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氏家谱源流】澹台姓氏渊源

    中华澹台氏网 2013年7月1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的澹台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大儒孔子有一个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今江苏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嘉祥),遂以湖(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裔子孙遂以“澹台”为姓氏,称澹台氏,世代相传至今。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

但澹台灭明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澹台灭明游历到长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后世的千古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

澹台灭明品行端正,鄙视趋炎附势的世俗,因此贤名远扬。据说,当年澹台灭明进入南昌城,就是由进贤门而入。他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南昌人亦希望更多如澹台灭明一样的贤士能来南昌,故而将澹台灭明进入南昌时的城门命名为“进贤门”。后来为了接纳更多的贤人高士来南昌,树立南昌城南大门的形象,还在进贤门外修筑了一座绳金塔。

澹台氏族人大多尊奉澹台灭明为得姓始祖。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澹氏、台氏了。

第二个渊源: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政权皇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澹台氏一族中,有出自古代党项民族者,以汉姓澹台为姓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

党项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源出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史称党项羌。而西夏国的开国君主李元昊则自称是鲜卑族拓拔氏的后代。

在史籍《宋史·夏国传》中记载:“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在史籍《辽史·西夏外记》中也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另在史籍《金史·西夏传》中也称:“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远在隋朝时期,部分党项羌即开始内附,追随中原政权。到了唐朝事情,经过两次内迁,党项民族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包括灵州、庆州、夏州、银州、绥州、延州、胜州等诸州,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他们与室韦、内迁的土谷浑及汉族杂居相处,经济上以畜牧业为主,“党项马”在当时曾经名噪一时。唐朝中央政府多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

唐朝末期黄巢大起义时,唐僖宗曾传檄天下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联合其他力量共同击败起义军。在斗争过程中,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唐僖宗因此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皇族李氏。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自己的领地,辖境包括夏、银(今陕西榆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静(今陕西米脂)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

2008年2月份,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明确地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到了北宋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大力削夺藩镇的兵权,引起党项李氏的强烈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惧怕强大的北宋,暂时服从了宋太祖的命令,但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开始不断加剧。到了宋仁宗赵祯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爵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朝。他首先放弃了李氏,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即“西夏文”。到了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汉史称“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民族是同一历史时期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基本上是儒家文化,但一直长期与北宋、辽国、金国、蒙古等周边政权不断发生分合摩擦,时而附宋抗辽,时而附辽抗金,时而附金抗蒙,期间有西夏皇族、贵胄与国民汉化为汉姓者,其间就有复姓澹台氏。

到了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大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数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所灭。

西夏灭亡之后,国民中有许多人迁居南宋政权所地,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落居于江南孝感地区,由于原本的汉文化程度就非常高,因此很快即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另有一部分党项澹台氏族人被蒙古军裹胁至和林格尔地区为奴隶,逐渐融合至蒙古族中,成为呼和浩特、包头地区蒙古族澹台氏,亦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澹台氏皆源出西夏王朝党项民族,且具有皇族历史,同宗同源。虽然他们如今属于不同的民族,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郡望,即濮阳郡,与澹台灭明所宗之澹台氏的太原郡望明显有别。

本书按:

该支西夏澹台氏另有一源出之说,即原本为汉族澹台氏,但在宋、夏之争的过程中投入西夏政权,被赐为皇族,后成为党项澹台氏之始。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得姓始祖:澹台灭明。



分享按钮>>【澹台氏家谱源流】我的姓氏澹台(澹臺)
>>【澹台氏家谱源流】澹台姓郡望堂号与宗祠通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