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西樵是一个文化旅游的好去处。西樵山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留下历代地下采石场等遗迹,史学这家称为「西樵山文化」。 大约在六至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在西樵山的肌体上开采石料,巧妙构思,打制出具有自己的风格与特点的双肩石器,产品遍及华南各地,甚至传至台湾、南洋一带。据传,秦末汉初的赵佗曾经到西樵山身边来,采去西樵山腰间的一方锦石,镌刻了「南越王赵佗」的印玺。 西樵山有七十二峰,湖光岫云,瀑响泉鸣,多少年来,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明朝中叶成为南国理学名山,保存有「云泉仙馆」、「白云古寺」和大量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西樵山又享有「理学名山」的称誉。陈白沙、吴廷举、方献夫、霍韬、湛若水、李子长、戚继光、陈子壮、陈恭尹、袁枚、黄培方、黎简、朱次琦、康有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湖书院所在的西樵山被誉为岭南文化发源地、珠江文明的灯塔和全国理学名山,先后走出了湛若水、方宪夫、康有为等思想名家。在历经鼎盛、坍塌、荒废后,三湖书院在2014年原址复建。2015年3月14日正式启动「三湖书院讲坛」,由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南海区教育局、南海区文化体育局主办,邀请海内外学者开坛讲学。作为2016年度三湖书院讲坛首讲,西樵山白云洞景区三湖书院日前请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讲师贺希荣讲述孔子生平。 今天的西樵山,每年三月,便化身成为一个掇满杜鹃的光灿灿、红艳艳的大花篮。西樵山又有「茶山」的徽号。 《西樵传说》载: 西山落日红,樵峰雾中朦; 传闻山有仙,说有玖月天。 西樵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据《佛山日报》2015年6月报道称:广东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了全省获得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名单,其中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和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上榜。 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我市首批活化升级古村落。颇具岭南特色的乡村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民志愿者自豪生动地描述讲解,让访客留下深刻印象。「历史名村,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文化。」 作为西樵人,应有一种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