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赵氏族谱

    中华赵氏网 2011/11/15 9:39:58 万家姓


与凤,历来是华夏民族最为神圣与吉祥的徽号。龙文化与凤文化组成了华夏文化最为绚丽夺目的源流,浩浩荡荡,一直漫延到今天。赵姓便是凤的传人,是凤文化杰出的代表。

  赵姓的血缘祖先少皞、皋陶、伯益,为中国远古三大鸟夷部族首领,由燕演变而成的凤凰,就是他们的图腾。它高翔一动青云之端,吟唱于莽林之间,投影于厚重的史章之上。

  东夷是我国古代东方人数众多的一个部落群,位于东方,故夷人称为东夷。许慎认为,夷人是用大弓射飞鸟的人。从汉字字形的解释来说,是有渊源的。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其他如南蛮族、北狄族、东胡族、百越族等,几乎都是从这两个大族中分出来的。东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东夷族与西羌族在频繁交往和通婚中,不断进行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

  东夷族起源于河北燕山山脉一带。后来因人口繁衍,大部分南迁至山东半岛的泰山山脉一带,并沿着东海海岸分布于江浙地区。在迁徙过程之中,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其中鸟夷是赵姓的先祖氏族。

 

鸟夷为东夷族的一支,其名史籍记载颇多,如《禹贡》载冀州"鸟夷皮服"。郑玄释为"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颜师石释为"居在海曲,被服穹然象鸟"。童书业指出,鸟夷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鸟夷善于捕鸟为食,并以鸟羽为衣饰,为了捕鸟,还模仿各种鸟的叫声,诱鸟入网,或用弓箭支射鸟。

  益不但能驯服和懂得鸟兽的特性,而且能通晓鸟语。杨宽在《上古史导论》中指出:"伯益在传说中为玄鸟之后裔,本人又能调驯鸟兽,其后裔又有鸟身人言,其与鸟之关系若是其密切也。"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亦说:"益即燕,亦即玄鸟。玄鸟本东方民族崇拜之神鸟,在神话中为鸟兽之长。"所谓玄鸟,即是凤凰。益又作鸳、翳,即是鸳鸟图腾。伯益把凤凰作为图腾标志,凤凰为百禽之首,可知伯益为鸟夷部落的首领。

  伯益,这位凤凰家族的首领即是赵姓的血缘祖先。《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益,伯翳也,秦、赵之祖。"伯益为皋陶的长子,皋陶又是少腺氏的曾孙,亦即女修之孙,大业之子。少腺氏、皋陶、伯益都是鸟夷部族的首领,并从燕图腾崇拜而演变为凤图腾崇拜。少槔氏是赵姓家族的血缘始祖。

伯赵即伯劳鸟,是赵姓氏族的鸟图腾,其地望在今山西赵县。赵是少嗥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贤人,他能调训鸟兽,深晓火的用途,使鸟夷族的畜牧迁徙生活进入农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继承了少嗥氏的嬴姓,很得舜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他,禹曾想将王位禅让于他,可惜未能遂愿。

  赵有两个含义:其一,伯赵即伯劳鸟,是一种于七月定期鸣啼,冬至时即止的候鸟。其二,伯赵是上古时主掌司至,'通报节气的官员。赵的始祖是少皞金天氏,为中国上古时代"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创始人,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帝王世纪》说少皞氏"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伯赵又是一种"夏至鸣,冬至止"的候鸟,这样,以伯赵为氏族图腾的赵姓氏族,其首领也就担任了主掌报"夏至、冬至"两节气的官员。

  夷族除其首领少皞、皋陶、伯益三个部族,都以玄鸟而演化的凤凰为图腾,其后部族的支族都繁衍发展为各种鸟类为图腾的部落和氏族。民俗学认为,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物往往反映出该部族的风俗习性。伯劳鸟是一种体长为30厘米左右的中型猛禽,喙强而锐利,头颈和上背呈珠灰色,向后至腰部渐转棕黄,头侧有黑色贯眼纹,翼及尾羽亦大部黑色,颏及喉纯乳白色,下体带灰色。夏栖山野,冬居平原。食大型昆虫以及蛙类、蜥蜴类或小型鸟兽等。常将猎获物穿挂在带刺的枝头,以喙撕食。从伯劳鸟的猎食习性来看,赵姓氏族当时虽为一个小的部族,但仍是一个好夸耀武功、勇于进取的氏族。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民风,使赵姓子孙后来居上,成为了今日中华民族的主体之一,为华夏文明作出了永垂不朽的贡献。

一、寻根溯祖

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为颛顼帝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周穆王传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到战国初年,叔带的12世孙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


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卒,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悼襄王昏庸,废有德行的太子赵嘉,而立素无德行的赵迁为太子。赵悼襄王在位九年卒,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

  公元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为赵杰出的将军,曾经于公元前233年大败秦军于肥(今河北卢龙),因功而封武安君。秦将素畏李牧,于是使反间计,用重金收买赵幽缪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郭开于是造谣说李牧与司马尚想谋反。幽缪王赵迁自幼昏庸,素无德行,听了谣言不加分析,就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秦军闻李牧已死,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破赵,一仗就杀了赵葱。秦军长驱直人,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将其流放到河南房陵。赵国大臣共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代三六年(公元前222年),秦军进军代城。代王嘉降秦,赵国亡。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者,于"靖康之乱"后,从开封逃出,以天女散花般地铺向全国各地。

  赵姓始建宋朝至宋亡,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但宋朝封建宗室为郡国王公,与西周、东周封建宗室的郡国王公则不同。周代封建宗室王公,名副其实,各宗室王公有自己的封国与领地,并占地自强,至使侯国兴起,王室衰弱,形成了东周时的大国争霸和战国争雄。为此,唐朝创制,宗室各王于襁袱之时即封为郡国王公,然而名存实无,所谓王公只食其采邑,并不居住于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避免了周代时的诸王纷争,分裂天下的局面。赵姓建宋朝后,即承唐制,宗室虽封王公,仍居于京师,至使"靖康之乱",金兵在京都汴京(开封)一下就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囚宋徽宗、宋钦宗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就于"靖康之乱''后,从开封逃出,以天女散花般地铺向全国各地,落地生根,随处而安。其中一支赴临安(杭州)建立南宋,已为世人所稔知。

  在"靖康之乱"前,赵姓宗室虽集中居于京城,但依然因受处罚而贬谪而遣居外地的有之。由于赵姓宗室繁衍极盛,因而出阁外放为官的也有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