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探讨古文盖字是如何废弃的

    中华盖氏网 2017/3/29 10:14:49 盖永德


               

所谓古文,指的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即小篆出现以前的文字。也就是秦朝统一文字以前的文字。

又指漢代經學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書。

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就是说,古文在汉代时还是有人使用的。所以古文??(盖)是在西汉以后逐渐被废弃不用的。东汉许慎说: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说明儒家经书中皆用古文,当然也就保留了古文(盖)字。

所幸这个字被康熙字典记录下来。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皿字部】 盖;

【正字通】俗蓋字。

(蓋)〔古文〕。《唐韻》古太切, 《韻會》居太切,?音匄。

【正字通】俗蓋字。就是说,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盖字写作“蓋”。

盖字的古文字是,《唐韻》古太切gai, 《韻會》居太切,音匄gai。

那么这个字怎么就不用了呢?本人认为或是避皇帝讳所致。

古文字和炟很可能是一个字。

 

我们先来看炟字。
 炟:《说文解字》上諱。當割切〖注〗臣鉉等曰:漢章帝名也。《唐韻》曰:“火起也。从大旦聲”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 當割切,音怛。《說文》火起也。《玉篇》爆也。

又《後漢·章帝紀》肅宗孝章皇帝諱炟。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

讳名:避称其名。《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后汉书·李固传》:"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刑,愚者覩怪讳名。'天道无亲,可为祗畏。" 清 顾炎武 《庙讳御名议》:"臣闻讳名之礼,始自 周人。"

举几个例子:

周代的例子没有查到,但古人认为此礼始自周人,当不是秦始皇的独创。

秦始皇名政,所以农历一月改为正月。

刘邦皇后吕雉,为了避讳称雉为野鸡。赤眉军起义,吕野鸡遭到掘墓奸尸。如果戚夫人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为避汉代文帝刘恒讳,已死了多年的齐国田恒,史书中要写作田常,已死的人都要避讳。

唐代李渊讳,李渊曾祖李虎,民间要避讳,当时人称夜壶为虎子,遂改为马子。马子一词,后来成了社会上一小部分女子的代名词。

还有渊盖苏文,改为泉盖苏文或者钱盖苏文(因泉通钱)。都是避讳。可见“讳名不讳姓”,就是皇帝姓李,你可以姓李。皇帝叫渊,你不可以叫渊,也不可以姓渊。

还有那个贻笑千古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北宋田登大老爷。

古盖字和炟,是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这样的字型变化很多,如:群和羣、岭和岺、峰和峯等等很多。它们每一组都是一个字。如今后面的字都不用了,而是用前面的字。

到东汉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的时候,盖氏很可能发生了一次避讳刘炟的炟字,声音连同文字就都废弃不用了。人们开始用葢代替

如果只是单纯的汉字演化,康熙字典里没必要非要多出一句古文盖字的记载。

葢字最初是盇。

许慎『說文解字』

【卷五】【血部】盇 

 

覆也。从血大。胡臘切〖注〗臣鉉等曰:大,象蓋覆之形。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艸部之葢从盇會意。訓苫,覆之引伸耳。今則葢行而盇廢矣。盇,何不也。其形隶變作盍。

盇有盖的意思,后来逐渐被葢取代,而盇逐渐隶变成盍, 葢就变作蓋了。后来简化成盖。葢字在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记载。再往前就不知道了。所以,盇被葢取代,应该至少在西汉之前。与盇在先秦应该是通用的。如果说只是字形接近,好像又低估了古人的智商。

 

《康熙字典》:

摘录

盖:推导现代汉语       

 

唐韻》《集韻》音匄gai。苫也。《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gai。《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gai。
又掩也。《書·蔡仲之命》爾尚蓋gai前人之愆。
又覆也。《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gai。
又車蓋。《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gai以象天,崇十尺。
又語辭。《詩·小雅》謂天蓋gai高,謂地蓋gai厚。
又《廣韻》胡臘切ha,音盍he。亦苫蓋gai也。《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he。
又通盍,何不也。《禮·檀弓》子蓋he言子之志于公乎。
又《正韻》古沓切ga。地名。《孟子》王使蓋ga,大夫王驩爲輔行。《註》蓋ga,齊下邑也。《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ga。
又姓。《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ge公,善治黃老言。
又蓋ge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又《韻補》居氣切ji,叶音旣。《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ji,風起而止,千里而逝。


  从盖字的解释看,不同的切音,表示不同的意思是肯定的。盖氏三音,从血缘上看,应该是很远了。

盇字。覆也。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於下。故从大。艸部之葢从盇會意。訓苫,覆之引伸耳。今則葢行而盇廢矣。此以形聲包會意。大徐刪聲。非也。今胡臘切。其形隶變作盍。说明汉字在书写过程中就有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我们今天所无法理解的。

就是说在西汉王朝,古文与葢都是存在的,那么古文盖的废弃不用极有可能不是书法演变造成的。有能力让大家都不使用一个文字的只有皇帝的禁令。所以,古文盖字的废弃始自东汉初期章帝。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