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文化古迹】姜疃盖氏格子房 及八世祖保衡王的美丽传说(六)

    中华盖氏网 2018/12/4 12:14:20 盖俊继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盖俊继

2018年02月05日2018-02-05 08:21阅读:57姜疃盖氏格子房
及八世祖保衡王的美丽传说(六)
(2017年重新整理补充部分内容)
(三)八世祖及其杀贼救民、保衡王的传说
1.“北五”支老的 勉、整、贵、端、振。长支、三支迁居姜疃;二支迁居庵里;四支居凤头西疃;五支居凤头东疃。
“北五三支” 贵老的,生七子,进、朋、威、昂、勇、昶、美。单说八世祖 威老的:
·族谱记载,八世威,善骑射,精韬略,正德间就衡王聘,尊以师礼。为修格子房,时值流(刘)贼之难,同侄瑞,杀贼救民。敕授七品散官。雍正六年,褒封“忠节大将军”,崇祀忠义祠,载县志。
·关于八世祖杀贼救民的故事,《莱阳县志》也有记载:
据《莱阳县志》第七册,第五十七页记载:人事志·人物·忠节 盖威,世居姜疃。善骑射,精韬略。正德间,就衡王聘,王尊以师礼。及流贼来犯,同侄瑞杀贼救民。敕授七品散官。清雍正间褒封忠节大将军。祀忠孝祠(节选县志忠节传)。
盖瑞,威侄。流贼初窜入,瑞闻,即会集居民,精治器械,为守御计。贼至,前后杀伤(贼)百余人,生擒(贼)四人。
明年(正德七年)三月,贼更帅 万骑东来复仇,围瑞居数匝,瑞据守,凡三昼夜,复杀贼四十三人,卒为乱箭射死,男妇百余口皆被害。清雍正间褒封忠节大将军,墓在村东北三里其死难处也。祀忠孝祠(节选县志忠节传)。
·《莱阳县志》第十二册,卷末,兵革 ·明代兵事:
莱阳兵事之惨,元以前史文不详。县之有志,自明咸怀良始。其书霸州贼刘六刘七陷城事,虽弗该备,参互错综较得其端倪焉。
刘六者,名宠;七,其弟也,名宸。并骁悍,善骑射。初与杨虎、齐名彦等投大盗张茂。茂诛遂降,旋复叛,聚众剽掠。及正德五年,贼众益多,遂分为二,杨虎赵燧等扰河南;刘六刘七齐名彦等转掠山东。(正德)六年三月,径寇登莱,众十余万。十月乃攻莱阳,绅民死力据守,历三昼夜,卒以众寡不敌,城陷,(贼)焚掠屠戮,(兵民)死者如麻。今可知者,邑致仕大名府通判徐铭;县丞王世美(之)子溥、怀义兄弟;太学生马负图;儒学生李臣、卢昌、咸英、王用;民兵隋潮、于河、王琇、王宽、接恩、姜勉仁也。事详忠节传中。
於时官军蹑至栖霞方山交战,(官军)败绩,会调边兵助剿,贼始遁去。
明年(正德七年)三月(贼)复来,邑城再陷。县丞陈韬死之,(贼)并分兵破姜疃寨,杀盖瑞族数百人,以前岁围攻不克,死伤甚多,故必破之,以泄愤云,旋复遁去。后走湖广,为兵部侍郎陆完阡灭……。
2.传说在修格子房期间,有一天 威老的在庵里赴宴,酒酣,突然眼瞤心动、耳热眉跳寒噤连连、不觉杯箸坠地。 威老的大惊,一丝不祥之感掠过脑际,心想:“要出事!”马上告辞离席,往家里赶去。
遥望红光冲天黑烟铺地,火光冲天而起,与红日争辉。只见群贼蜂攒蚁拥普天而来,马嘶人喊尘头蔽日。原来是流贼(刘六、刘七)犯境甚急,贼势浩大,如潮似浪云屯雨集。威老的顾不得回家取兵器(威老的之惯用兵器,是一百二十斤重的三股钢叉),顺手拔起路边一棵碗口多粗的小杨树,长驱直入,大喊一声:“反贼安敢犯吾境界!”如地陷天摧山崩岳撼,气势逼人,使人未战先怯三分。遂东冲西杀锐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同侄瑞(进老的之长子)率族众奋勇杀贼。从者万夫,不如为首一人。贼兵虽众,本是乌合。群贼见势,未战而胆先寒,皆大惊失色魂飞魄散,兵败如山倒,一个个有心无力抱头鼠窜、夺路而逃望风而靡,直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威老的和 瑞老的率领族众,长刀短枪矢石交攻,将群贼一直追杀到凤山以北,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似摧枯拉朽一般,直杀得群贼弃甲丢盔尸横遍野,其余孽倒戈四散狼奔豕突大溃而去,贼死甚众。
在返家途中,人困马乏,走到瑶头村西(现在的瑶头水库北边附近)歇息时,瑞老的得了摘盔卸甲风暴殒,英魂归阴(莱阳县志记载是乱箭射死,与我们当地传说有出入)。后厚葬在此殉难处(传说与莱阳县志记载同),另葬有衣冠(盔甲)塚。我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述他们英勇悲壮的故事,并依稀记得,跟着大人们去给 瑞老的上过坟,站在坟前浮想联翩。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修瑶头水库时,墓塚被毁淹没。
3.关于八世祖保衡王进京,演绎了一个人间的“龟兔赛跑”故事:
传说正德十五(1520)年,朱厚燳(正德皇帝)南巡,途中垂钓于清江浦,不慎覆舟落水,虽经全力救起,但时值秋末冬初,天冷水凉,因呛水入肺,又加受寒,秋风吹拂浑身瑟缩,自觉得彻骨生寒。从此圣躬违和高烧不退一病不起,且每下愈况,行将就木旦暮且崩,太医束手回天乏术。
眼看正德皇帝病入膏肓一息奄奄,阳寿将终魂游墟墓,朝野上下计无所出一筹莫展。
及至翌年(1521)三月,正德皇帝病已危笃,残息若丝,处弥留之际。他自知来日无多、大限将至,对司礼太监说:“朕病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正德皇帝虽小毛病一身,但大事上却不糊涂,他知道,无嗣不光是他一人的大事情,也是天下的大事;知道胡闹是他的不对;知道这等大事必须由太后与阁臣审处。可见正德皇帝心里还是很明白的。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正德皇帝驾崩于豹房,终年三十一歳,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回首绿柳方飞絮,转瞬红梅又著枝。正德皇帝的“万岁”梦只做了十六年。
武宗英年早逝,朝野震荡。由于武宗是单传,没有子嗣无继位者,又无遗诏。国不能一日无君,孝皇张太后与众元老大臣商议,决定按 “兄终弟继”的祖训 ,由最近支的皇室在武宗的堂兄弟中选择一人继承皇位。符合条件的有三个:分别是衡王庶一子朱厚燆、益王嫡一子朱厚烨、和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皇位只有一个,而三王又难(nán)兄难(nán)弟,到底选谁,孝皇张太后与元老、大臣尺短寸长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论不一莫衷一是,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孝皇张太后一锤定音:命拟懿旨三道,令三王即刻进京继位,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各听天由命。于是三诏齐发,三路钦差各自分路,打马如飞下诏去了。
却说朱厚燆(1502—1572),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1502)年(是衡恭王朱佑楎庶一子;明朝第二次封第二代衡王;于嘉靖元年受封江华王;嘉靖十年改封衡世子;后在嘉靖十九年袭封衡王。他在位三十二年,在隆庆六年过世,谥号庄),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庶孙,明孝宗(弘治)朱祐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燳(正德)堂弟。其父衡恭王(一代)朱祐楎,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的第七子。孝宗朱祐樘(弘治)之弟。成化二十三(1487)年,被册封为衡王。明弘治十二(1499)年,就藩青州。
赴衡王府下诏的一路钦差,很快就到达了衡王府所在地山东青州。衡王和其子朱厚燆(当时还不是衡王)接懿旨大喜,遂盛宴款待、重赏钦差,王府上下亦一片雀跃、张灯结彩、大吹大擂,安排大庆。
威老的和刘神仙是表兄弟,同保衡王(县志第十二册,附记·杂述·第二十页:刘神仙·神仙刘姓,名普真,后森埠庄人。传为成化间进士,与姜疃盖威同事衡王,尊以师礼。后遁入山中仙去。今人犹呼其先茔为刘神仙茔云)二人齐谏曰:“此天赐良机非同儿戏,宜早不宜迟,现在就应该立即启程进京,以尽快赶到益、兴二王的前面,早登皇位。我等皆欲攀龙附凤,藉以飞黄腾达建功立业荣耀门庭。望我王不可延误时日,早日安排动身。” 衡王曰:“兴王府离京城三千多里,我料钦差一月内难以赶到安陆府。朱厚熜接到懿旨即刻启程,二十天内也赶不到京城。这一往一返,最少得历时两月;江西益王府离京城也有两千六百多里;而我们离京城仅八百多里,何愁他们能提前赶到京城去,此乃天赐皇位与我衡王府!今皇上新崩,按皇室规矩,应当先设坛致祭,然后方可上路。若是为抢皇位连大礼都不顾,就是登上了皇位,只怕天下人也会不服,说我们不义无德,鲜耻寡廉。一旦人心相悖,天下焉有不乱之理?”群臣亦以为然,应声虫似地纷纷随声附和,用词肉麻。威老的又谏曰:“此事不能墨守成规,不可拘常,智者贵于乘时,要随机应变便宜行事。而今我们占天时、得地利、享人和,常听说‘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若兴、益二王不依王法,倍道兼程、抢先入京,岂不坐失皇位?到那时将噬脐莫及矣!眼下顺时而谋才是当务之急,愿我王熟虑之。”不从其谏。
朱厚燆也自恃离京最近,一定第一个进京,皇位非我莫属。于是按皇家规矩,先在王府大设祭坛,盛祀七日,又接受当地官绅拜贺,然后择定吉日,按帝王礼仪,仪銮簇拥,呵殿而发。左右白旄黄幡,前后金旌银节,回避肃静牌飞虎清道旗,鞭牌棍锁旗锣伞扇,金瓜钺斧朝天镫,一应俱全光耀射目。文官有文官的风度,武将有武将的气概,按部就班仪多礼繁。在我八世祖 威老的和刘神仙等文臣武将拥簇下,一路上吹吹打打,雄赳赳气昂昂,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向京城逶迤而进,耀武扬威其势甚是壮观,暂且不提。
却说 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庶孙,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之侄,明武宗朱厚燳(正德)堂弟,兴献王朱祐杬嫡子。正德二(1507)年八月初十,降生在朱祐杬封国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兴王府。其父朱祐杬(1476—1519),为明宪宗(成化)朱见深第四子,孝宗(弘治)朱祐樘之弟。成化二十三(1487)年册封为“兴王”。 弘治七(1494)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于正德十四(1519)年病故。兴献王妃蒋氏,与重孝在身的世子朱厚熜,在兴王府具丧葬之礼,一心守孝,自不必说。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岁的朱厚熜,守孝不到二年。一天,忽报钦差至,高呼蒋王妃和朱厚熜接旨。蒋王妃和朱厚熜急忙出郭跪接。钦差开读诏书,却是宣召朱厚熜入京继位。
蒋王妃和朱厚熜接到诏书一喜一忧。喜的是即将奉诏君临天下;忧的是兴王府离京三千多里路、衡王府距京城仅八百多里、益王在江西也才两千六百多里,而以三千之遥对数百之近,何以先到?!朱厚熜马上找一高人算命,高人给出 “闪”、“囚”二字:“闪”的解释是要快。“囚”的解释是要扮成囚犯才能达到目的。
朱厚熜、蒋王妃先喜后忧,急聚众商议。幕宾严嵩胸有成竹,说:“衡王府离京八百多里,益王府离京两千六百多里,而兴王府离京却有三千多里,莫说明天启程赶不到衡、益二王的前面,就是今天启程也无济于事!路途如此悬殊,世子要想抢先进京,必须智取。常言道:‘朋友有信、兵不厌诈’。高人给出的‘闪’、‘囚’二字,和我不谋而合。我有一计,或许能助世子成功。”
朱厚熜虽然只有十五岁,却天资聪明。三王面临的实际情况让他从心底里感到绝望。这时听严嵩说有一计或许能帮自己成功,回愁作喜,迫不及待地说:“何计,快说!”严嵩说:“衡王、益王离京城最近,自知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必然从官道上大张旗鼓地行进,沿途官员也一定优礼接待,蜗行龟爬,行程甚慢。而我们只占天时、不占地利。以臣见,为能抢在他们的前面进京,可找一个貌似世子的人,冒充世子沿水路大摇大摆地行进,以麻痹衡、益二王,掩人耳目。只要在十五天内不被人看出破绽,事情就成了。而世子则轻装便衣,携太后懿旨,带几名心腹家将,今晚夤夜就出发,沿陆路经襄阳,日夜兼程,直奔京城,越快越好。如此方可出奇制胜,成就大功。此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蒋王妃说:“世子若轻装便衣离开了大队人马的保护,途中出了问题,那还了得!”蒋王妃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一阵沉默,谁也没有好主意。严嵩说:”世子轻装便衣,一班人风风火火,的确惹人注目。为了不让沿途关隘验文阻挡,只有押送犯人的囚车,才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让家将扮成公差,世子假扮钦犯,稳坐囚车,既无人敢阻,亦无人应接,神不知鬼不觉。就是那些断道截路的土匪,为避晦气,也不会为难我们。因为三千里路程,骑马日夜兼行,我们受得了,世子如何受得了。世子扮成囚犯,把马车外表装扮成囚车,里面照样铺垫舒适,这是在为世子着想,实属无奈。”蒋王妃久久地坐着,没看任何人一眼,最后下定了决心,斩钉截铁地说:“本妃本不欲让世子前去冒险,但坐失皇位,又实在心有不甘,皇位岂可一旦拱手送与他人?!此事重大,顾不得那么多了。本妃决定授予严嵩全权。”说到这里,蒋王妃肃穆地看着严嵩,说,“严先生,兴王府上下,悉听你的调遣,若有不服从者,可先斩后奏!”
坐囚车容易,途中进食粗粮不行!但不食粗粮,又难免引起路人怀疑身份。为了保证朱厚熜在赶路的同时能吃好,还不让中途有人看出他不是一个囚犯,严嵩又命府中厨师做一种吃肉不见肉的菜,作为他路上的食品。
有位叫詹多的厨师,心灵手巧,但忙中无智,一时也没做出这一符合要求的菜。正计无所出,詹妻见丈夫天时已晚还未回家,就带了蒸熟的红薯给丈夫吃,不小心弄破了红薯皮。詹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悟出了配方,与众厨师齐心协力,将白膘猪肉、精瘦肉与鱼肉等分剁成肉泥,用食盐、香葱、生姜为佐料,用淀粉鸡蛋调和均匀,做成红薯状,表面上再用熟鸡蛋皮包裹蒸熟,外包一层红油纸,连夜做出一种形同红薯,而实为肉肴的“肉红薯”。
一路吃“红薯”进京的朱厚熜,对“红薯”情有独钟,登基后,詹多奉命进京为嘉靖皇帝做菜,他对“红薯”加以改进,做出了犹如蟠龙升天,以示庆贺天子登基之意的菜肴。嘉靖皇帝吃后,赞不绝口,并且赐名为“蟠龙菜”。命其纳入宫廷御用菜,记入宫中食谱,并加封厨师詹多厨王。从此“蟠龙菜”便成了明代宫廷佳肴,距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由于此菜味道鲜美,兼鱼、肉香,且质地鲜嫩、色泽艳丽、造型美观,一直深受人青睐,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几百年来,钟祥人逢年过节、婚嫁宴请都离不开这道传统名菜,并有“无龙不成席”之说,这是后话不提。
为了减小目标,严嵩将随行人员减少到最低,皆更衣易服,轻车简从,马车在外面作了囚车的标志,家将化装成押解的军士。严嵩是此次行动的决策人,扮成押解的军官,一起随行。于夤夜时分,马勒口、人衔枚,一行人无声无息、秘密离开兴王府,避官道而就近路,跋山涉水披露带霜,渴饮清泉水饥餐“肉红薯”, 夜以继日风雨无阻。一路上风风火火,直奔京城而去。
随后,兴王府造出声势,设坛为正德皇帝设祭七日,又找一个貌似朱厚熜的人掩人耳目。七日后,发兵二千护送,大队人马顺汉水大张旗鼓地向京城出发。为了避免露出破绽,假朱厚熜一溜道上称病不见任何人,沿途官员蜂拥求见,俱被挡驾。人们谁也不知道,此时朱厚熜并不在这支队伍中,而是已经快到京城了。
却说严嵩等一行人,风尘仆仆行色匆匆,每天只停留一两个时辰给马点草料,然后马不停蹄人不离鞍。不管什么月淡星稀霜重雾浓,不管什么暮鸦归巢子规夜啼,也不管什么水穷山尽径断路绝,更不管什么山道崎岖险坑坎行路难。戴月披星栉风沐雨,忧心忡忡心急如焚,问径樵夫探路老农,不分白天黑夜急急匆匆只顾赶路。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西山月下东山日上。历经千山万水,过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程又一程,也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到了何地。一天,他们急三火四,正在路上疾行,前面隐约传来鼓乐之声。严嵩心中疑惑,便止住车马,下马寻老农问之,老农说:“军爷有所不知,前面是衡王府的大队人马,已临近京城,马上就要做皇帝了。”
众人一听,皆有喜色。严嵩对老农说:“老人家,我们是押送钦犯进京的军士。大明律法,囚车不能超越王公大臣的车马官轿。我们的期限很紧,衡王府的大队人马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附近可有其他路能够绕到他们的前面去?”
老农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啊,像他们这种走法,一天走不了二十里路。你们从这里绕过去,不出一个时辰就能超过他们。不过岔道太多,只怕你们不识路,我带你们绕过去就是了。”在老农的带领下,他们很快就绕到了衡王府队伍的前面。此时的朱厚熜等人已赶到了朱厚燆的前面,一个个眉飞色舞、欣喜若狂。然后加鞭纵辔、一口气赶到京城。
正德十六(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十五岁的朱厚熜面南称孤,登上了皇帝宝座,成就了帝王之梦。他,就是嘉靖皇帝,史称明世宗,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
以此事观之,事之成败,非惟天时地利,抑亦人谋也。
长话短说,不说嘉靖皇帝稳坐龙庭。却说衡王府朱厚燆一路人马,三里一小宴五里一大宴,未晚早住宿鸡鸣晚登程,高枕无忧作无事者。文臣武将前呼后拥,一程一程依礼而进。沿途官员闻风而动,净水泼街黄沙铺道,焚香礼拜接风洗尘,溜须拍马巴结迎奉,率领当地乡绅社会名流,箪食壶浆奉觞进酒,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摇旗呐喊放屁添风;附者如蝇蚋汇集腥膻、聚蛾之投炬火,像屎壳郎跟着屁哄哄,牛皮马屁连吹代拍;百姓观者,万人空巷比肩继踵。沿途的官员越来越多,衡王府一路人马的行程越来越慢。
威老的苦谏再四:“沿途官员百姓,其情可感其诚可嘉,但以不见为妥。兵贵神速,迟则有变恐生不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孟子云:‘有智不如乘势’,处乱世、当大事,应乘势而为之,应抓住这天赐良机,先迅速进京抢先即位,然后施恩布泽不迟。” 朱厚燆曰:“我现在就是皇上了,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抚慰百官百姓恩加四海。如果不见沿途官员百姓,使其受到冷遇,我怕传扬出去会冷了百官和百姓的心,让他们离心离德。益、兴二府路途遥远,现在恐怕连一半也走不到。咱们现已临近京城,再有两天,我就要位正九五,皇帝非我莫属,不要失了皇帝的身份,到那时候他们只有低头屈膝俯首称臣的份。” 朱厚燆自恃独占天时地利,有恃无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文武百官亦纷纷谏诤,不从。正是:气骄言难入心小谋易从,可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将焚矣!
临近京城,忽闻朱厚熜先一天进京,登上了皇帝宝座,朱厚燆乐极生悲如雷击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护卫们眼明手快,赶快扶住,七手八脚慌忙急救:掐人中抻胳膊,锤后背摁前胸,手忙脚乱连呼带叫半晌方醒,然后一扫往日斯文,气急败坏地急奔金殿。见朱厚熜君臣等人齐集一堂,正筹备颁布即位诏书,准备诏告天下。朱厚燆众等,皆横眉怒目咬牙切齿,功亏一篑,徒有噬心之悔。威老的须眉皆动两眼喷火、逞一时之忿,手起一叉,将对面的刘太师刺死,双目怒视格扇。文武百官尽皆失色面面相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见,嘉靖帝初得皇位,不敢怀怨待人,为稳定眼下局面,他强压心头怒火,将心比心,没有怪罪 威老的众等,说:“盖爱卿,你是否看好了格扇?” 威老的没好气地说:“嗯!”嘉靖帝说:“朕将此格扇赐给你!”又优礼相待,特许回家仿照皇宫格局修建。又封朱厚燆为江华王,给与从众厚赏,稳定了大局。
到手的皇位黄了,煮熟的鸭子飞了,竟成墙上画饼镜花水月,一切化为泡影,不异南柯一梦。朱厚燆众等皆悻悻而去怏怏而回,默然拜辞退去。“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命中八尺,难求一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命不可改,天命不可违。朱厚燆既得天时又得地利,命中没有,奈之如何?此乃天数。天运之变幻莫测如此,威老的空有冲天之怒,即便是胸有万般计策又能如何,亦于事无补,即使神仙转世,子牙、子房重生,也难挽狂澜、无计可施矣。人算不如天算,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天不从人愿,大抵如是。
后来 威老的回家俢格子房,出现了上述杀退刘贼的故事。
胜王败寇,以成败论英雄,本庸者之论。想当初,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雄,亦无法与天命抗衡,只得自刎乌江;大汉刘家皇叔,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既得卧龙又得凤雏,皆雄才大略旷世奇才,文有姜尚治国之能,武有孙子统兵之道。如此之将相,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以三略六韬,东讨西杀南征北伐,攻必克战必胜,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到头来亦只不过鼎足三分,天下未为一统不能克服中原,而最终蜀灭吴降天下归晋。数之既定,无复可逃,人不可与天争也。
往事似梦如烟,岁月几度匆匆,人生如风无痕,绝大多数人连个名字也留不下,在历史面前,谁都是匆匆的过客,流芳遗臭俱是千古。现依瓢画葫芦,摘录一幅明万历间,洪应明《菜根谭·人生哲理篇》里的对联(经后人改写):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毁誉由人,漫望天上云卷云舒,聚散任风。
嘴是扁的,舌是软的,是非无定,怎么说都有一定道理,任人评说去吧!俱往矣,逝者如斯。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祖宗碑坟,经牧樵耕夫践侵开垦及人为破坏,已消归于乌有,由于日深年久又缺少文字记载,仅靠历代乡贤老农口口相传出现史迹模糊的情况再所难免,既便是穿凿附会,流传的年代久远了,便也就成了历史的传说。万口流传,众口成碑,流传也是一种无字的史书。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弹指间近千年过去,千人千口言人人殊,各种说法各种版本,经口耳相传讹以传讹,已无源可溯无籍可考,往往于史实谬之千里,不足为凭,正史上不一定有,不过当地有这个传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说的,我也只能根据故老相传随着这么往下说。老百姓的口传也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何况有些传说本就无稽离谱离奇,不是正史,可以任意胡编,难免有张冠李戴攀缘附会、拾人牙慧之嫌,含糊牴牾及牵强之处亦所难免,只能止于传说。时过境迁物故人非,地老天荒去古已远,谁也没有看见,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信则有之不信则无之,自说自话也没人争讲,经不起方家考证深究。
我和新中国同庚,经历了新中国所有的艰难困苦,伴随祖国一穷二白的年代度过半生,是一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普通人,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卑微的不能再卑微。樗栎之材不中绳墨,不堪梁柱难支大厦。生于民生荼毒兵荒马乱的建国前十天,民不聊生国乱岁凶;长于艰难困苦举国若狂、噤若寒蝉言不由衷、瓦釜雷鸣小人得志、报喜得喜报忧得忧、不敢怒不敢言、阴阳两界俱不得安生的动乱时期,衣不丰食不足,饥饿就像一团阴影,一直笼罩着我的童年,虽然吃不饱,却也没饿死,又赶上“老三届”末班车,是饿大了、穷大了的穷二代;及至稍长,为求温饱,身疲心倦汗流终日,面朝黄土背朝蓝天,土里刨食艰难求生,披星作戴月归,心灰志消坐守其窘,局促于矮檐之下奔走于闾巷之间,饱尝人间五味遍识人世百态,历经人情冷暖看透世态炎凉。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现已近古稀发衰齿豁,两鬓有霜一事无成,门楣不耀矮屋无光。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觉得小时候学的东西很多都不是真的,所听所说的尽是套话和废话,虽然如此,但自觉得此生毫无不可对人言者。我常想的是过去,对过去的事,情有独钟,对过去,始终不能释怀,童年的记忆深刻在脑海,旧时的许多回忆,常常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除了生活上的困苦,就是精神上的束缚;既有创巨痛深不堪回首的往事,又有回味无穷耐人寻味的苦乐年华。这六十多年的苦乐与悲欢,每每想起来,常常有想写出来的冲动,但胸无学术心有茅塞,更无七步之才,分不清已巳己,辨不明于干千,总是有种像老鼠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千头万绪而无从下笔,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欣逢盖氏始祖碑复立一周年及 范老的荣登龙虎360周年,又闻 松亭、如钢公等倡议第五次续修族谱,过庙思敬过墓思哀,欣喜之余强搜枯肠,装腔作势拙笔弄文,在此也学附庸风雅故作高深。因而东扯葫芦西拉瓢,语无伦次冗言赘语喋喋不休,信口开河胡诌八扯杂乱无章,以管窥蠡测陈词滥调而滥竽其间,横看竖看,连我自己也觉得漏洞百出粗俗草率,自相矛盾劣不成章,班门弄斧效颦学步瞎说一通。欲画西施貂蝉,反成嫫母无盐,必然贻笑大方之家,也只能算是工余饭后的笑谈,当故事说说,可信度不高,嬉笑怒骂任人评说,聊且以为亲友相聚作酒后茶余之谈资,以博君一笑耳。
以上所记,或有所闻亦有亲历,并非杜撰亦非子虚,也非向壁虚构。或取自网上传闻道听途说;或取自典籍家乘稗官野史;或取自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闲言碎语;或取自瓜棚篱下父老村人之口。只不过相沿其说随手引用,经我寻章摘句东抄西袭,移花接木有枝加叶臆造演义,借“格子房及八世祖的故事”,将诸多传说参差错落相互穿插堆砌而成,文辞鄙陋、列举不周挂一漏万。祖上没有高官显爵,亦无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事业,乏善可陈。我生也晚,有些东西依稀记得,有些也记得非常清楚,不过是想借这些村言俗语街谈巷议陈芝麻烂谷子,穿凿附会顺着杆子往上爬、小题大做借题发挥而已。现在语境比较宽松,胡言乱语无人追究。有些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是不敢随便说的,有些则意在言外点到为止,弦外之音君自听之。
寻根问祖历来是国人一个饶不开的话题,但难以获得翔实可信的文献资料。我本山野村夫蓬茅塞胸所知甚微,无知无畏只是瞎写一通。现将一些所见所闻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物,民间的语言民间的事收集整理成篇,蛇足之作以助雅兴,一得之愚意在抛砖,借以唤起更多同胞对我盖氏传说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为其增美添色,让这一悠久的盖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并非为了沽名。
陋巷村叟 盖俊继
岁次乙未 十月一日 于陋巷草堂
2017年重新补充整理
注:以上所说的《莱阳县志》,是民国24年(1935)版铅印本,繁体竖版无标点。段落、标点是摘抄时加的,有待方家斧正。
附 记 :
·《莱阳县志》中记载的宋代趣果寺碑.在民国《莱阳县志》中有一篇《大宋莱州莱阳县趣果寺新修大圣殿记》的碑文。碑文详细地记载了宋代庆历五年(1045)趣果寺和尚方教带领弟子化缘集资30万钱请来檀木大佛,并建造大圣殿的过程,碑的阴面是捐资信众的名录,罗列乡党人物500余名,包括莱阳周边县的信众,是ー份研究宋代莱阳历史的重要资料。趣果寺在莱阳县城以南40公里外的陷牛山(今莱阳的贤友村)。和尚方教,俗姓吴,胶东东牟人,12岁到莱阳出家,成人后为趣果寺主持。
民国志称,该碑发现于咸丰初年,出土于城北关外的真武庙之西的农田浅土中,农人弃掷田畔,被学士吉邵臣、张勧二人发现,经清洗辨析,发现是ー座宋碑。志书称“素慨邑志明以前略甚,碑中所提先达,皆志书所未载者。”这主要是因为金元两朝战争浩劫,莱阳文字资料尽被兵火,数百年以后,能够在古碑上看见这么多古代人士的资料,实属难得。二人将该碑移到了真武庙里(北城门外),并抄录碑文准备补充进县志里,光绪年间碑文被载入《登州府志》.民国二十ー年战乱时该碑又被人埋入土中。
这座趣果寺新修大圣殿碑为我们-提供了四方面的情况,一是北宋初年阳佛教的情况,碑中称“百民五僧不为诬矣,方今之盛颇近萧梁”,二是提供了一些莱阳当时的乡村区划情况,如,坊内、莱凤乡、开元乡、永福乡、礼泉乡等10余个乡,另外还有今海阳、即墨、掖县等县的ー些乡名,三是记载了数位进贡的人名,如乡贡张从谏、郝朴、徐进,宫枢等,说明当时的莱阳已经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富庶之乡;四是从记录的大量信众姓名上可以看出莱阳当时人口中姓氏的构成。
该碑为何从县境南端迁移至县城北,已是谜案。康熙《莱阳县志》中记载有一座潮果寺,也在县南40公里,创建于元代至正年间,也许潮果寺和趣果寺是同座寺院,元代建庙时未见宋碑罢了。民国《莱阳县志》记载潮果寺废于1930年。贤友村民传说,村里曾有古庙叫潮廊寺,当初是见海上潮出石狮子、石象数尊而建寺,由此可见古寺肯定是经历了几度兴废的,并且带有明显的海洋色彩,是研究莱阳海洋的重要线索。
·潮果寺与蚬子湾钩蚬人的传说
元朝末年,蚬子湾已经不再受水的威胁,前些年村东的五龙河主流于村前斜向西南,和村西的西河汇合南下走金口入海,那时蚬子湾东南西三面环水,水域宽阔,每当潮水退去海滩上就会有许许多多赶海的人。那时浅滩上密密麻麻全是蟹子,而人们不屑于这些,更钟情于淤泥下的蛏子,但人们直到现在叫它蚬,因为这个好吃,可以卖钱养家,那时海边的大人孩子几乎都会钩蚬。“蚬子湾吕家滩,大人孩子会钩蚬”这个顺口溜一直流传到我们这一代。蚬子湾也因蚬得名。
随时间流逝,地面渐渐抬升,海水越淤越浅。终于一场空前的洪水,或是一次海啸,村东对南的一条支流被彻底冲开,形成了五龙河。
海水年年后退,海滩形成陆地。要钩蚬就不能在家门口了,只好向南,并且越走越远。
到陷牛岛【今贤友】不用坐船或木筏了,两村不再被海水阻隔,已是一片陆地,也有了道路。
陷牛岛南是吕家滩,三面环海,滩涂广阔。许许多多蚬子湾钩蚬人翻过陷牛岛,在陷牛岛西南、吕家滩西北一个名叫“小香岛”的地方钩蚬。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蚬子湾的一帮钩蚬人照例在潮水退去后来到海边,他们来的最早,与以往不同的是海边竟然多了一对石狮子,这对狮子差不多一人高,是红石的,刻得栩栩如生,乍看威严,细看则有一种慈眉善目的感觉。
人们没有过多的考虑此物来的奇怪,相继下海钩蚬去了。
今天的蚬特别多,没多大会儿,人们就钩满了篮子,陆陆续续上了岸。
在岸上石狮子旁,人们休息一会,一个人不经意间推了一下石狮子,奇怪,那么大一个石狮子竟然能推得动,好像很轻,张开双臂一抱,果然很轻,能抱起来。于是人们说把它抬回家放大门口。
钩蚬人来回都是挑着担子,一根很轻很短的小扁担,两头用细绳系着篮子。这回人们把东西颠倒了一下,每根扁担挑四个篮子,省下两条扁担,用细绳把石狮子绑好,拴上扁担,两个人一抬,很容易就抬了起来。
于是,一伙人前边抬着石狮子,后边挑着篮子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离开海滩就上了山路,虽然山路崎岖,但谁也不觉得累。
陷牛岛西坡比较平缓的地段住着人家。一行人不知不觉来到村旁,村后往北就是下坡,再走三里路才是蚬子湾。虽说不是很累,可这陷牛岛是人们休息的驿站,几乎无论谁走到这儿都要坐在路旁那平滑的石头上休息一下。
来到石头旁,一声“休息”,抬着的,挑着的,不约而同放下了肩上的东西。
村里人被这有点威武带点壮观的场面吸引过来了,纷纷过来观看。这么大的石狮子,轻易就能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于是有人也要试试究竟多沉。一推,哪里推得动。
蚬子湾人笑了:“看我的。”哎,怪了,刚刚还轻轻松松就能抱得起来,这回咋一动不动了呢?
其他人不信,也起来试试,果然,已不再是先前的样子,几个人一起努力也一动不动。
人们想可能我们刚才一路抬来都累了,先把东西送回家,叫上村里壮劳力一定能抬回去。
回家后,搬来十多个壮汉,拿着粗长的扁担,可无论怎么用力,十多人甭说抬两个,就是抬一个也根本不可能。这石狮子就像生了根,任凭人们推、掀、抬,就是纹丝不动。最后只好作罢任两个石狮端立在路边。
事件过于神奇,很快传的沸沸扬扬。有人报与县衙,县衙觉得不可思议,亲自察看,认为石狮不可能随潮水漂来并涌上岸,两个人能用轻巧木杖抬起千斤石狮,且轻松行走千米之远,必有神灵暗助,既然走到这儿不走了那一定是相中了此处,就在此安家吧。
很快,官方出资在此修建了庙宇,蔚为壮观的门面上有县官的亲笔题字:潮果寺。
以上是原文从网上抄录的两篇文章,盲目转载,未征得原作者同意,望原作者见谅。
大宋莱州莱阳县趣果寺新修大圣殿广文馆进士 徐振 撰文
中子曰佛圣人也,其教西方之教也,以其然者,谓能设方便,究苦空之理,作善者昇之天堂,受乐无极;为恶者囚诸地狱,所□不尽。故使□者懦而兇者,归乎善矣。
是以知佛之神圣不可象尽也,已始称一佛,復證果者七名,曰祖焉,自兹以降,枝叶扶疏,厥名繁夥,等於河沙以至□名号者阿弥陀,万计億数。
然则数千年后,飞尘不足齐其多矣。且佛生长於西方,设其教,教其俗,犹谓克艰,矧流诸中夏,绵邈亿万里。含齿之伦,家家信奉,人人尊拜,若己师焉。苟曰不神,悉数千年间,使缋容彩像,密处重屋,厥徒詵詵,手炉燔香,旦暮拜祝,目不識蚕,而被纯绵之密丽,手不執耕而饫膏粱之珍美。
墉陛彩篆土木,文绣焕赫,厥居熾擬,王室盛而弗泯者哉,亦常有杰出流辈通明教旨者,擁徒百数,俨然肃□□据禅坐,寅畅厥义,使懵者知,而昏者明,寂灭超陷之理,悟而开焉。
围绕瞻礼谓之出世噫,廣我圣人之道,明我圣人之旨,章缝衣冠,聲振海□者,其徒不及二三者,诚无他焉。止所谓蚕然后衣,耕然后食,又什一之赋在其中矣。完厥室庐止可以蔽乎,风雨乌足,与彩篆文绣之熾,髣髴而谈也。
呜呼,佛之教始于汉明?于梁武,迨乎。
我朝受禅周祚,皇泽帝化,日月所照,靡不被及。北有五台清凉之境,西有峨嵋驾象之所,南有泗滨生圣人之藩,中逎都城集福之地,佛廟之胜无土无之,皆金碧滉漾,绀瓦鳞次,列刹相望,楼阁台殿,高下参差,门户千万。
每岁会圣上诞辰,落发大比丘者不減千数,天下业经试可籍名奏御者,又不知几千焉故。故知百民五僧不为诬矣。
方今之盛,颇近萧梁,以天下之广,缁田之众,岂无能树教,饰像发辉前佛之心者哉。今和上,俗姓吴,法号方教,东牟黄山人也。幼恶尘累,知佛之可以归依也。始年十二,南来昌阳,礼寺僧志虔师焉。十九剃头,二十受其足戒,披大如来衣,日化四方,广增善利。
一日捨己钱三十万,遣徒南抵餘杭,购白檀模大圣真像。入境之日,击鼓吹螺,缁俗淆混,驩扶笑引,合杂道路。至止之初,和上复勅其徒曰:真像既亲,秘字未备,可共化缘,信众乐从,命工鸠植成侧殿,於院之巽隅面乃金方便乎。
旦夕之礼,已而丹梁虹伸雕甍,乌企既壮且丽,以落厥功于戲,能树西圣人之教章。西圣人之道若天之高,地之广,日之明,俾无穷尽。
非和上则谁与振邑子也,被率纪实,固艰牢让,搦管遣辞,?颜弗既,镵诸坚石,用傅不朽。
庆历命元五载太岁乙酉九月癸未朔九日建
三班借職监酒税,边用释志明书,桑华刻字。
将侍郎守、县尉王汴
将侍郎守、主簿刘昭益
密州庐山安国院讲百法论、沙门初成、僧文忱
将侍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县事监、兵马监押张芳
前表白僧方晓、僧方迪、僧方悦、僧方宁、寺主僧淡全、维那僧徳清、僧守闲、僧崇明、表白僧怀清、大圣院僧方教、小师守崇、守润、守用、守辨、守元、守一、阁主僧怀鉴、僧智仙
碑阴题名
在县坊内乡貢学究张从谏、张叵、张濬、张信、张吉、张明、张祐杨、祐马、鹿、冷朋、冷湘、冷化、段沟、徐安、萧明、赵一、赵昇、赵著、赵信、乔信、唐元、刘裔、孙文白、王旦、战儒、张忠、荏□□陸一、王宗、邱勋、肃□、刘秀、苏人、张象、王象□
进士郝兹、郝礼、进士郝朴、郝经、郝□、盖良、盖式、盖述、盖□、盖□、李诚、季□、李庆、阎明、阎显、孙诚、逄秀、鞠用、栾庆、徐闻、徐新、于海、刘庆、刘政、刘迪、隋冲、李方、满选、孟田、辛开、□□、孙仙、隋前、隋?、段显
莱凤乡三燋保施主、广文馆进士、徐振
柳□、柳规、徐□、徐钦、乔举、刘诚、宋旦、隋美、杨主□、杨安民、于质、万□、段穆、刁湘、张江、张诚、邹政、潘布、隋演、陈迁、观□、吴庆、孙赞、吴辶、王庆、栾成、李北首、宋善问、隋甫、隋记、姜隆、矫□、张□、王安、王华、于乂、孙象、姜臻、迟清、王海、孙昷、孙何、孙忱、姜新、战问、于忠、于□、于恭、于选、萧乂、萧质、杨进、姜旦、姜信、刘冲、邱氏、邹行、刘凤、□□□□□选、姜諮
开元乡□山保施主进士宫枢
校书宫谓、学究宫瑞、柳裴、焦充、郝经、□□、都遂、王策、王戒、王鉴、于庆、于缙、□宋、韩明、柳垂、林盈、林昌、□□□□□□、王琛、□氏、□□、冷新、鲁沂、徐乂、□□辛秀、董□
刘疃保维那车田、于彖、王辅、矫书、矫思、矫光、矫之、矫锡苻、于政、林之、于偘、张翼、杜常、杜簾、于準、纪一、李旦、柳信、柳尚、柳褒、柳显、柳行、柳鐘、柳安、阁□、阎臻、阎隆、阎良、阎信、王忠、王讨、李岫、战福、□□□□、倪□
目周敏、周□、周泽、周谏、周□□□□□、孙明、周峰、周藏、郭象、周鼎、周輦、周谦、甯方、隋隆、姜察、□□□□举、孟元、于隆□
女弟子谭氏、王裔、王华、□□、于重、于谭、孙筠、王隆
永福乡灰村保施主评事王□□、王宣、王度、于亢、□□、于海
礼泉乡吕疃保维那房□、维那张□□□□显、房惠、房北、房陶、房行、姜显、姜元、房化、杨澄、王玘、王凰、孙方、满选刘庆、刘成、路安、王显、隋氏、刘珎、解玘□□□□□□□□胡氏高□刘□□□吴思、吴俊、吴坦、吴义、维那门徳□□王团、王尚、王举、曹平、于元、于诚、林澄、赵□、姜□、姜甯、初环、王故、周忠、于闰、周遂、□□王秀、兰选王选、柳华□□、王庆
掖县界义感乡周季保校书路仪、路□、路翼、路盛、徐道、鲍希□□、维那王华、郭氏、□□、于玘、于清、于新母亲纪氏、□□、砌匠人杨遵福
徳孝乡南徐保鲍良、薛久、王基南锡、李庆吉选、李澄、李谭、吕选、宋明、崔泽、阎密、崔□、卢隆妻刘氏、张昌母王氏
当□乡鍾楼功徳主僧法同、僧□仙、僧宗得
燈明寺尼守坚、尼遇缘、尼□□、尼智明、尼从听、尼守徳、□□□□□□□□□□□、郭美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