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杨氏网新闻】66年后,两位同窗的深情握手

    中华倪杨氏网 2014年4月25日 杨利民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2014年04月24日讯 “仁球兄!”、 “圣耕弟!”……4月20日,91岁的杨仁球兴匆匆地从杭州赶赴诸暨市中心的一幢公寓与89岁的楼圣耕相会,两位好同学久别重逢,都激动得顾不上多说话,两双饱经沧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仁球兄,你寄来的信、贺卡,包括你儿子寄来的信,我都一一保存好的!”指着家里写字桌上的贺卡、书信,楼圣耕露出欣慰的笑容。


   91岁的杨仁球是“大陆高测”1948届“图根科”第六期学生,89岁的楼圣耕是“大陆高测”1948届“清丈科”第七期学生。杭州市私立大陆高级测量科职业学校简称“大陆高测”,作为浙江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的该校是浙江省办学时间最长、培养测量人才最多的测量类学校。



   杨仁球祖籍诸暨市王家井镇新杨家村,楼圣耕祖籍诸暨市王家井镇凤仪楼村,两村相距五六里路。求学期间,结下深厚的友谊。这天,两位九轶老人手拉手肩并肩坐在楼圣耕卧室的床上,往事历历在目。两位老人精神矍铄,但由于年事已高、听力都受损,常常要借助笔墨来交谈。杨仁球还记得文化底蕴深厚的凤仪楼村的百年古樟树、百年古桥和潺潺的溪水,楼圣耕直夸新杨家村老同学家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四合院和当年老同学父母的淳朴、好客。


   言谈间,楼圣耕取出珍藏的两本“大陆高测”相册,须发斑白的两位老人一起回忆该校师生齐心合力,精确测出紫薇园杭州天文点准确的东经、北纬、指角数据,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曾载入中国天文年历的盛事;以及抗战时“大陆高测”从杭州迁往江山那段颠沛流离的、十分艰苦的办学历程,青春焕发的师生们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在杭州八卦田附近实习的青葱往事,缅怀老校长丁琮、老同学杨子才、鲁新富……

  “大陆高测”毕业后,楼圣耕一直在安徽从事水文工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是中国水利学会会员。退休后,他潜心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编撰,参加编写过《诸暨县志》,是诸暨市知名的文史工作者;“大陆高测”毕业后,杨仁球先后在钱塘江水利工程局、浙江省水电设计院、浙江省地质局、浙江省测绘局工作。这几年,他密切关注《暨邑倪杨氏翼善堂文史》的编写,并送上自己创作的10首旧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高测”校友会成立,在杭州市退休工程师协会任理事的杨仁球应邀担任“大陆高测”校友会理事,协助会长舒盘铭寻访故地、联系各地校友、积极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就是从那时起,杨仁球联系上楼圣耕等老同学,彼此电话、书信往来。每次校友会,杨仁球都邀请好友楼圣耕前来赴会。由于腿脚不便,楼圣耕一直未能如愿。此次,在杨仁球长子杨光琦的陪同下,两位九轶老人终于能在相隔66年后坐在一起促膝交流。


   去年10月26日,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欢聚浙工大子良楼庆贺“大陆高测”建校85周年。会上,浙江省水电设计院的老同事蔡才明就夸杨仁球工作踏实、成绩出色,特别擅长三角测量,大家都敬称他“三角大王”。


   “欣逢盛世吾为东,清风朗月趣正浓。信步皋亭掬清泉,骋怀天目望飞鸿。杨公堤上羡游鱼,上塘河畔寻麦冬。老骥伏枥志犹存,闲傍东篱学陶公。”正如杨仁球在《九十初度》里所写的一样,两位老人含饴弄孙、种花莳草,安享幸福的晚年。杨仁球、楼圣耕的各位孙辈有的在亚洲、全国获奖,有的留学深造,有的派赴海外工作,均学业有成,捷报频传。


   “仁球兄,好福气!沙祖康、吴建民等名人都为你九十寿诞祝福!”看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吴思科大使、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及一些书画名流等贺词,楼圣耕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仁球兄,女儿真孝顺!”得知老同学多数时间是两个女儿在照顾,楼圣耕几次竖起拇指。



   临别时,“请仁球兄指正!”楼圣耕取出自己创作的30多万字的《凤仪楼杂录(修订本)》,在扉页上写下清秀俊逸的题签。


   夕阳西下,不顾腿脚不便,楼圣耕拄着拐杖,一步一瘸地坚持送老同学至屋外。“仁球兄,你何时再回故乡?” “ 圣耕弟,保重身体。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两位九轶老人依依不舍地握手惜别,并相约再相会。莹莹的泪花润湿了两位老人的眼角……(杨利民)


备注:4月25日浙江教育频道也转发浙江在线此文。



分享按钮>>【卢氏网新闻】江西景德镇饶州卢氏文史研究会在江西省鄱阳县朗埠镇隆重成立
>>洪湖一古墓出土古尸 两姓族人各拿家谱争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