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杨氏文化古迹】徐坞杨横坑庙考

    中华倪杨氏网 2014年4月18日 杨伟春


   凡是徐坞杨人都知道,横坑庙在横坑,坐北朝南,三间平屋,庙前有溪水缓缓流过。岁月不居,人世沧桑。横坑庙自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经查考《徐坞杨杨氏宗谱》,横坑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70前后),距今已有350来年,建造者是我杨氏先祖云九公华生(1628---1711)与芳九十六公承源(1621---1683)。


   诸暨市次坞镇徐坞杨村,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西面的横坑一隅,因溪坑水自西向东横流而得名。潺潺溪水一路向东,然后折北流入横坑水库。横坑水库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加高大坝后,库容大增,已成为下游农田的主要水源,也是当地村民的“大水缸”。横坑,其地群山耸峙,路曲而窈深,崎岖逼仄。地虽僻壤,但西接萧山富阳,东通义乌浦江,从古代来说,实属通衢要道。严冬时霜雪常冰,日月不及照临。据《徐坞杨杨氏宗谱》载,当时横坑一带,无人烟鸡犬之声,只闻鹤唳猿啼,但见虬松怪石,令人毛骨悚然。行人路过时苦无挡风避雨之所。“欲资杯水,求星火,一时莫应”。于是,云九公杨华生与芳九十六公杨承源“卜数椽于此”,建起拥有大殿三间的横坑庙,以供行人与山夫野老耕耘锄作时“避风雨、憩倦劳”。人们“莫不咸以为乐郊焉”。“庙设土谷诸神”,又恐“晨昏香火或缺”,云九公独自捐田四亩,“以为永远供养汤火之资”。横坑庙建成后,庙产掌管人认为“大殿为神灵所依,宜清净,不宜秽亵”,于是,康熙戊午年(1678),云九公华生又在募资捐产的基础上,于殿外再建凉亭一所,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此举,当时皆“众口为碑”。


   云9公的岳父陆盘铭是徽州人(即今安徽),云9公夫人是陆的长女,生三男三女。当年,陆盘铭公从杭州到应店街开典当行时与杨家结亲。陆公卒后葬皮皂山,有墓碑。


   据上了年纪的村人讲,横坑庙内原来确是有佛像的。解放后作为封建迷信之物被拆。这与《徐坞杨杨氏宗谱》所载“庙设土谷诸神”相一致。土谷神,是农耕时代人们所奉祀的神祇,实际上,它是两个神的合称,即土地神和谷神。土谷神也叫社稷神,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民众一般是在清明、谷雨播种时节祈祷土谷神保佑庄稼健旺、风调雨顺、无灾无害、大获丰收,在秋季开镰收割或碾打新谷后答谢土谷神的保佑。这也就构成了所谓春社、秋社,是我国传统的祀典。民间对土谷神的奉祀,十分普遍。地方史志对此多有记载:“社日,各率一二十人为一社,屠牲酾酒,焚香张乐,以祀土谷之神,谓之‘春福’”(浙江湖州《孝丰县志》)。“夏至,凡治田者,不论多少,必具酒肉祭土谷之神……六月六,农家复祀谷神”(浙江金华《东阳县志》)。


   横坑庙西南面有长湾山,为徐坞杨四周绵延群山之最高,山势巍峨,草木茂盛。长湾山历朝来一直是一座村民公有山,那怕是人民公社化时期也是归大队所有。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其中蕴有先祖的慈悲之念。山为公有,可让那些无山无田无地的村民,在五荒六月青黄不接遭遇断炊之急时,好上山挖点野食裹腹,不成饿殍。“文革”时期,大队曾经统一组织在山上开梯田,种茶叶,植果树。在山腰平阔之处建有平屋数间,供上山干活的村民烧饭煮茶歇脚之用。茶园现已荒芜弃置。


   人民公社时期,徐坞杨各生产队的人,一年四季都会来横坑这山湾深处,种田、开山、砟柴、挖野笋、采茶叶、掘蕃薯、割小麦、拔黄豆,是村民解决温饱的重要粮仓。那时还没有半山腰的车路,村里的男女老幼沿着山脚溪坑边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肩挑手提,独轮车拉,成群结队来到横坑躬耕劳作。横坑庙,是村民们避风躲雨的歇脚之所。即使到了今天,依然还是过往行人的小憩之地。


  为善乐施者不求人知。然后来者切莫“数典而忘其祖”,自当记得先祖的善,先祖的好!


                            长湾山全景


                     徐坞杨宗亲杨益鸣题写的匾额


                                横坑庙









分享按钮>>【喻氏网新闻】编修族谱的十大作用
>>【倪杨氏文化古迹】仕畈坞兴学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