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城南倪杨氏安山祖屋

    中华倪杨氏网 2011年10月16日 杨利民


诸暨城南倪杨氏安山祖屋(敬请知情者不吝指教)

诸暨市王家井镇安山(新杨家村)是诸暨城南倪杨氏族居地之一。村内有一幢气度不凡的带有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青砖、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大四合院,也是村里最具标志性的两层楼的清代建筑物,当地老辈人习惯把这祖屋称之为大厅或老屋。
祖屋建于清朝嘉庆早期,距今已经历了200多个春秋的风霜雪雨,是倪杨氏“悌”字辈太学生秀元公的四、五、六三个儿子即鼎三百九十三、鼎四百四十一、鼎四百六十四这三兄弟从关湖闸头(即倪杨七宗群里的“关湖”)迁居此地后所建。祖屋未建成之前,这三兄弟在祖屋地基北面搭建了三间简易的房子。祖屋占地有一千多平方米,分三进。有围廊相连,雨天也不用担心身上淋湿、走路打滑。梁架及上面的木雕均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因此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并且很好地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各种图纹。墙体都使用小青砖一直砌至马头墙。祖屋正大门还设有显示主人威仪、家族繁盛的两方雕刻精美的上马石。我小时候总喜欢跑到这上马石旁,与光免、金星等堂兄弟们一起用小手拍拍那光滑的石头,那上马石经过数代人的抚摸,确实已经磨得很光滑了,只是当时还不知道这叫啥,有何用?一晃,那情景过去快40年了。祖屋正面三扇门前砌有三级大青石,那石阶将近有半人来高,1998年村路整治,路面垫高了,因此少了几分巍峨。
倪杨氏历来注重礼仪,鼎三百九十三、鼎四百四十一、鼎四百六十四这三兄弟自然也承继先人“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的法度。“九族”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按“九族”的说法之一,即:始、高、曾、祖、考妣、己身、孙、曾孙、玄孙等九辈。鼎四百六十四讳垂洲,字逸生,就是我的始祖。当然,对“九族”还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解释就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鼎三百九十三、鼎四百四十一、鼎四百六十四这三兄弟讳垂,为了祈求子孙后代富裕,还联手建了祠堂“垂裕堂”。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三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宽敞的祠堂以作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会把祠堂作为会聚的地方。
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的“垂裕堂”,自然而然成为诸暨城南倪杨氏安山这个家族寄托遵宗敬祖情愫的一个良好的心灵场所了。“垂裕堂”有祀堂及高大的门楼,祠堂门前有照壁,天井当中是甬道,两旁各有庑廊,寝殿是供奉祖先神位的所在,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的神主牌外,还有许多匾额。金字匾“垂裕堂”高挂于正厅,堂联两侧另挂有“音三古纯风”、“音香山遗范”等与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名号官位相关的匾额。85年前,我的祖父均汉公在祖屋西北几十米处建了当地人称之为“杨永泰”的四合院后,还将不少木料捐献出来以供修缮“垂裕堂”之用。可惜后来“垂裕堂”被毁,现在难寻旧迹,安山(新杨家村)见过“垂裕堂”的族人现已寥若晨星。
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安山(新杨家村)热心的族人集资20余万元对这幢虽年久失修但布局合理、装饰精致的祖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保存了从破损的门厅上面拆下来的部分雕花构件。祖屋正门的门楣上新书了“平安厅”三个大字,祠堂“垂裕堂”的不少效用在此得以很好地延续。


 


分享按钮>>大别山区养殖鲁西南优良品种肉牛犊
>>萧枫:不能离开历史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