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亓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亓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通讯录   事务讨论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亓氏溯源--亓克德 已阅:3635 / 回复:4(楼主)

莱芜亓氏源于元末明初,据亓氏族谱记载:始祖士伯代为江淮间人,元末兵起为避兵乱率子勤(成)、宾、全、世能流移至此,初至夲邑主东关裴氏家,后迁至汶水以南,时至治平乃就定籍汶南堡当差,洪武改元又移居汶北钟徐(现在的北十里铺村)。中华亓氏据目前有关资料统计约为13.4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但就莱芜本地而言总数可达8万之众,也就是说中华亓氏绝大多数定居莱芜。除此之外,散居在全国各地的亓氏之人除西藏自治区未见有居住者外,其它省份都有统计。从已掌握的资料看,迁出时间先后不同,最早的亓勤(一名亓成)在跟随其父到达莱芜后随即从戎加入朱元璋的队伍转战苏鲁豫皖京津,后定居安徽阜阳,现有后人1万之多;其次是亓全,在洪武初年携子亓刚迁居濮洲,后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及济南等地,人口过万;另外是居住在莱芜的二世亓宾、亓世能两位族人的后人迁往全国各地。据研究发现,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在大陆及台湾所发现的亓姓之人全是出自莱芜,属莱芜亓氏始祖亓士伯之后人。简言之,中华亓姓根在莱芜,莱芜是亓姓的发源地。主要佐证有以下几点:
其一,亓诗教说。
亓诗教生于明嘉靖年间,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历经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帝,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是莱芜亓氏第九代之人,他通过对亓姓家族历史的考察研究,对亓氏始祖作出了客观的定论,其曰:“尝观往古数千年间有一人焉,起草莽,经乱离,独创一家,独开一姓;而根基气派流贯滋息于数百年之远,直将于国运相始终, 若此未易数,数然也乃于我亓氏”。从他所作的这一结论中可以看出,莱芜亓氏始祖的身世,莱芜亓姓发展的渊源,都是从明初亓姓始祖亓士伯之起始,简言之,中华亓姓发源于莱芜,形成于明初。根据它的原始形成于明,到今天六、七百年的不断繁衍生息,终于发现亓姓氏族的延续脉络。亓姓作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一员,尽管人数不多,但从发现的所有生活在祖国各地的亓姓之人,其根都在莱芜,都是莱芜亓姓始祖亓士伯的后人,目前还未发现否定祖籍莱芜的其他说法,这也印证了在明之前没有“亓”姓之说。如果有,作为一代帝王的明始祖朱元璋为什么不认识“亓”字呢?
其二,朱元璋与莱芜亓姓之说
据《亓氏族谱》记载,莱芜亓氏由始祖士伯率四子勤(成)宾、全、世能徙居莱芜后,其长子亓勤(成),又取道阳信返回淮地从戎。河南兰考县亓令志提供的《兰考县志旧编》载):“祁英,本性亓,前明以靖难军屡立战功,授副千户,迁指挥使。洪熙元年(1425),升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宣德六年卒,宣宗赐祭葬。子孙世袭寿州卫指挥佥事,英父亓成,洪武元年(1368),归附大将军徐达从军,为骁骑小旗。一日,太祖亲选军卒,至成名,上曰:‘此必海外异姓’,即举笔易亓为祁。至今子孙家仅封者仍姓亓,在宦承袭皆从祁,七世孙民表,任中都督守司副督守。”从兰考县志记载和亓诗教的墓表中看出,莱芜亓姓始祖亓士伯元末曾作为当时众多农民起义军的一代枭雄,也曾为推翻元朝的统治驰骋沙场,后因个中缘由更名易姓,远离杀戮的战场,徙居嬴牟独开一姓,开始了新的田园生活。长子亓勤(成)从军效力徐达麾下。从一代帝王亲选军卒不识“亓”字之举,可以看出。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文化不深,但作为一个姓氏之字居然不识,也未免小看了皇帝。作为形成于宋代的《百家姓》一书,朱元璋可能烂熟于心,但为什么不识“亓”字呢?这就恰恰说明了在明之前,亓字还没有广泛的见诸于典籍史册。百家姓中收录的复姓“亓官”,其明朝书写形式也不是现代的“亓官”,而是写作“笄官”或“丌官、并官”。因此,几乎与明代同时形成的一个姓氏“亓”,作为皇帝不识也无可厚非。莱芜亓氏与亓官氏是咋回事?它是否有着本质的区别?简言之,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没有必然的联系!
该帖子被qnmamtf@163.com在2014-3-29 14:48:10编辑过
该帖子被qnmamtf@163.com在2014-4-1 13:42:51编辑过

作者:qnmamtf@163.com (2014/3/1 10:49:43)   回复此贴
  回复:亓氏溯源--亓克德 第 1 楼

其三,莱芜亓氏与亓官氏之说
亓因培,清末举人,曾任博山县长、泰山区参议长,莱芜《亓氏族谱》六修主持人。他在姓氏考中曾说:“莱芜亓氏,考古者皆谓出于亓官氏。这多引于孔子夫人之故。然而,《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曰:“并官圣妃在安乐里。”清代翁覃溪云:“《两汉金石记》云:并官圣妃,按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内有亓官,复姓。’注引《先贤传》:‘孔子娶并官氏,生伯鱼。’”顾南源《隶辨》、吴山夫《金石文存》亦皆以并为是。又于《国学》暨《江宁府学》见元、明加封诏书碑皆作并,隶楷相证。愈无可疑。王伯厚《姓氏急就篇》及宋本《东家杂记》皆作并。而《正义》一书中反以流俗作‘开’。若非宋本,何以析疑?张埙曰:“宋大中祥符元年,郓国夫人敕亦曰并官氏。”独《姓氏寻源》则云:“亓官氏亓与笄同,古有掌笄官氏作亓官。”按亓与笄同,亓与开、丌亦同,一字乃因物之,而意有三变焉!”
查证史料,宋代之前我国复姓中尚未见“亓官”姓氏记载。关于孔子夫人的载录较早见于汉代金石碑刻亦称《并官》,金代孔元措《孔氏族庭广记》卷一《先圣》称“并官氏”,卷二《历代崇奉诏文》载:“......追谥(孔子)曰玄圣文宣王......父叔梁讫为齐国公.....母颜氏为鲁国太夫人.....又伯鱼母并官氏追封郓国夫人。”“世宗大定十八年以皇统修庙羡钱付本庙修郓国夫人殿。”后世元明时期加封诏书碑亦作“并官”。另见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清代王仁俊《鲁国先贤传》所载亦同。《通志略》、《东观杂记》二书中,其校刊记称“亓官”,他本作“并官”。由此可见两汉至明清古籍文献中称孔子夫人为“并官氏”者众,称“亓官氏”者寡。另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本性解》则载曰:“孔子至十九岁娶于宋之丌官氏”。清代张澍《姓氏寻源》以及今人编篡之《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华姓氏大全》、《中国姓氏词典》、《姓氏词典》等皆引《孔子家语》作“丌官氏”。由此得出辨证,汉代称孔子夫人为“并官氏”,三国时称“丌官氏”,宋代始称“亓官氏”,宋代之后三种称谓开始混同并存。如果说亓与丌,形近音义同,尚可牵强,而与“并官”相比,其形、音、义相差甚远,让人难以苟同。因此说,莱芜亓氏并非出自“并官氏”,也非出自“丌官氏”,莱芜单姓亓氏,就源于始祖士伯。不要将莱芜亓氏认同于由复姓“亓官”演变而来,如果这样认为,就如亓因培所言:“谓吾族出于亓官氏,则可谓吾族与圣妃亓官氏同族,则有可疑之点。如吾族漫不加察,信以为真,其遗笑识者犹小,其诬人而因以自诬者实大也”。

作者:qnmamtf@163.com (2014/3/1 10:50:29)   回复此贴
  回复:亓氏溯源--亓克德 第 2 楼

其四,亓姓出自莱芜说
查阅资料显示,自有典籍史册见之亓字以来,规范的现代写法始自明代。也就是说自有莱芜“亓”之后,才形成了这样标准的书写形式。过去,见之典籍中的汉代丌石,唐代丌志绍,宋代的丌赟,都是丌,而非亓。就是有“亓”字出现,也不是今天的书写模样,如《墨子。备梯》:“梯者,重器也,亓(六)移动甚难。”再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典籍,其中亓字也写作“六”。
谓亓姓出自莱芜,源于明代,还有一个主要的依据,那就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现生活在我国各地的亓姓之人都是出自莱芜。亓氏族谱自明嘉靖年间开始创修至2000年的七次续修,前后经历近七百年,祖系分明,世辈不乱,从一世至二十八世,薪火相传,瓜瓞绵绵。不管是生活在哪省哪县,哪个地区甚至是异国他乡,只要一说姓亓,立马说出祖出嬴牟何地。亓氏族谱载,始祖士伯迁自于淮,其祖上究竟咋考?历次续谱直至始祖,上祖无考。明万历年间亓诗教曾就任于淮安府推官一职,对当地的情况可谓熟悉。当天启二年以进士致仕,擢升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的亓之伟问及族叔淮安是否是我祖故地时,亓诗教当场否定淮安曾有亓姓之人在此繁衍。这就为莱芜亓姓始祖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当二人两次续修族谱时,亓诗教为始祖的身世做出了客观的科学的论断。2000年,我主持中华亓氏族谱的第七次续修,历时三年,耗资四十万元,使中华亓姓之宗亲的各地之谱汇集成亓氏族谱总谱。在总谱编篡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莱芜亓氏始祖的迁徙地做了大量的资料详查和实地考察工作,特别是在江苏淮安民政、公安、史志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查找历史资料和走访当地教授学者,得到的一致结论是历史上从未有亓姓之人在此出现的记载。2000年,我在济南华山镇亓家考察走访时,在他们保存的一部1932年续修的支谱中意外的发现了有关莱芜亓姓始祖身世的记载:“。。。。。。始祖之父讳亓用,元顺帝时官居镇殿王,生有三子士祥次子士伯三子士玉,士祥士玉皆未详,帷士伯祖原系江南批州官居左丞相毛守节之婿,生子世能,当洪水横流而安息无所,吾始祖士伯率子世能奔至泰安府莱芜县而居焉。。。。。。”根据这一记载,查证有关资料,曾一度联系到元顺帝时官居右丞相的脱脱(字,大用)。但通过与蒙古族史学专家、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等专家教授座谈论证,从现在掌握的碑记、史料中,否定了莱芜始祖出身蒙古贵族的说法( 据《北巡私记》记载元惠宗从大都出逃时,哈拉章也在其中,专家推定其与脱脱长子为同一人,且后来北元御史三宝奴为脱脱次子)。断定济南华山亓家支谱中对始祖的表述可能存在口误(注:始祖迁居莱芜,在《亓氏族谱》及各地支谱中均是率四子,而济南谱中其表述是率子世能)。因此,不要在谈及始祖身世时攀高结贵,更不要在著书立说中以讹传讹,混淆视听,遗笑后人。
中华亓姓出自莱芜,源于明初士伯,这是根据史料及考证目前所有生活在世界各地亓姓之人得出的结论,倘若另有高见别论,愿作探源引玉之石。(亓克德)
该帖子被qnmamtf@163.com在2014-3-29 14:48:59编辑过

作者:qnmamtf@163.com (2014/3/1 10:50:53)   回复此贴
  回复:亓氏溯源--亓克德 第 3 楼

本文即将在《鲁中晨刊》发表,请查看。

作者:qnmamtf@163.com (2014/3/1 11:03:54)   回复此贴
  回复:亓氏溯源--亓克德 第 4 楼

本文著作权归亓克德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不得擅自引用,特此说明!
该帖子被qnmamtf@163.com在2014-3-29 14:50:14编辑过

作者:qnmamtf@163.com (2014/3/1 11:12:5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亓氏论坛  执行时间:283.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亓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