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郎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郎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2008年鼠年版《郎氏通谱》序,中山郎七十一世郎革成敬撰 已阅:4411 / 回复:4(楼主)

2008年鼠年版《郎氏通谱》序
        
        二○○九年十月,江西省婺源县,中山郎七十一世郎革成敬撰.
        
        
        
        我以八十二岁高龄为《郎氏通谱》作序,既感荣幸,又愧资望不够,才识有限,难当此任.由于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受熏陶,弄笔较早,二十岁有医论、诗文发表于杭州、上海报刊,曾受到长辈及先君赞许,寄予厚望.其后竟无撰写条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医案、医论、诗词、联对、杂文等见诸报刊,有的选入省、国家级典籍.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大典”往往冠以“中华名人”、“中华名医”甚至“世界名人”等等头衔,来函约稿及简介入编,我不乐意应征.我写作习惯,总喜欢实事求是,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以期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为《郎氏通谱》作序,更应该谨慎从事,要求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海内外同宗,无愧于子孙后代.写这篇序,是写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藉以向海内外同宗交流、请教,不妥之处,至希指正.
        
        我十岁左右,在先君教导下恭读婺源《中山郎氏宗谱》,并读得津津有味.其后因故久违,心常系念.改革开放后,才有幸捧《中山郎氏宗谱》重读,颇有隔世之感.
        
        《中山郎氏宗谱》是唐代开元末年,迁婺源始祖-婺源县第一任县令廿八世祖敬公所传,宋庆历四年,乡进贡士鄱阳县丞四十一世松公首次付刊.赐进士第-鄂州宣抚使-左经筵管兼翰林院编修-资政殿大学士王士祯先生,曾以松公之父绛先先生受业,故欣然为《中山郎氏宗谱》作序.他在序文中说:“夫人之谱系者,犹水木之本源也.树之茂者根必深,流之长者源必远.矧为人子者可不知其所自出哉?”又说:“郎之先本姬姓,周公之子伯禽,封诸鲁,九传而至懿公之孙,有功封为费伯,城郎居之,因以地为姓.”
        
        《中山郎氏宗谱》载:
        
        一世祖顺公,仕赵,赵拜公为抗敌将军.
        
        二世祖荆公,为卫掌书记.
        
        三世祖熙公,志识超群,博览经史,乐道丘园.
        
        四世祖祯公,为青州刺史.
        
        五世祖恭公,为汉丞相.
        
        六世祖昭公,为汉中山靖王相,武帝召为太子太保.
        
        七世祖兆公,从卫青北征有殊勋,封破虏上将军.
        
        九世祖英公,为汉紫金光禄大夫,赠上柱国,谥郕国公.
        
        此后人才辈出,或隐或仕,均有声于时.有的名动九重,却不愿应诏为官.
        
        廿八世祖敬公,首任婺源县令.
        
        其子廿九世祖康公,为济阴太守,政清刑肃,互用恩威,庶民感戴.且文名见重当时,曾为婺源县清华镇岳家村,方尚书族中所建‘如意寺’撰文勒石,为人传诵.
        
        康公之孙三十一世守成公,为唐户部尚书.所以人们称我郎氏为“籫缨世族”.在流传千年的《百家姓》中,我郎姓列四十八位,位置不低.
        
        《中山郎氏宗谱》第一次刊于宋庆历甲申年.
        
        第二次刊于明嘉靖八年.
        
        第三次刊于清康熙戊午年
        
        第四次刊于清嘉庆十七年.
        
        第五次刊于清同治十年.
        
        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刊于民国五年,计十册.

作者:郎文杰 (2011/9/22 20:54:22)   回复此贴
  回复:2008年鼠年版《郎氏通谱》序,中山郎七十一世.. 第 1 楼

《中山郎氏宗谱》载一世祖至七十世,世系分明,便于查阅.男丁必录无遗.有的录谱名并载其宗号、生卒年月、其妻、其子名字.有的附肖像、墓图.有成就及特殊贡献的,必须特书.有的引用国史.《中山郎氏宗谱》载历史仕宦功名以及迁徙情况.人丁部分,载婺源有屏山村、水埠坑村、寨山下村、源头村诸派,外地有徽州郡、贵州派(两派均从婺源迁出).编谱经费,多赖族中有财力而热心公益者捐助.普收丁费,困难户酌免,或由他人代付.赞助者及金额多少,载入谱中,以公于众.
        
        据先君及先伯父等告我,当年编谱十分郑重,须族中有名望者数人主其事,有文笔者数人乐意参与,均尽义务,并须焚告祭祖宣誓:不存半点私心.执笔多人坐于宗祠中,名“坐谱局”.将各派各户家谱整理抄录,不得弄虚作假(如某人原系继子欲多出钱除去继字遭拒绝).一再校正无误,才得付刊.须数月时间.刊后如发现错误即予改正.发谱时祭祖并演戏庆祝,名“散谱戏”.领谱人,刊登某派某房某人,在《中山郎氏宗谱》中编号.随将旧谱焚毁.前人有三十年一修谱之训,但事实上做不到.1940年代,先君曾有意邀集族人修谱,终因诸多条件不足,只得搁下.今隔数十年仍然无力续修,言念及此,为之怅然.
        
        由于昔时交通梗阻,音信罕通,我长大后,便知《中山郎氏宗谱》有很大局限性,而又无法与外地同宗交流,且当年对《中山郎氏宗谱》普遍不够重视.所以在2006年再次接到北京杨翔等先生再次来函后,获悉他们正着手编《创业史诗--永不忘却的家族》一书,便写了约三千字的“读宗谱”一文寄供录用,以介绍郎氏本源和婺源一支的概况,以与海内外同宗联系.文中曾约略谈到,唐代名诗人郎士元先生与钱起齐名,并称“钱郎”.清代郎葆辰为名太史,品节清高.我曾拜读两先生大作并予恭录.
        
        《中山郎氏宗谱》载:永乐初,有巡抚郎公,按临本邑,见到《中山郎氏宗谱》,亲题“德深休永源湛清流”八个大字.三位前辈,属何支派,我都懵然不知.
        
        且我敬公之后有四十二世共祖父的云蘭、云芝、云芹、云萱、云藻、云蒸、云荷、云芬以上八公,皆迁湖广蕲州,时号八云入广(八龙入广)。
        
        四十九世共祖父的义公、廉公、苗公、炳公、辉公、楚公、勗公、珉公、昱公以上九公,同迁云南,时号九龙入云南(九虎入云南),此外迁徙外地者比比,后俱失去联系.由此可见,“四海一家”谈何容易,转念事在人为,昔时交通梗阻,战乱频仍,往往自顾不暇,遑论其他,而今海宇升平,颇重礼教,且邮电快捷,天涯何异比邻,海内堪联同族,会祖联宗,此甚时矣.
        
        我有幸得到外地同宗响应.2007年先后有营口市郎文杰,德清市郎鑫华,镇雄县郎氏家族理事会等来电来函联系,此外还有杭州、安徽等地同宗来过电话短信.当我进一步提出通书信的要求时,却一直不见书信,使我失望.我喜看书信(可保存)写信,对写信要求不高,只要文字通顺即可.联宗是要事,岂能仅凭电话中随意漫谈,短信寥寥几句了事.不知是我固执落后呢,还是对方惜墨如金不肯动笔,因而,不相往来了.
        
        镇雄一支是明代从婺源寨山下迁出的,《中山郎氏宗谱》记载:清乾隆四十六年,其后裔宏声公随胞弟淓声公赴江西景德镇署事,获悉婺源郎氏有宗祠、宗谱,乃来婺源访族人,拜宗祠,恭览宗谱,并急速抄录带回.此前,其族人茫然不知详细源流.时任景德镇同知的淓声公曾题“源远流长”四字,制造匾署名相赠,悬于屏山村“郎氏宗祠”显目之处.宗祠后改小学校,先君任名誉校长,我于此读书数年,瞻仰此匾应有几百次之多.虽然匾毁多年,记忆犹新.“源远流长”四字,有颜真卿风格.先君与先伯父经常告我,淓声公搞错行第,是其不足之处,其行第应按《中山郎氏宗谱》为准,我至今未忘.

作者:郎文杰 (2011/9/22 20:55:20)   回复此贴
  回复:2008年鼠年版《郎氏通谱》序,中山郎七十一世.. 第 2 楼

2007年11月,镇雄县郎氏家族理事会考证组成员郎为焕、郎万财、郎为金、郎学文等四位宗台特来婺源拜祖寻根,令我感动.我与他们回访三处祖居之地,几次叙谈,他们也与其他族人见面,临别时合影留念.从《中山郎氏宗谱》中有关神保公一支,复印计41页,每页由我签名盖章,带返镇雄.他们将所带来的1996年镇雄《郎氏族谱》给我恭阅,委我保存.镇雄《郎氏族谱》中有些部分,可以补《中山郎氏宗谱》之不足.但神保公本身经历,却与《中山郎氏宗谱》大相径庭,而其子寿魁公、其孙瓒公均未载入,竟少了一脉相承的两代祖先.我深疑镇雄《郎氏族谱》有误.考证组成员谓将我的意见带回,提诸理事会研究决定.
        
        我还见到镇雄《郎氏族谱》载有郎人豪一篇序文,提到当年曾由先君提供婺源五十六世以后所定行第四十字(四十代),使我恍然回忆儿时我代父抄写回信情景,他们倆(我先君与郎人豪)曾通信多次,是先君看到当时有报纸登载(镇雄、毕节附近郎氏)的消息后,先写信去的.后来郎人豪未复函,先君曾作种种猜测,且疑其作古.往事如烟,而余烟尚存我脑海中,并未随风而去.
        
        2008年5月收到镇雄县郎氏家族理事会《江南老谱考证报告》和《镇雄县郎氏家族理事会关于考证组的决议.》我细阅后发现该《报告》中有几点与实际不符;尤其《决议》中否定‘两支’、‘两代’存在,更难赞同.经考虑后,于2008年7月寄出《复云南镇雄县郎氏家族理事会信》,信中提出,《报告》最好改写,《决议》还要复议.古人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意在力排众议,坚持真理.郎为焕宗台在短信中告诉我,郎德启理事长说要认真研读我这封信.时隔一年多,迄今未接他们复函,只好拭目以待.
        
        营口市郎文杰等年轻人,热心搜集郎氏资料,与我通信、通话多次.郎文杰等早有意编辑《郎氏通谱》.2007年4月,我曾从其所请,为《郎氏通谱》题字.2008年12月,他来访婺源并参拜屏山“郎氏宗祠”旧址,与部分族人见面.我俩聊了半天,并上网浏览,他看了《中山郎氏宗谱》并合影留念.可惜相叙尚短,我年事已高,对他所搜集资料,究未知其详,承他一再委我作《序》,我未便推辞,近来又电话催稿,其志可嘉,其意甚诚,只得勉尽绵薄,以报知己.我仍在应诊,管小药房,诊余浏览书刊,以期温温故知新,与时俱进,又写些医论、诗词、杂文等.自知时间精力有限,决定做的事要抓紧抓好.奈身居乡村,条件尚差,且对有些事看不习惯,这是不利于办事的.甚盼各地同宗写信或上网多多联系,使郎文杰搜集的资料,更丰富更详细,作为郎氏的一员,都应该各尽所能为《郎氏通谱》作些贡献.
        
        附加:如按《中山郎氏宗谱》旧制,世系须一脉相承,男丁要收录无遗.只此两条,目前各地(宗谱)或(族谱)已非易事.而编大型《郎氏通谱》更是难上加难.我个人意见,拟请郎文杰将所搜集资料,编成《郎氏源流支派人口备览》(第一集)或《郎氏源流宗族人口概况》(第一集)等较切合实际.另外,根据现行国家政策,增加郎氏女性名单.征求各地同宗发表意见.
        
        二○○九年十月,江西省婺源县,中山郎七十一世郎革成敬撰.
        



作者:郎文杰 (2011/9/22 20:55:38)   回复此贴
  重庆万州凤仪乡《中山郎氏族谱》序 第 3 楼

族谱付梓之事,搁置经年,而今终能如愿,幸甚矣!

族谱者,乃一族之兴衰荣辱史也,不可不祥查矣。

吾族十三世祖万珍公,为续谱之事,奔波劳顿半生,终能汇成此谱(老谱也,或曰珍谱),令人油然而生佩顿之情。然万珍公乃清代人,距今几百余载,珍公之身貌已不可瞻,仅心神驰往。之后族下各支,娶妻生子,育幼传宗,已不知几何也。

珍公之后者众矣,近几十载,吾郎姓各旁支人众,然族众散居各地,又因战乱迁徙,或生活奔忙,虽同宗同源,不能互通往来、相认相往也!致续谱之事无人能为之,实乃遗憾之至矣!

吾郎姓祖宗,何曾逊色他族。为官经商、耕作做工,各行皆有杰出者也。余幼时,常听祖父讲起先贤事迹,不胜枚举,余神往不已,至今常追思缅怀,不敢或忘。此等事情,皆应载于一册,以供后世景仰。然则光阴易逝,诸多荣耀已随时光流走,未能流传,使众孙不能记先贤盛事。况前贤已逝,后者相继老矣,序谱之事,刻不容缓矣。

寻根问祖,向为国人重视。然自经济建设始,众人奔忙于挣钱致富,不再过问之,续谱之事无人问津。而长居家中者,于学识受限,资历浅薄,不足服众,更不能登高一呼而获众人之应。且农作艰辛、人员散零,故族谱至今尚未完善。自珍谱续写之后至今,几百年空白无人知晓,若续族谱之事再拖沓,恐有断代之虞。

然则,族中亦不乏热衷族众大事者。盖闻吾族先贤,兴创公存谱,兴炽公、安发公、安寿公续谱。此皆以族中大事为重者,令人钦服。伯父家邦公,奔忙多载,终因不敌天年,早早撒手人寰,抱憾归去。族中有诸多先贤,亦为族谱之事操心半生,此等前辈,余所知者,皆为吾爷伯同辈中人也,然则文革、大跃进等社会因素,皆未成。故诸前辈有绩于世,有助于序谱之事,但终究未成大事而含恨离世。

伯父邦福公,操办此事已数十载也,凡奔波劳顿跋山涉水,皆不辞。终经旁征博引,遍访前贤,考证各旁支分族,汇成此谱,亦不失为前辈遗愿、族中众亲之慰矣,每念及此,余嗟乎邦福公之功不可没也!

夫族谱乃族之大事也,诸前贤之丰功伟业、义举功名、仁善贤良、纲常礼教皆可载入其中,为后辈涕临景仰。今能使家谱付梓面世,虽疏漏较多,但终为前贤心血所聚,令人心慰无限。余在后大半生当竭力再为完善补益之而寻访诸家,考寻碑志。后辈亦当为此尽心,他日若能汇成善本,当告慰诸先贤英灵,以籍逝者含笑。

逝者已矣,今人已尽其力,望后继者不畏险阻,多加考证,以期早善其本,切切!

此族谱之付梓,余不揣愚蒙,自承编辑、设计、题字、印刷等工作,限于学识,虽经一载余方完成,然则疏漏颇多,望行家斧正。

   中山郎氏十九代孙  郎 定 恒 沐浴焚香拜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癸未残冬于昆明


作者:533yyywcldh (2011/9/22 23:02:49)   回复此贴
  回复:2008年鼠年版《郎氏通谱》序,中山郎七十一世.. 第 5 楼

鄉乡有郒
鄉乡有郒
鄉乡有郒

作者:郎文杰 (2016/11/2 8:49:5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郎氏论坛  执行时间:2,59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郎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