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亓氏论坛 >> 事务讨论 >> 浏览主题 版主
 
 通讯录   事务讨论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关于规范网络中“亓”姓注释的建议 已阅:3816 / 回复:9(楼主)

本人亓氏二十三世孙,为四门林祖后斌祖系。随着网络的方便与普及,关于“亓”姓注释越来越多出现在网络上。在对“亓”姓注释上比较典型的为我们为“亓官”氏改姓而来,且已经有一定数量人已经改姓为“亓官”。作为一个亓家人应该为此堪忧。
   我们祖祖辈辈就不姓“亓官”,是一部分文字考证者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推测我们来自“亓官”氏的改姓,而且有的注释更是离奇,说自从亓官氏改成“亓”姓以后,我们家人口才渐渐兴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始祖亓士伯在元末明初为“独开一家、独立一姓”,没有任何记载显示来自于亓官氏。我们祖祖辈辈都姓“亓”。而且今人研究《百家姓》出现在宋代,并无姓现在“亓官”的人。
   所以鉴于此,为子孙后代不要造成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亓”字给出一个正确、合理的解释。
   本人在“亓吧”上立主此观点。且写成《亓氏来源新探》拙文供族人参考。
   因此本人建议,亓家人有必要规范“亓”字的解释,但因所学不够、恳请族人指点,在此只是提供建议供祖间商榷。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4 16:42:26)   回复此贴
  给百度编辑的回复信: 第 1 楼

您好,百度百科为开放性平台,词条内容均由网友贡献。您可以创建百科未收录的词条,也可以对词条中错误、虚假、未更新内容进行编辑、修改、完善等。若对词条内容有异议,欢迎您参与修改,贡献自己的知识!若无相关权限,可以到百度百科吧发帖求助热心科友噢!附百科入门秘籍:http://www.baidu.com/search/baike_help.html#10分钟学会编辑百科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10 7:16:30)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规范网络中“亓”姓注释的建议 第 2 楼

大家仔细看一下亓宏昌前辈关于“亓”的记载,没有确定我们来自亓官改姓。
亓氏源流考辨

一、亓字源流考

   “亓”字的产生演变源远流长。最早当由“丌”字衍生而来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丌部》:“丌,下基也。荐物之 ,象
形。凡丌之属皆从丌。读若箕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曰:“平而有足,可以荐物。”“荐”古指祭祀时,献牲(祭品
)。“  即指古代放置祭品的祭器。《说文解字注》又曰:“字
亦作   。古多用为今渠之切之其。《墨子》书‘其’字多作‘  
’。按:“   ”即今写之“亓”。段《注》谓丌、亓为“其”
之古字。宋代丁度《集韵》:“其,古作‘亓’。”《康熙字典
》“其”条下谓“古文丌、亓”。查古今书证“丌”与“亓”最
早见于先秦古文献:方述鑫等《甲骨金文字典》“丌(其)”条
下引《姜    壶》:“彳反(反)臣丌(其)宗(主)。”汪仁
寿《金石大字典》“丌”条下引“ ”、“亓”见《古泉汇》。
又《汉语大字典》“丌”条下引“兀”见《钦罍》,“亓”见《
繁安君鉼》,“其”条下引“ ”见《老人甲四》,“亓”条下
引“ ”见《春秋事语》等。此外,先秦古证还有《穆天子传》:
“赤鸟之人丌。”《墨子•公孟“是犹命人葆,而去亓冠。”又《
墨子•备梯》:“梯者,重器也,亓移动甚难。”至两汉时期其字
古文“丌”、“亓”则多出现于金石碑文之中,如《泰山都尉宙
碑》:“於亓时雍,抚兹岱方。”直至东汉许慎将“丌”字收入我
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安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之中,
并有段玉裁的“字亦作‘ ’(亓)”的注解。
   秦汉以降,作为其之古文的丌、亓二字的用法则渐少见,已为
“其”字替代。到是作为姓氏用字而更多地出现于魏晋及其后的典
籍文献之中。
   综上所述,“亓”字源于商周时期之甲骨金文,不可不谓源远
也。若从词义上讲,最早成形于远古之“丌”字,即“下基也,荐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23 11:21:21)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规范网络中“亓”姓注释的建议 第 3 楼

物之丌”,读作(jī)(  ī);后多用作“渠之切之其”,即“其”
的古字,读作(qí)(  í),作为指称代词使用之。而作为姓氏用字
则晚于秦汉,始于中古时期之魏晋,直至今日。
二、亓氏源流考辨
   在流行至今为北宋人所编的《百家姓》一书中,有“亓官”复姓
,而无单姓“亓”之记载。古今不少字书和姓氏典籍称,单姓亓源
于复姓“亓官”,而且溯源至春秋时孔子夫人“亓官氏”。如中华
书局本宋代郑樵《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一》载有“亓官”氏,爱日
精庐影印宋本《东观杂记》卷上载:“孔子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又明代陈镐、《阙里志•本姓》载:“叔梁纥求婚颜氏,祷尼丘之
山,生孔子。(孔子)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生伯鱼。”今人孔德懋
、李景明等编著《孔子家族全书》各卷本皆称孔子夫人为“亓官氏。
据张世国《百家姓溯源》称:“复姓亓官溯源主要是以官职名为姓
……孔子十九岁结婚,妻子是宋国亓官氏女子。在古代亓与笄(jī)
通,为掌笄之官,亓官氏就以官名为姓,成为复姓亓官。此姓极少见
,后改为单姓亓。”今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后有奉祀孔子夫人的“寝
宫”,亦称“亓宫氏”,为宋天禧二年(公元一零一八年)始建之
“郓国夫人殿。”
   按:查征史料,宋代之前我国复姓中尚未见“亓官”姓氏记载。
关于孔子夫人的载录较早见于汉代金石碑刻,据今收藏于孔庙中的
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鲁相韩敕造立《孔庙礼器碑》载
:“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称孔子夫人为:
“并(并)官氏”,清代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载两汉金石皆称:
“并官圣妃”。金代孔元撒旦《孔氏族庭广记》卷一《先圣》亦称
“并官氏”,卷二《历代崇奉诏文》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23 11:21:48)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规范网络中“亓”姓注释的建议 第 4 楼


赐中书门下诏曰:“……追谥(孔子)曰玄圣文宣王……父叔梁讫为
齐国公,母颜氏为鲁国太夫人……又伯鱼母并官氏追封郓国夫人。”
“世宗大定十八年以皇统修庙羡钱付本庙修郓国夫人殿。”后世元明
时期加封诏书碑亦作“并官”。另见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
王仁俊《鲁国先贤传》所载亦同。前文所引《通志略》、《东观杂记
》二书,其校刊记称“亓官”。他本作“并官”。由此可见两汉至明
清古籍文献称孔子夫人为“并官氏”者众,称“亓官氏”者寡。另三
国魏•王肃《孔子家语•本姓解》则载曰:“(孔子)至十九岁娶于宋
之丌官氏。”清代张澍《姓氏寻源》以及今人编纂之《中国古今姓氏
辞典》、《中华姓氏大全》、《中国姓氏词典》、《姓氏词典》等皆
引《孔子家语》作“丌官氏”。
   此由得以辩证,汉代称孔子夫人为“并官氏”,三国时称“丌官
氏”,宋代始称“亓官氏”,宋代以后三种称谓开始混同并存。如言
“亓官”即“丌官”,因“亓”与“丌”形近音义同,尚可认同,而
与“并官”相比,则形、音、义相去较远,便难苟同了。所谓亓姓来
自孔子夫人“亓官氏”之说,则更验证断言了。今人陈明远、汪宗虎
《中国姓氏大全》后记曰:“还有一种情况是姓氏用字在历代传抄过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23 11:22:15)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规范网络中“亓”姓注释的建议 第 5 楼

程中发生的字形问题,例如孔子妻子的姓氏,各书写法很不一致……丌
、亓、 、并,字形和字音都有所不同,诸如此类必须作一番考证。”
在六修“亓氏族谱”中,先人亓因培《姓氏考》曰:“按之载籍,世系
大概可考,书缺有间而无可考者亦复不少。谓吾族出于亓官氏,则可谓
吾祖与圣妃亓官氏同族,则有可疑之点。”当然,从另一角度讲当年孔
老夫人为宋国人氏,周朝宋国封地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
地。吾莱芜始迁祖士伯迁自江潍,亦当古之宋国地域,至今安徽阜阳、
河南伊川、苏北等地仍有我亓氏支脉相传。又先人亓因培在《姓氏考》
中有言:“今山东单县有二山曰亓山、曰丌山。单父实为鲁地,南连江
潍,意者吾族之漆沮而山以姓得名欤!”
   以上资料说明我亓氏先祖居于古之宋地,与孔子夫人似有千丝万缕
之瓜葛,故“吾族出于亓(丌)官氏”之说,亦不可断然否定,不妨作
为一说暂时阙疑,待翔实资料后,作进一步的考订。
   至于单姓亓,见于史籍和专著者就较为详实了。查亓姓最早见于汉
代,有“亓煇”者(见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汉碑异姓》),
唐代有魏博大将亓(丌)志绍(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
证》、左军副使亓(丌)实、亓(丌)士能(见《正字通》、《续通志
》、《奇姓通》)、亓志求(见《古今姓氏书辩证》),五代有亓欲(
见《百家姓氏溯源》),宋代有庄宅副使亓赟(见《宋史》493卷、《通

作者:qnmamtf@163.com (2013/10/23 11:22:3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亓氏论坛  执行时间:16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