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轩辕--山东商报对我轩辕姓氏报道

    中华轩辕氏网 2010年5月11日 山东商报


 

xuān轩

  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济南、泰安、齐河、青岛、聊城、嘉祥、汶上、郓城、菏泽、梁山、巨野、滕州等地均有轩姓人居住。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江苏、青海、台湾等地市都有轩姓人分布。

  同姓名人 轩輗:(生卒年代待考),字惟行或惟衡,河南鹿邑人,曾为刑部尚书,明朝著名廉吏。

  姓氏“轩辕”源自黄帝

  对于“轩辕”一词,人们定然不会感到陌生,轩辕即黄帝,姓姬,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史记·索隐》转引《帝王世纪》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为姓,居轩辕之丘,故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被诸侯尊为天子,后人视其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正义·案》载:“黄帝的后代姓轩辕氏,后去辕为轩姓”。由此可见,轩辕氏乃是黄帝后裔。如今,“轩辕”一词,不仅指代黄帝、星座名、姓氏,有时也被代指祖国或中华民族。

  轩辕姓氏在山东

  张彪在《轩辕黄帝后裔在滕州》一文中指出,在滕州市南部三十五里的官桥镇,薛河故道与魏水河的交汇处,有一片被当地村民俗称为轩辕的地方。据《滕阳轩辕氏族谱》以及《官桥镇志·村名由来》等资料记载,明朝成化年间,黄河在河南决口,世居河南睢县轩老家的轩辕应试一家人,为躲避水患而投奔在山东滕州做官的父亲,由于父亲已调任他乡,无处寻找,轩辕应试便定居在滕州古薛河北岸,定居之处取名轩辕庄。轩辕应试后人中有一个叫轩辕利国的,曾因勤于读书而博取功名,入朝为官后不知何故得罪朝廷而招致官兵的追杀,居住在轩辕庄的轩辕族人便四处迁徙,有的回迁至河南睢县老家,有的为避患将姓氏在“轩”保“辕”的基础上又删掉“车”字部,改为“袁”姓,有的则迁到滕州官桥镇前来村,而轩辕庄从此却有名无实,没有轩辕姓氏的人居住。

  轩威亦作轩辕威,现任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华轩辕氏网站站长。“轩辕氏族人在山东的嘉祥、汶上、郓城、菏泽、梁山、巨野、滕州等地都有分布,现在在北京、江苏、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同族人中有一些就是从山东迁出的。”轩威说

  轩思航来自梁山,“我们一个村有300多人姓轩。”现居聊城的轩华山祖籍冠县东古城镇公曹村,据他介绍,公曹村现有人口2000多,90%的村民姓轩,但族谱上的记载显示的是“轩辕”。

  文武双全的轩辕斌

  轩威告诉记者,山东的轩辕氏族人在明、清两朝有不少人入朝为官,名人不少,如明朝时的轩辕斌,轩辕蕴;清朝时,轩辕胤,轩辕圻等等。

  “明朝的轩辕斌被山东轩辕氏族人视为始祖。轩辕斌文武双全,祖籍河南睢县,曾官拜在京带刀指挥。”轩威介绍说。建文帝驾崩,永乐帝赴南京祭奠,因东平郡南舘驿常有草寇作乱,钦差轩辕斌往舘驿镇守。后永乐回京得知轩辕斌平寇后因病身亡后,念轩辕斌之功劳,钦赐田地四十顷,并修筑指挥墓在舘驿西,又着其子轩辕蕴守墓祭祀,耕种田地不纳国课,轩辕蕴遵圣谕遂修盖房屋住在这里,称其住地为指挥墓轩辕家庄。据《睢县县志》记载:“轩辕斌因救驾有功,被敕封为州官,管辖梁山、嘉祥、汶上、巨野、郓城、东平、鄄城共七个县,赐给良田五坛四(5400亩)。”从此,轩辕族人不断从河南睢县向山东迁徙,山东轩辕氏族人至今仍旧传诵宗族俚歌:“我家先祖本讳斌,睢州境内有家门。”

  轩辕省“辕”而为“轩”

  “轩辕家族之所以让公众感到罕有,从根本上讲还是总人口较少,而在总人口较少的情况下,偏偏又沿袭了在取名和称谓上‘省辕从轩’的习惯,这又使约百分之八九十的轩辕姓人在社会上以单字‘轩’出现,就进一步削弱了‘轩辕’这一古老姓氏的影响力。”轩威说。

  轩辕姓,省“辕”从“轩”古已有之,主要源于历史传统习惯,如史籍上多有将黄帝轩辕氏省称为“轩”的,如轩皇、轩后、轩主、帝轩等。以自己为例,轩威告诉记者,“轩威”是一般场合下的自称,而在一些比较严肃和正规的场合,或者在书面上自己则多用“轩辕威”,“轩辕’显然更规范和正式些。各分支谱牒家乘就普遍被统冠为 《轩辕氏族谱》,或《轩辕氏家谱》。”轩威说,“从较有名望的族人看,明代之前之后姓‘轩辕’和从‘轩’的都有,而唯独明代是个例外,族人都从‘轩’姓。清以后,不少族人等又重新沿袭复姓,有趣的是,这些清代同族名人的直系后代的名字中又多省辕从轩姓。”轩威还告诉记者,不久前的一次族亲联谊会上不少代表倡议改变省辕从轩的习惯,统一使用复姓“轩辕”,这一提议引起了族人的关注。

  除了历史传统习惯,“避讳”也是省“辕”留“轩”的一个原因。明代英宗时刑部尚书轩輗(ní)本名轩辕輗,是当时名噪一时的著名廉吏,为避朱元璋“圣讳”中的 “元”字之音,轩辕輗省辕而从轩。


分享按钮>> 山东《利津薄氏族谱》续修已启动
>>【安氏古代名人录】帕提亚帝国安条克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