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姓名人——续范亭,抗日名将领续范亭介绍

    中华续氏网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网


1

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出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门),早年参加同盟会后即献身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

1937年2月下旬,续范亭在西安接受了周恩来和南汉宸的劝说与杨虎城的委托,以杨虎城代表的身份前往山西,推动阎锡山抗战。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周恩来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山西,就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抗战问题同阎锡山谈判,续范亭陪同阎锡山参加了这次谈判,会谈告一段落后,续范亭陪同周恩来一行前往大同、雁门关一带的前沿阵地视察,会见了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后,续范亭肩负起主任委员的重担,团结各界人士日夜紧张工作。他真诚拥护共产党的抗战纲领,和共产党人融洽相处。周恩来对战动总会的工作十分关心,在太原的一段时间里和续范亭长谈两次。他和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力支持区党委的工作,坚持团结抗战的坚定立场和光明磊落的态度,受到大家的尊敬,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公开参加领导的战动总会,阎锡山始终视为心腹之患。当山西抗战形势逆转的时候,阎锡山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战动总会,续范亭坚决进行抵制。此间,周恩来也为取消战动总会的事,致电质问阎锡山,进行驳斥。由于周恩来的质问,续范亭的抵制,战动总会又得以继续战斗了一年。1940年1月,为统一晋西北新军领导,成立了新军总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续范亭任副司令员。晋西北新军在军区领导下,一直战斗在抗日前线,直到抗战胜利。

晋西北斗争的胜利,为建立全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1940年1月15日,在兴县召开了晋西北军民代表会议,决定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并推举续范亭任行署主任。其后,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政权工作。9月11日,续范亭主持召开了晋西北行署第二次行政会议。会议确定了晋西北地区的三大中心工作,即健全新政权,开展生产建设,加强教育工作。这时,续范亭的病体已经难以支持工作,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靠在病榻上批阅公文,处理紧急事宜。由于他病情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到延安医治。1941年3月离开兴县赴延安。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与世长辞!中共中央根据他临终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主席为他亲题挽词:“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2

忆续范亭,爱国抗日赤子情

“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这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南京中山陵前剖腹明志时留下的绝命诗。1935年12月26日,续范亭因不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奉行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亲往南京呼吁抗日,遭拒后剖腹自杀,举国为之震惊。他悲愤地写下《哭陵》一诗: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将军语:“余今已绝望,故捐此躯,愿同胞精诚团结,奋起杀敌。”

遇救不死的续范亭继续为抗日奔走。他赞同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1937年9月,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38年6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民联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冬,日军对晋西北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大“扫荡”,续范亭率行署机关日夜转战,积劳成疾。1947年9月12日,在山西临县溘然长逝。

倾心劝勉张杨抗日

在原平市城西,有一所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这便是1946年以爱国将领续范亭名字命名的范亭中学。校园西侧,坐落着一座红墙碧瓦,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续范亭纪念堂。如今,纪念堂已成为山西省爱国教育、国防教育基地,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纪念堂管理员邢同科告诉记者,他在收集、整理续范亭的资料时,从中央档案馆发现了1938年至1947年间,毛泽东写给续范亭的14封信函手稿。从这些信函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和续范亭书信来往甚密,友情甚深。有的信函中称同志,有的信函中称兄长。

更让邢同科高兴的是,从收集到的资料中,他还发现,“西安事变”与续范亭有着很大的关联。他说,杨虎城和续范亭交情甚深,续范亭在南京中央医院治疗期间,杨虎城曾来电告慰:

“惊耗传来,悲痛无似。国势若此,吾侪真不愿偷生斯世矣。然念新亭对泣诸君,岂可畏死,含辱忍受,终支偏安之局。我国现势虽危,究胜东晋。尽我心力,徐图挽回,自有出头之日。万望吾兄为国珍摄,保存有用之身,以谋尽其所未足,是为切盼。”

从这封电文中可以看出杨虎城将军对续范亭壮举的无限感慨和极大钦佩,并把这种感慨和钦佩化作矢志改变时局的勇气和决心。1936年2月,张学良将军亲到医院探视。续范亭与张学良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对形成寻求合作抗日的“三位一体”的共识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据当时陪护在院的刘定安老人回忆,他俩谈话相当投机,隔屋都能听到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

几乎就在张学良探视续范亭的同时,续范亭又亲自给西安的杨虎城将军写过一封长信,进一步激励杨将军“为公理而奋斗,为和平而牺牲,精诚团结,坚持到底,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抗日斗志。

此后,以杨虎城为代表的十七路军同东北军和红军三方面的接触更加频繁,为西北地区联合抗日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而后发生的“西安事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36年10月18日,杨虎城将军又亲到杭州拜会在西湖香山精舍养病的续范亭,这时续范亭伤已痊愈,只是身体还相当虚弱。杨将军到来,续范亭格外欣喜,两位老友促膝交谈,直至深夜。杨虎城向续范亭谈了许多有关张杨携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内幕,明确透露杨与张有意逼蒋抗日的意向,使续范亭受到极大鼓舞。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与共产党方面的接触起初都是各自分别秘密进行的。直到张、杨在洛川会晤时,彼此才坦诚相告,表明心迹,正式确立了与中共合作抗日的意向,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关系。就在这次会见时,杨虎城正式邀请续范亭前往西安,共图抗日救国大业。彼时的续范亭已是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他在一首赠杨虎城将军的诗中表示了“不怕死/不怕痛/不怕辛苦不怕穷/养成一身大无畏/誓与倭寇决雌雄”的豪迈气概。

11月28日,杨虎城邀请续范亭参加了西安反围城胜利10周年大会,张学良将军和东北军都参加了,规模颇为壮观。张将军讲话中勉励两军“以更坚决的意志与牺牲精神”,“一起对日作战”。杨虎城讲话中号召大家“不怕死,能团结,肯牺牲……坚持此志,御侮争存”。大会群情激昂,会后,还举行了分路游行。这种地方军政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公开抗日集会,当时在全国恐怕也是没有先例的。

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昔日灌渠泽被桑梓

续范亭将军出生于崞县西社村。西社村后来划归定襄县,位于定襄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人口约1700人。村南的旧街中,有两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宅院,一处街门上写着“潜园”,一处街门上写着“恕斋”,看上去,院落显得有些破旧,门前街道上也有许多杂草。该村村委会主任续将伟介绍,这是1930年续范亭由于和阎锡山政见不一,从太原辞职回村后修建的宅院。现在,由续家后人续仲章与弟弟居住。

记者看到,潜园中正房已经翻新过,但南房依然保持原貌,屋内,续范亭用过的书桌等家具原样未动。恕斋中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基本完好,但东西房已破败。

续将伟从1995年就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他说,西社村大多村民姓续。其中,续西峰、续范亭、续式甫号称续氏三杰。

续西峰生于1880年,卒于1926年。1902年续西峰考入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西斋学习。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续西峰函告东京友人,代为申请,加入同盟会。1906年在宏道镇创办“川路学堂”(高级小学),培养革命骨干。续范亭就是受其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续西峰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续范亭曾追随续西峰,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续西峰组建的忻代宁公团中担任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25年前后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支队参谋长、第六混成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

续式甫生于1886年,与续范亭一道追随续西峰,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担任十七路军办公厅主任,在西安事变中协助杨虎城处理应急事务,后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在和平解放北平中做过积极贡献。因病于1949年1月去世。

续将伟说,三人中,续范亭的故事在当地最为流传。他虽然在西社村没有豪宅,但为村民办了不少好事。1911年,续范亭随续西峰组织的忻代宁公团北伐大同,赶走清军,返回崞县之后,与续西峰一道组织军民兴修水利,其中,为引滹沱河水开凿的广济渠,全长60公里,灌溉忻州、崞县、定襄田地6余万亩。续将伟说,现在,片片农田,依然靠这条渠来灌溉。不仅如此,他还号召村民植树造林、挖塘养鱼、种植水稻、开矿设厂,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所以也受到了村民的拥护。由于续范亭和阎锡山的政见不同,有两次阎锡山派人到西社村抓捕续范亭,都是村民通风报信掩护续范亭出村,转移到安全地带。现在,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村中街道也全部硬化,健身器材正在安装中。

续范亭有四子一女,女儿续磊是新华社记者、编辑,二儿子续大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三儿子续大田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主任医师。

村民们普遍认为,保护和开发续范亭故居是一项很好的旅游项目,但目前资金缺乏。不过,记者在村中看到,续氏宗祠正在修建中。续将伟说,他要将续氏三杰,特别是续范亭的事迹做成连环画,在祠堂的墙壁上展出。以此来吸引外地游客,发展村域经济。(来源:山西新闻网)
 

 

3

毛泽东与爱国将军续范亭

续范亭患有严重的肺病,经中山陵剖腹后,身体更加羸弱。晋西北紧张的战斗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他病疾复发,病情更加沉重。党中央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打电报给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指示他们尽快将续范亭护送到延安医疗。

1941年5月间,续范亭来到延安医疗休养。他先后在延安柳树店国际和平医院和枣园就医和休养。数月之后,他的病情有了显著的好转,健康状况趋于稳定。为了使他得到一个安定、优越的养病环境,中央办公厅决定将他转到延安交际处来。

1941年秋冬之际,续范亭来到延安交际处,他对这个住处和周围环境非常满意。他住在东屋,警卫员住西屋。因他爱围着火炉烤火,并有在火上常烧一壶水的生活习惯,又在东屋给他添上一个火炉,这样屋子里就更暖和了。

续范亭酷爱读书,通晓中国历史,尤爱研读古代哲学。自来交际处后,他全力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革命领袖的传记和延安出版的报刊、书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逐步抛弃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意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武装自己的头脑。

1942年2月间,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4月,延安各机关投入了整风运动,掀起了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必读文件的热潮。续范亭积极置身于整风运动之中,努力学习和热情赞颂22个文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

厨师费匠心,消化全靠你;本是百年粮,贪多怨自己。

出身小资产,遍体多油腻;湖水涤难尽,延河洗不去。

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革命称至宝,应比匕首利。

这首诗,续范亭托交际处金城处长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到他的诗后,很高兴地来到交际处找他谈心。续范亭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这22个文件好极了,通过整风运动,我们党的作风一年之后一定会大变。”

毛泽东却笑着说:我可没你那么乐观。党的作风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困难。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在政治上建党,有纲领;在组织上建党,有党章;可在思想上建党呢?长期以来没有建好,多次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可见思想上建党之难。处于幼年时期的我党,就像一群小孩子赶一辆牛车,目标是清楚的,但路线怎样走却都不知道。刚取得点胜利就头脑发热,拼命地抽鞭子,结果翻了车。翻了车怎么办?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推到一边,说还是我来赶。可又不认真吸取教训,端正思想路线,结果还是拼命抽鞭子,还是翻车。这个比喻是说思想路线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当初开展的整风运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整风运动若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变化,我就很满意了。

毛泽东的一席话,使续范亭思考了很长时间。几天以后,续范亭对金城说:“上次主席的谈话,对我启发太大了,我真犹如茅塞顿开。这两天我老在琢磨这个问题,联想很多。的确,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的阶级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

“就拿我来说吧。我出身于中农家庭,在旧军队中过了大半辈子。我对旧社会的很多东西就习以为常。比如女人小脚,你们看了一定会感到反感,当然也怜悯。而我看着就很习惯,不觉得难看。我也知道天足好,裹小脚是不对的,但就是积习难改。这就是思想感情的差别嘛。中山先生说过,我们的敌人有比帝国主义还要厉害的东西,就是社会的旧思想。列宁也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难克服的。”

续范亭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他新作的一首诗,题为《积习难去——认识与改造》,诗曰:

革命大敌谁为最,人类积习最难去;明知前面是光明,依然迷恋旧社会。

认识世界固不易,改造最难是积习;社会多少罪恶事,大海沉浮不自觉。

续范亭对毛泽东的感情是真挚的、深厚的。每次和毛泽东谈话,他都感到受益很深,耳目为之一新。1942年春,金城陪同他到毛泽东的住处谈过话后,回到交际处,续范亭拿出了《赠毛主席》诗给金城看: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续范亭解释说:“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好领袖,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方针政策。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但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战士、勤务员,还是对普通老百姓,他都平等待人,推心置腹,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所以我说他‘领袖群伦不自高’。毛主席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满腹经纶。从外表看,他文质彬彬,完全是学者风度,但他实际上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有毛主席那样的政治、军事谋略家,才能在西安事变时力主释放蒋介石;才能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中,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第二句是‘静如处子动英豪’。第三句‘先生品质难为喻’,的确,拿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个人好呢?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历史上一切伟人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斯大林有句名言,当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说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我说‘先生品质难为喻’。我曾想把毛主席比作刘邦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但还觉得不够全面。所以这首诗的前面三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几天,最后才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诗是杜甫赞颂诸葛亮的,是《咏怀古迹》中的一句,这里面,‘万古’一句,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羽上的一毛,品清质虚而体积小,惟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用诸葛亮比喻毛主席,还是不够的,但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只好这样了。”(作者:佟言,来源:《档案大观》2009年1月23日 399期2版)
 


分享按钮>>山西省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续氏宗祠祭祖仪式
>>续磊,续范亭将军之女 续家名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