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氏家谱源流】广东司徒氏世系

    中华司徒氏网 2013年8月22日 万家姓


广东地区始祖司徒宣,讳、字俱缺。宋朝建炎年间,司徒宣由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迁居广城高地街。生卒终缺,葬新会水东地面,当地名曰“飞鹅茚”。

司徒氏的后代族人非常尊崇这位先祖司徒宣,同一部族谱的卷一“支派源流”评价他为“忠厚朴素,敦行不怠,而智深勇沉,明决果断,无燥妄,无迟回”。从司徒宣的安葬地来看,这位先祖在广州居住的时间并不很长,其子孙的迁移还是比较频繁。“始祖以下六世,屡经播迁。”清嘉靖二十四年的《司徒氏族谱序》就记载:“从宣翁至第七世,子孙散处各县。”

司徒宣夫妇在高第街居住了一段时间,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很不适应广州的人文环境,司徒权兄弟三人决定迁移,从广州迁到了新会县水东石坑村。清道光年间编纂的《司徒氏族谱支派源流》中,详细述说了兄弟三人迁移的动因和在新会创业的情况:及长权翁兄弟见省会浮靡奢丽,大非俭朴家风。遂迁至新会水东石坑治庐,墓立田园,以敦厚俭约持家,以力学务农训子。数传而后世滋大,瓜瓞绵长,书香流美所由来也。司徒宣得以安葬新会,应该是随几个儿子同时迁移的结果。

传统的家族在家大业大之后,自然会进一步分支衍派,司徒氏家族也不例外。石坑村的发展空间到了元朝就显得局促了,“山川相连,土脊地狭,犹非裕后之良图”。于是,第七世出现了一次对司徒家族来讲具有战略意义的迁移,司徒舜仁、司徒舜举两兄弟远去恩平,七世祖司徒新唐则迁到了赤坎:新唐,字尧佐,孟叔公子。由水东石坑村迁居滘堤支派尊公为始祖。

“滘堤”又叫“滘洲”,泛指赤坎镇东面潭江两岸,中心地是指赤坎东面的潭江中央洲滩,这一带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含“滘”字的地名。清道光年间编纂的《开平县县志·疆域》中,对这段潭江的河流形势有一个具体的记载:“赤蚴水(即潭江)……东至赤堪埠,又东分南北二支,环抱滘洲,至长沙合流。”开平有一首古老的童谣就点出了司徒氏祖居的环境,童谣唱道:“百足山高潭水长,潭江岸上我家乡。”

司徒新唐生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享年六十八岁。他是迁开平司徒氏之鼻祖。可见司徒家族定居赤坎至今有六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对赤坎镇的乡土调查,元朝时期赤坎东面的潭江两岸也是芦苇从生,荒无人烟,司徒氏是这一带最早的开拓者。

有石坑村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积累,司徒新唐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来到赤坎滘提后,他将古代的三教(儒、释、道)、四教(文、行、忠、信)和九伦(高、曾、祖、考、己、子、孙、曾、玄)概括为“教伦”,以“教以人伦”为家训,崇尚教化为宗旨,追求君义、臣忠、父慈、母爱、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美德,发展家族,所以后来司徒氏的堂号取名“教伦堂”,族刊取名《教伦月报》,他的恩泽一直关怀着今天的司徒氏后人。一首在美国流传的开平民歌《月光光》唱出了海外司徒乡亲对这位先祖与家族的怀念和牵挂之情:“月光光,照新唐,《教论月报》真辉煌。家乡事,传远方,手捧宝贝心情爽。勤锻炼,业绩创,寄回家乡慰高堂。”

司徒新唐的迁移意味着司徒家族的大本营由广东新会的石坑村转移到了开平地区赤坎的滘堤。广东开平地区地势开阔,土地资源丰富,濒临潭江,交通便利,新唐及其后人艰苦创业将滘堤的洲滩开发成良田,一个个村落相继出现。

明朝前期,司徒新唐之孙、三子司徒仁翁的儿子司徒瑞兄弟三人从潭江中心的溜堤老屋渡河,迁到关氏家族已有发展基础的驼驸一带。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司徒朴庵从滘堤迁到今赤坎东北四里的一个水草茂盛,雁群栖息的沼泽地带立村,取名雁湖里。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司徒体学、体扶两兄弟从滘堤迁到今赤坎镇北一里地的河塘滩地建成了深塘村。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司徒扶正开创了书楼村,司徒江开辟了腾蛟村。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司徒鸣鹤建立塘边村,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司徒美巨在溜堤的低洼处创建了牛路里。到了清道光年间,司徒氏在滘堤洲和潭江两岸的开发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司徒健撰写的《司徒福相公祠记》,就对司徒家族的大本营溜堤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做了这样的描述:“开平滘堤洲,四周河流,平畴沃野,东西十余里,南北七八里,乡村络绎,皆吾司徒姓族处,南北两岸亦多夹河而居,男妇盖数万计……迄今二百年间,生齿日繁,人文蔚起,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田原茂美,井里雍和,出作入息,相与优游于光天化日之下者。”

到了清宣统年间,司徒氏在赤坎滘提一喧形成了由九十多个自然村组成的村落群,成为当地最大的家族之一。从新唐公以来到清朝末年,司徒家族在赤坎繁衍了二十三世,近三万人。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奶奶)的统计,赤坎的司徒氏有两万三千多人。

司徒氏族人在开发滘堤的同时也在向外扩散。开平的赤水镇、蚬冈镇、金鸡镇、长沙镇都有司徒后人迁入。向县外的迁移也起步很早。司徒新唐的长子司徒仁美是最早向外迁移的,他迁到了东莞。次子司徒仁凯迁往南海,第九世司徒满英远迁到阳江。阳江地区是除开平以外司徒氏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目前有六千余人,在该地区的岗列镇(三千人)和蒲牌镇(两千人)司徒氏是大姓。今中山大学城市环境系教授、广东省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司徒尚纪先生出生在阳江岗列镇,他这一支就是从赤坎迁移过去的。他告诉笔者,阳江的司徒家族都是来自开平的赤坎。至于广东的台山、南海、东莞的司徒氏也都是由赤坎发源而来。

赤坎因此成为广东司徒氏的中心。据司徒图书馆近年的统计,广东的司徒氏有四万多人,开平以外有八千多,赤坎镇和一百零六个自然村就有两万七千余人。

关氏家族和司徒氏家族先后在宋、元时期迁入赤坎,是这一带最早的居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赤坎的平原地区逐渐被他们占据。今天赤坎的其他姓氏多数是后来者,如邓姓迟至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才从台山迁来赤坎江南的丘陵地带,谭氏则于明末由新会迁入丘陵地带,陈氏是在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从台山迁来的。其余的吴、梁、余、徐、周、温、黄、张进入赤坎的时间就更晚了,他们或者主要在丘陵地带耕作,或常年累月生活在潭江水面上以打鱼捞蚬为生。

关氏和司徒氏不仅是赤坎的巨族,而且也是开平县的大姓之一。清朝光绪年间撰著的《开平县志稿·氏族》中记载:“乡土谈大姓者,必日张、关、司徒。司徒人数不及张、关。”



分享按钮>>【司徒氏家谱源流】司徒家谱文献
>>【司徒氏家谱源流】司徒姓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