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国送给鲁国的郜大鼎 已阅:919 / 回复:0(楼主)

Chiesemahan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来国龙在《记忆的磨灭:春秋时期铜器上有意磨毁改刻的铭文》论文称:《左传》中有一例,桓公二年(公元前 710 年)鲁桓公接受宋国贿赂的「郜大鼎」,而直接将原器陈于大庙。「郜大鼎」是郜国所铸的鼎。郜国在之前为宋国所灭,所以郜国的鼎也归了宋国。为了贿赂桓公,宋国又将该鼎转送给鲁国。看来宋国、鲁国在得到「郜大鼎」之后,都没有重铸。如果该鼎有铭文的话,他们可能连铭文都没有刮掉,因为该鼎的国别与属性,在鲁大夫臧哀伯看来,是非常明显。因此,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 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 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琣,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 黻,昭其 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 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寘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 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 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臧哀伯的这番言论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时期就已经是相当古老、保守的礼制思想,具体地说就是「违乱之赂器」不应公开陈于大庙。可是,当时的当政者,如鲁桓公,都不听。鲁桓公之所以要在宗庙里陈列赂器,可能是想在祖先神灵和宗族面前显现自己的功烈。这一例子说明当时的礼制思想—比如,是否可以在宗庙陈列赂器--正在一个转折时期。这里的「当时」当然不可能是「桓公二年」(公元前 710 年)。 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学界仍有争论。

从《左传》的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铜器易主之后的它的身份与由来(identity)仍然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这可能和纪念性铜器铭文的公众读者(intended audience)是祖先神灵和后世子孙有关:有一些事情可能并不希望祖先神灵和后世子孙知道。


作者:chinesemahan (2016/3/19 23:49:5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0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