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沙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沙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健庵公:沙侯封国考实 已阅:2322 / 回复:0(楼主)

沙侯封国考实

江南沙氏族谱言得姓受氏之始皆云,出于古沙侯国,而不详其国之所在。自江阴族先定峰先生(讳张白,著有《读史论略》《定峰文集》《定峰乐府》)著《沙侯封国考》,引据《涉县志》云,涉即古沙侯国,旁征曲证,其说大明。逮高邮王氏撰《汉书杂志》乃云,古有涉侯无沙侯,两汉志作沙借涉之误字。王氏以小学考订名天下,后之说者靡然宗之,私心窃疑久矣。近乃博考地志参核旧闻,始知王氏所说未为定论,而定峰先生之言为有据也。
按《汉书地理志》魏郡沙,颜师古无注。《后汉郡国志》魏郡沙侯国,刘昭注引《魏都赋》注曰,有龙山。是两汉志并作沙,宋本以下无异文也。《水经》:“清漳水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朱(谋玮)赵(一清)两本,涉并作沙,官本云,按涉近刻作沙,汉志亦作沙。沙涉字形相似,而三国志有涉长之称,今从原本全本引何焯曰,涉乃沙之误。赵氏释曰,一清按两汉志本作沙县,至三国时始有涉名,《魏书》云,太祖围邺,涉长梁岐以县降是也。是校《水经》者多知,涉县即汉沙县,无异辞也。
独王氏念孙曰,水经“清漳水过涉县西,屈从县南”,注云,地理志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盖名因地变也,是善长所见汉志,本作涉不作沙,且漳水至涉县而有涉河之名,由来已久,不然,漳水何以无沙河之名乎?《魏武帝纪》称,涉长梁岐,则涉乃汉时旧名,非自三国时始。《元和志》,涉县本汉旧县,属魏郡,因涉河水为名(寰宇记同),亦不言本名沙县,后改为涉县也。赵氏以两汉志皆作沙,遂谓涉县本名沙县,今考王子侯表云,离石侯绾,后改为涉侯,则涉县乃两汉时旧名,而今本两志作沙,皆传写之误明矣。
原王氏之意,以王子侯表有涉侯,即可以证两志作沙之误,而不知其无以难也。
后汉志刘注引《魏都赋》注,即晋张载注。载与平子同时人,注曰,龙山,右广平沙县。是晋时犹沿旧称,刘昭引以注《郡国志》,知刘宣卿所见本作沙不作涉也。《路史国名记》沙下引《相台志》云,古沙侯国。据晁氏《书录解题》云,《相台志》韩琦编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学掾陈申之(《通志艺文略》云,《相台志》陈臻撰,申之当为臻字),效宋敏求《河南志》成此书。申之以本郡人言本郡地理,必能翔实,而亦云古沙侯国,是涉县即汉沙县无疑也。
王氏引《水经注》《元和志》《寰宇记》诸书云,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因名涉县,凡此皆足以证成赵说,而不当举以难赵,何以言之?明《彰德府志》云,涉县,古沙侯国,后因漳水经县之东,人民往来徒涉此水,遂更名涉县。顾氏《方舆纪要》云,汉置沙县,属魏郡,后汉因之,后因漳水东溢,人民徒涉,因曰涉县。乾隆《一统志》云,涉县故城在今涉县西北,本汉沙县,后汉始改曰涉。此皆采本郡地志,古来相承旧说,按其事实,盖汉时本名沙县,漳水经其西,嗣以漳水东溢人民徒涉,遂有涉河之称,而县名亦因河而改。善长所谓名因地变者,以此宏宪,正子所谓因涉河水为名者。亦以此,赵氏谓三国时始有涉名者,益信。而有征王氏未得其义,乃谓漳水至涉县而有涉河之名,毋乃戾乎!明乎此,则《魏武帝纪》称涉者,乃从已改之名,又何疑于汉书作沙乎?!《汉书功臣侯表》平州共侯昭涉掉尾广韵沙下,引作昭沙掉尾。《通志氏族略》昭沙注,一作昭涉。钱氏《廿二史考异》曰,涉当作沙,昭沙为复姓。以彼例,此两志有沙县无涉县,《王子侯表》涉侯确系沙侯之误(金氏《地理志》稽疑云,涉疑是涉都,非是)。王氏乃欲据表误以改两志,不其疏欤?!
沙涉不独行近易混,古音亦淆。《说文》水部沙下云,谭长说沙或从止,子结切广。雅释诂,沙(一撇反走)质也。曹宪音(上即下土)。是古读沙与涉音亦相近,展转改易,固其宜也。
今涉县有沙亭。《方舆纪要》曰,在县东南,因故沙国为名。晋太和十八年,慕容垂遣将平规,攻西燕将暇平于沙亭,十九年,垂自出沙亭以击西燕是也。(按,此非《郡国志》元城之沙亭,胡三省注云,沙亭在邺西南,亦非。据《通鉴》,十八年,西燕遣将慕容钟守潞川,十九年,西燕严兵分道拒守聚粮台,壁潞川台。壁并与涉近,其为涉县之沙亭无疑。)此古名之仅存于今县者,如果涉无沙名,则沙亭亦当为涉亭矣!此尤涉本为沙之一证也。
《路史》国名纪又云,沙,一音琐,今元城西南有沙亭,此即春秋定七年,齐卫盟于沙之沙,为今大名府元城县地,在汉虽同属魏郡,而相去涉尚远,未可混为一地耳。

作者:218.24.205.* (2008/4/14 15:36:1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沙氏论坛  执行时间:234.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沙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