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家谱源流】盖门姓氏解(山东东营)

    中华盖氏网 2017年12月17日 盖永德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盖长波提供

盖永德整理

盖门姓氏解(山东东营)

盖字一也,而有两称者何?

以姓氏论,则古盍切,为入声,与郭并称;

以掩覆论,则古太切,为去声,与丐并称。

所谓同书而异声者,非耶?

世俗不究音律,而概以丐名之,何悖之甚也?

予本东海人,太古无考已,自於(wu)陵,仲子兄戴,食禄於盖,其后子孙,或以邑为氏焉。

迨盖公治黄老言,而姓氏显。嗣是若宽饶、若延、若文达、文懿、勳、猷、懋,著於汉唐间者历历可见。

至东坡守胶西,慕盖公之为人,访其子孙而不得,求其坟墓而罔知所在,乃为堂以记之。

果此姓之湮没乎?意者传世既远,人之迁徙,亦无常焉耳。

历宋而元明兴,燕赵齐鲁之地,徃徃有此姓。

国初,予姓祖旺,自淄川移居於津之城西十五里许,其墓在莊南之半里许。

传延至今,八世矣。门族繁衍,贤愚臧否,均为一脉,至世系支派名号则有荒废,而仅存者,予但据所闻,僭书於左。

吾族中倘有高明特达、博古通今者,校其声画,辨其讹谬,予则忻然,深有望焉。

明万历十八年岁次庚寅五月朔吉日

八世孙(亻與)谨识

 

 

译文

盖字是一个字,而却为什么有两个称呼呢?

从姓氏的角度来看待,是古盍切(ge),为入声(今已不用,仅存在于方言中),与郭同样的发音。(郭【唐韻】【正韻】古博切(go)。方言“o”“e”不分,可能混淆。)

从掩覆的角度来看待,是古太切(gai),为去声(四声),与丐同样的发音。

所谓的一样的写法(盖),不一样的发音(ge和gai),不是吗?

世俗的人,不去探究音律,而一概用丐叫它(它指盖字),为什么背离的这么过分呢?我祖上是东海人,太古无法考证罢了,从於(wu)陵陈仲子的哥哥陈戴,所受盖邑的俸禄,陈戴的后世子孙有的以邑为氏了。到盖公用黄老之言治理齐国,于是姓氏显赫了。

后代如盖宽饶,如盖延,如盖文达、盖文懿、盖勳、盖猷、盖懋,在汉唐时期著名的,看的清清楚楚。

到苏东坡守胶西时,仰慕盖公的为人,访盖公的子孙而没有找到,求盖公的坟墓而不知在哪里,于是作《盖公堂记》来记载这件事。

果真这个姓湮没了吗?或许传世久远、人口迁徙,也是变化不定的罢了。

经历宋朝元朝明朝兴起,在燕赵齐鲁之地,往往有盖姓。

明初,我盖氏始祖旺,从淄川移居到津的城西大约十五里,他的墓在莊南大约半里。

传延到现在,八世了。门族繁衍,贤明的愚笨的好的坏的,均为一脉,世系支派名号则有荒废,仅存的,我只是根据所听到的,僭书於左(表示自谦)。

我族中倘有高明特达、博古通今的人,校其(盖)声画,辨其(盖)讹谬,我就欣然,很有希望了。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岁次庚寅五月朔(初一)吉日

八世孙(亻與)

谨识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盖(亻與):乙卯科举人,仕莒州学正,改永宁州学正,升陇西县知县,授文林郎。其父盖世家,岁贡生,任贵池县县丞,授儒林郎,赠文林郎。其祖盖应聘,赠儒林郎。

附:

东营八世祖在明万历18年(1590年)写此序言,莱阳盖氏九世祖盖瑞在1511年成年且生子。79年差距,东营八世祖应该还未出生,万历年间莱阳盖氏大多是11-13世人。东营始祖旺是明初,那么莱阳始祖演,绝不会是明初。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计48年。
南一支
九世盖杰,成化丁酉(1477年)输粟三百石。入义仓,补义民。此九世比东营八世早100多年。
十一世盖玄龄,万历进士。
北二支
十二世盖世勳,生于万历丁巳年(1617年)。
北三支
九世盖继初墓,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立石。
十三世盖化仪,万历十年(1582年)生。
十四世盖範,万历壬子年(1612年)生。
综合来看,莱阳始祖应是金末元初人。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