十八姓。有伍、屈、项、蓝、麻、钟、左、靳、景、鄂、卓、能、庄、慎(真)、敖、荆、红、上官。这也是周成王封先祖鬻熊之曾孙熊绎在楚丘之地,建楚国,世袭子、男爵位的结果。现按《百家姓考略》摘录于后。

一、伍:羽音。安定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有伍氏。伍举、伍奢,世为楚卿。伍员之祖与父也。

二、屈:宫音。临淮群。系出芈姓。楚武王子瑕封于屈,后以为氏。楚有屈原,又有屈突,复姓也。

三、项:商音。辽西郡。系出芈姓。楚公子燕,封项城,姓项氏,又姬姓。齐桓公灭项,子孙以国为氏。楚有项羽。

四、蓝:徵音。汝南郡。系出芈姓。楚公子亹封于蓝,谓之蓝尹,后以邑为氏。○ 亹 ,音尾。

五、麻:商音。上谷郡。系出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更姓麻氏,隋有麻叔谋。

六、钟:角音。颍川郡。系出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其后为钟吾氏,或为钟氏。楚有仲仪、钟期,魏有钟繇。

七、左:商音。济阳郡。系出有熊氏。鬻熊之后倚相,为楚威王左史,后为有左氏。鲁有左邱明。汉有左雄,晋有左思。

八:靳:徵音。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靳尚之后。汉有靳歙。

九、景:角音。晋阳郡。系出芈姓。楚公族斗、蒍、 苏、昭、屈、庄、景,皆芈姓之后。有景差、景丑。○ 蒍,音委。

十、鄂:商音。武昌郡。系出姬姓(芈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后。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僭称鄂主,后为鄂氏。

十一、卓:徵音。西河郡。系出芈姓。楚威王子公子卓后。汉有卓茂。

十二、能:商音。太原郡。系出熊姓。熊绎子挚封于夔,支子别姓能氏。○能,音柰。

十三、庄:徵音。天水郡。系出芊姓。楚庄王之裔,以谥为氏。后有庄周、庄桥。齐有庄贾。

十四、慎(真)。徵音。天水郡。系出芈姓。白以胜之后,封于慎,为慎氏。鲁有慎子。宗孝宗讳慎,慎德秀改为真氏。

十五、敖:宫音。谯郡。颛顼师大敖之后。又系出芈姓。楚国之君,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曰敖。如若敖、堵敖之类。其后为敖氏。

十六、荆:角音。广陵郡。系出芈姓。

十七:红:宫音。平昌郡。系出熊氏。楚子熊渠长子红为鄂王,其支子以父字为氏。

十八:上官:羽音。天水郡。系出芈姓。楚公族大夫上官子兰之后。汉有上官桀。

以上十八支姓分布情况如下:〔熊: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县。〕

1、慎(真)、庄、上官:天水郡望,今甘肃甘谷县和天水市、甘肃通渭县西。

2、能:太原郡,今山西省彭泽县东北。

3、敖:谯郡,今安徽省亳县、蒙城县西北三里。河南商丘县东北。

4、伍:定安郡,今越南南河省商定西北红河南岸和今河南光山县西南,还有今甘肃宁县、河北蔚县东北,今广东安定县。

5、靳、卓:西河郡,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和今内蒙古东胜县境,山西离石县、今山东汾阳县、云南云龙县境、今山西临汾县境。

6、麻: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东北、河北易县。

7、屈:临淮郡,今江苏盯眙县西北淮水西岸、江苏洪泽县西临淮镇、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

8、项:辽西郡,今辽宁义县西,河北迁安县西南、迁安县东北、辽宁朝阳市。

9、鄂:武昌郡,今湖北鄂城县和山西汾阳县西南团城村。

10、荆:广陵郡,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江苏淮阴县西南甘罗城、江苏宝兴应县东北射阳镇、江苏扬州市、今河南息县。

11、钟:颍川郡,今河南禹县、河南许昌市东、许昌市,今安徽巢县东南。

12、蓝:汝南郡,今河南商水县西北。

13、红:平昌郡,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

14、左: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镇、山东茬平县西南。

15、景:晋阳郡,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

楚庄王的话:“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分享按钮>>【安氏论坛贴精选】敬请安氏网站清除这些捣蛋者
>>【安氏论坛贴精选】强烈谴责清音之水卑鄙可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