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杨氏网新闻】徐坞杨宗祠堂(六宗祠)考

    中华倪杨氏网 2014年4月18日 杨伟春


   徐坞杨宗祠堂地址,在今天次坞镇徐坞杨村委会办公楼。30年前祠堂还在。1985年时被拆。如要追溯徐坞杨六宗祠的历史,则须一直追溯到500年前的明朝。如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屡建屡毁”。


公元1500年前后兴建


   杨氏宗谱载:“延至13世祖滋14公,置祀产,建祠堂,于是寝室、祭厅、戏台俱备。”滋14公以及他儿子椿13、15、29、30公的生卒年月已无从查考,但滋14公的孙子东9公生于1514年,卒于1585年。据此推论,徐坞杨祠堂首次兴建时间当在公元1500前后,即明朝中叶,专门用于祭祀千二公,史称“千二公祠”。此时,我先祖13世祖滋14公一支,刚从里徐迁居外徐,先是建上仓门住宅,后再建下仓门住宅(谱称上宅、下宅)。如从以后500多年间的人口繁衍情况来看当时的迁居,不失为一重大的“战略转移”。因为,此后徐坞杨的千二公派杨氏后裔,几乎都出自滋14公派。第14世“椿”字第的是4位男丁,到第15世“东”字第是7位男丁,而到“振”字第时已繁衍到18位男丁。上下500年,继继绳绳,薪火相传,终成今天徐坞杨的数百户人家、上千名人口。


公元1861年宗祠被毁


   谱载:“洪杨变后,全祠遭毁。”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事。洪秀全信仰上帝教,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凡是太平天国军所到之处,“无庙不焚,无神不毁”。佛教被彻底摧毁。曾国藩为保卫中国历史文化,组织湘军,对太平军宣战。历经10年,到1864年把祸害15年之久的太平军消灭。劫后余生的佛教才再次重建。

   

   太平军到过诸暨,也到过徐坞杨。据2013年3月出版的《太平天国军在诸暨》一书考证,时间在1861年(咸丰11年,辛酉,鸡年)。是年阴历九月廿四清兵放弃诸暨城,九月廿六太平军占领诸暨县城。十月初,太平军从诸暨县城一路向西北,经过雀门岭,攻打富阳章村以及大源各乡。十月十三李秀成军占领富阳。十一月廿八占领杭州。据此推论,徐坞杨祠堂当在这次太平军路过雀门岭时被毁。


   有一谱载史料可以佐证。杨玉宝,女,生于道光甲辰(1844)三月初五,殉烈于咸丰辛酉(1861)十月初六,葬徐坞杨陈家坞样山。杨玉宝是千二公派下广八公春荣之长女,德性贤贞,举止幽雅。1861年秋,有粤匪(即太平军)扰境,父亲嘱其到外地避难。杨玉宝哭泣着对父亲说“女难登山涉水,父母与诸兄弟奔命可也。毋以女为念,若遇寇,唯有一死”。于是,杨玉宝到徐坞杨村东面的石泄坞躲避。被太平军发现后,欲玷污杨玉宝的清白之身,遭到杨玉宝的坚决拒绝,怒斥“江山背汝,扰乱予身,宁为汝羞乎!”太平军用刀将其刺死。杨玉宝至死骂不绝口。时年仅18岁。杨玉宝之死,合族矜怜。后以烈女建坊,配享入祠。后人评价杨玉宝轶事,认为虽与上虞曹娥寻父尸溺江不同,而杨女殉烈时还未婚配,能坚守名节,矢志不屈。按在家从父之道推论,杨玉宝既是烈女,也是孝女。


公元1864年后简修


   谱载:“同治年间(1862——1874)重建正厅,仅成五间,而祀产已变卖殆尽矣。”1864年太平军被剿平后,天下渐趋稳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据此推论,在1864年后族人曾把焚毁的祠堂作过简单的整修。但祠堂一直到宣统年间(1909——1911),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我族人尚是无力复旧。


公元1911年重修

   从1911年开始酝酿,到1917年,在这七年间,我诸暨倪杨氏阖族上下办成了一件大事:重修千二公宗祠。同时,在城南千十三公派下著名族人继芳公的提议下合建“六宗祠”。有四位出任董事的我徐坞杨优秀族人的大名,“以一粗通文字之平民,能明建祠立祖之大义”,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是:衍22公佳薪(1872——1947,时年40岁)、衍32公佳海(1880——1921,时年32岁)、广146公耀堂(1874——1936,时年38岁)、广149公伊帆(1876——1927,时年36岁)。宗祠自1912年正式动工,直至1917年竣工,是他们牵头重修,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尤其可贵的是,当造祠堂的经费告竭,一时筹集有困难时,佳海公将自家的田产数亩抵押,以作垫资。终于“落成积屋之区念数间”。戏台,廊庑,包厢,祭厅,寝室,神堂 ,石柱,平瓦,饰金涂银,雕龙描凤,规模恢宏,气象万千。现在40岁左右的徐坞杨村民,一定还会记得祠堂的样子。


   经对谱载的捐献资料统计:时有族人捐田计1亩7分2厘2毫,捐银洋(洋、丁洋)5648元8角。同时其他各宗也捐银洋620元。建祠盛况,今在徐坞杨尚有石碑幸存,碑内文字当为一证。


公元1985年被拆


   徐坞杨祠堂在新中国建立前,一直是杨氏后裔凭吊祭奠先祖的庄重场所。也是村民逢年过节看戏娱乐的理想之地。1949年之后,宗祀活动作为“封建糟粕”被抛弃,祠堂的原有功能也随之失去。祠堂被用作他途。办过小学、初中、幼儿园;“文革”时用于召开社员大会批斗“地富反坏”、“走资派”,演过《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血泪堂》等戏;公社组织挖石煤烧石灰时住过从次坞附近各村来的“小工厂”工人。


   1985年,当时的徐坞杨村领导班子以祠堂虫蛀蚁啃、破败危旧为由,终把这存续500多年的杨家宗祠拆除。时下,联想到政府正在力推的兴建乡村文化礼堂一举。抚今追昔,面对六宗祠旧址,终成我杨氏后裔心中永远的遗憾、永远的痛……


祠堂默然无语,却见证过无数历史与人物。

祠堂荡然无存,多少兴亡事,皆付笑谈中!

           



分享按钮>>【鲍氏文化古迹】中华诗词 荧荧煌煌
>>【何氏网新闻】第十六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报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