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生平事辑

    中华上官氏网 2009年6月13日 姚学谋


                                                       上官仪生平事辑
                                                                 姚学谋

     上官仪,字游韶,上官氏家族名人。上官氏出自芈姓。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汉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邽(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南)。汉有右将军安阳侯上官桀,生上官安,任车骑将军、桑乐侯,以反伏诛。上官安遗腹子上官期,裔孙上官胜,为蜀太尉。二子,长曰上官茂,次曰上官先。先徙东郡(治今河南滑县),后徙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五世祖上官回,后周襄城(治今河南襄城县)太守。至上官弘为江部宫(隋宫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副监,又徙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上官仪出生。父上官弘,陕郡人,隋比部郎中,江都宫副监。 (《新唐书·上官仪传》)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 上官仪九岁在扬州。江都宫副监上官弘被隋将陈棱所杀。上官仪年幼,藏匿获免,私度为沙门,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新唐书·上官仪传》)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上官仪十九岁在扬州。上官仪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杨仁恭深礼待之,举荐赴京师长安参加科考。上官仪以“对求贤策”、“对用刑宽猛策”二策中进士。诏授弘文馆学士,累迁秘书郎(从六品上)。(《新唐书·上官仪传》《全唐文·上官仪》)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上官仪二十四岁在长安。九月,唐太宗巡行其出生地武功庆善宫,宴群臣与父老,赋诗《过故宅》两首,上官仪亦伴君巡行,作《奉和过旧宅应制》诗一首。(见《全唐诗·上官仪》)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上官仪三十二岁在长安。十月甲戍(初十),上官仪为荆王李元景撰《劝封禅表》,请唐太宗李世民封禅,太宗不许。 (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全唐文·上官仪》)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上官仪三十五岁在长安。 十一月,凉州获瑞石,上官仪撰《为群臣贺凉州瑞石表》上太宗皇帝。 (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全唐文·上官仪》)
      贞观二十年(公元648年) 上官仪四十岁在长安。 七月,玄奘法师向太宗进新译《经论》、新撰《西域记》十二卷,并请求皇帝给《经论》撰序言。太宗自制《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在庆福殿召集群僚,赐法师座,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见《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刘轲著《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 八月,甲子(初五),太宗长孙、皇太子李治长子燕王李忠被封为陈王,上官仪被任命为陈王谘议参军。 (王府谘议参军,正五品上,掌訏谟左右。) 太宗下诏,命房玄龄与中书侍郎褚遂良重撰《晋书》。房玄龄与褚遂良奏取起居郎上官仪和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前雍州剌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等八人分工撰录。至二十年,书成,凡一百三十卷,诏藏于秘府,颁赐加级各有差。(见《旧唐书·房玄龄传》)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 上官仪四十一岁在长安。五月已巳(二十六日),太宗李世民崩于含风殿。六月甲戌朔(初一),太子李治即皇帝位,是为高宗。任命上官仪为秘书少监(秘书省官员,从四品上)。(《全唐诗·上官仪小传》)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上官仪四十四岁在长安。 七月丁巳(初二),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 上官仪四十五岁在长安。九月,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北平县公张行成卒,上官仪作《故北平公挽歌》。(见《全唐诗·上官仪》)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 上官仪四十八岁在长安。正月辛未(初六),废皇太子李忠为梁王,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上官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正五品下,职拟中书侍郎)。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 上官仪四十九岁在长安。春闰正月壬寅(十三日),皇帝李治巡察洛阳。二月辛酉(初三),高宗的车驾抵达洛阳宫。十二月丁卯(十三日),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 十二月,太子中舍人、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为已故镇国大将军张士贵撰写《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并序》。 (见《全唐文补遗》)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 上官仪五十二岁在东都洛阳。六月,高宗李治御齐圣殿引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及吕才、直学士李玄植、道士张惠元、李荣、黄玄归及名僧等於御前讲论。命李玄植登讲坐发易题,吕才、李荣等以次问难,敷扬经义,移时乃罢。(见《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八·储宫部·学校部·侍讲、讲论) 七月,上官仪为朝廷起草《黜梁王忠为庶人诏》。 本年,上官仪又为朝廷起草《册纪王慎为荆州都督文》诏书。 (以上两条见《全唐文·上官仪》)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 上官仪五十三岁在洛阳。三月一日,高宗皇帝欲伐辽,于屯营教舞,诏李勣、李义府、任雅相、许圉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上官仪等,赴洛城门观乐,乐名《一戎大定乐》。赐观者杂采有差。 (见《唐会要》卷三十三雅乐下) 十月十七日,上官仪为朝廷起草《册周王显为并州都督文》诏书。(见《全唐文·上官仪》) 唐高宗太子李弘,命中书令兼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等,於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名日:《瑶山玉彩》。(见《册府元龟》卷二百五十八,储宫部·文学序)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 上官仪五十四岁在洛阳。五月丙申(初八),上官仪为朝廷撰《册许圉师左相文》诏书。 (见全唐文·上官仪) 十月庚戌(二十四日),任西台侍郎(中书侍郎)上官仪为东西台三品(中书门下品,副宰相)。(见《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 十二月六日,上官仪为朝廷起草《册殷王旭轮文》诏书。(见《全唐文·上官仪》)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 上官仪五十五岁在京师长安。 二月,上官仪参与编写的《瑶山玉彩》成,凡五百卷。上报皇帝,上制赐物三万件并分别加级给参加编写的许敬宗、上官仪等人。九月,熊津都督刘仁愿回京师,高宗皇帝问他说:“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此?”仁愿曰: “此皆刘仁轨所为,非臣所及也。”高宗非常高兴,加刘仁轨六阶,正除带方州刺史,为筑第长安,厚赐其妻子,遣使赍玺书劳勉之。上官仪说:“仁轨遭黜削(白衣从军自效)而能尽忠,仁愿秉节制而能推贤,皆可谓君子矣!”(见《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龙朔三年条,亦见《册府元龟》卷四百十三将帅部·荐贤)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 上官仪五十六岁在长安。正月二十一日,上官仪为朝廷撰《册虢王风为青州刺史文》诏书。二十二日,上官仪为朝廷撰《册江王元祥为路州刺史文》诏书。二月九日,上官仪为朝廷撰《册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督文》诏书。 八月十二日,上官仪为朝廷撰《册窦德玄司元太常伯文》诏书。(以上四条见《全唐文·上官仪》) 十月,武皇后得志,专作威扬,高宗欲有所为,动为武皇后所制。高宗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高宗大怒,密召西台侍郎、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上官仪于是言:“皇后专权自恣,天下人都不说好话,请废黜她。”高宗意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诏书。皇帝左右有人奔告于武后,武后赶忙找高宗诉说。当时,诏草还在高宗处。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武后怒,高宗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上官仪先为陈王李忠谘议参军,与宦官王伏胜俱服侍过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武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和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十三日),上官仪下狱,与其子周王府属上官上官庭芝、宦官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上官庭芝妻郑氏及始出生的女儿上官婉儿被配入皇宫内廷。十五日,废太子李忠被赐死。(以上诸条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与此同时,因与上官仪有来往而受牵累的左肃机郑钦泰、西台舍人高正业、司虞大夫魏玄同、张希乘、长安尉崔道默并除名长流岭南远界。简州刺史薛元超及姑河东夫人坐与上官仪交通,薛元超长流巂州,薛氏削邑号,幽於静安宫。右相刘祥道为司礼太常伯,郜国公郭广敬为隰州剌史,详行正卿尔朱仪深为沁州刺史,司宰正卿窦斌解职事,授银青光禄大夫以散官依前陇右检校。(见《府册元龟》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第二)
     上官仪善属文,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时人谓为上官体。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上官仪集》三十卷、 《上官仪投壶经》一卷流行于世。流传至今的有《全唐文》上载有上官仪文章十九篇及日人遍照会刚在《文镜秘府论》中载有《笔札华梁》二卷;《全唐涛》上载有上官仪诗二十首。
     唐中宗神龙年间。因孙女上官婉儿贵为昭容,以侍中宗皇帝起草制诰有功,故追赠上官昭容祖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上官庭芝为黄门侍郎、歧州刺史、天水郡公,并令以礼改葬。(《旧唐书·上官仪传》)

                                                 作者:姚学谋,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河南省渑池县人大干部。


分享按钮>>天水堂福建长汀上官氏源流概述
>>【第三届全国上官姓氏文化研讨会】预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