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华夏炎黄始祖 炎帝 第 11 楼

炎帝行宫
插图:

 
  炎帝行宫是一处重要的炎帝遗存,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东北14.5公里的故关村。
  该宫建于村中偏南,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明代已有。坐北面南,单进院。现有正殿、午台、圣贤殿等。正殿三间,进深六椽,前殿悬山顶。院内现存,明、清碑四通。
  据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磐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现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几百余步也。”
[编辑本段]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以各自的伟大历史功绩,均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崇敬。
  据《周易》、《管子》等先秦文献的有关记载,以及长江流域包括湖南多处发掘考证的距今七千至九千年的古文化遗存表明,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为怡民情,日中为市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后在南巡中为民治病采药,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炎帝功昭日月,德泽后世。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特别是世代流传的炎帝率领众先民鏖战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典范。
  炎帝在神农时代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此而形成的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融合为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炎黄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有着对自己伟大民族和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炎黄文化已成为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爱国情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2001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炎帝陵基金会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类文化是影响和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既大胆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有益文化成果,又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此,我们要加强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弘扬炎帝的崇高精神,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国有3个炎帝陵争名分
  说到黄帝的陵墓,几乎全球华人都知道位于延安黄陵县。而与其并为中华始祖的炎帝陵墓却至少有三处,且在为究竟谁才是正宗争论不休。这三处分别是湖南省株洲炎陵县炎帝陵、陕西省宝鸡炎帝陵、山西省高平市炎帝陵。
插图:

由炎陵县申报的“炎帝传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炎陵县的支持者认为多处文献记载“帝崩于此”“崩葬茶乡之尾”的鹿原陂,此处是炎帝陵正宗;宝鸡的支持者认为“炎帝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是炎帝陵的惟一正选之地;高平县(现高平市)志记载的似乎只能说明炎帝曾巡游至此,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在争论中几乎无法与前两处抗争。


作者:安志民 (2009/10/3 19:18:02)   回复此贴
  回复 5:华夏炎黄始祖 炎帝 第 12 楼

炎帝神农故里
插图:


  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九龙山南麓。烈山冈峦起伏,树木葱茏,峭岩幽谷,清泉古洞,构成一幅风光旖旎、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九烈山岭由南向北依次为:钻断山、耕耘山、百草山、五帝山、三皇山、葫芦山、洞天山、登天山、寿星山。它们沿龙脉河一字儿排开,如九龙捧圣,奉侍着神农故里。
  古神农洞位于九龙山腰。为明朝万历年间随州知州杨存愚立;神农宫为三进四层宫殿式建筑,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粹于一宫。相传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具,教人使用;培育五谷,助民众温饱。后来,他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民族因而又称炎黄子孙。
  《湖北通志》载:“神农氏起烈山,为烈山氏,今随厉乡是也。”烈山又名厉山,因又作厉山氏。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厉山神农庙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几千年来,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烈山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神农洞位于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 
  神农氏为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作耒、耗,教民农业生产,给人治病,跋山涉水,不辞辛苦,遍尝百药。此“山高一里,下有一穴”,即其诞生所在。昔日穴口上建有神农庙,内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屡修屡毁,仅存神农洞。洞口“方一步”,洞内可“容数人立”,壁石凝苍显绿,极具古色。神农洞外,奇峰绝壑,翠屏壁立,山花烂漫,风景如画。现已辟为旅游区。
  
神奇宝贝炎帝

  从未知图腾中产生的传说中的神奇宝贝,据说住在火山周围,有洞悉人类心情的力量。
插图:




作者:安志民 (2009/10/3 19:18:35)   回复此贴
  回复:华夏炎黄始祖 炎帝 第 25 楼

中国人是蛇的传人吗?
癸巳年即俗称的蛇年。提到蛇,不少人觉得“不好”,甚至将十二生肖中的蛇改称为小龙。其实,蛇在早期中华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从开天地的盘古,到抟土造人的女娲,再到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在远古的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似乎一直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许应该算是蛇的传人。

  盘古——龙首蛇身

  女娲——蛇身人首

  有一个叫“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个神话说的是“盘古”这位中国式上帝创造了宇宙。盘古长什么样儿?据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中引三国吴人徐整著《五运历年纪》的说法,“盘古之君,龙头蛇身。”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盘古即是一条蛇神。

  盘古太虚幻了,史书和传说中也没有说他创造了中国人,中国人是女娲捏出来的,即所谓抟土造人。女娲,因此被视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女性人文始祖。

  女娲是什么样的神?原来也是蛇。

  这个说法许多古籍中都有,《列子·黄帝篇》称,女娲“蛇身人面”;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称,女娲“蛇身人首”;三国曹植《女娲画赞》称女娲“人首蛇形”。这样的描述算人还是蛇?当然算蛇,之所以有了“人面”,那是在远古蛇崇拜时期,古人将之拟人化了。

  女娲怎么造人的?《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这个记载的中心意思就一点,当年地球上没有人,是女娲创造了人。她怎么创造的呢?就是用黄土和泥,与现代的泥塑大师一样,将人一一捏出来的。唐代诗人李白也相信这个传说,其《上云乐》中称,“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既然说我们都是女娲造出来的,我们自然是“蛇的传人”。


作者:安志民 (2013/2/17 22:24:16)   回复此贴
  回复:华夏炎黄始祖 炎帝 第 26 楼

伏羲之母——感虫也而孕

  伏羲——雷神之子

  另一说法,女娲与伏羲结婚后孕育了中华民族。伏羲是中华男性人文始祖,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是亲兄妹,他们的结合实是原始社会血婚制的反映,与女娲一样,伏羲也是蛇身人面。

  伏羲、女娲蛇身人面的传说,在现代考古发现中也有反映。在安阳殷墟侯家庄1001号大墓中,曾出土一件特殊文物:一头两身蛇形木器,此木器虽然头部残损,但还是能看出大概,右留一横绘大眼睛,蛇身相交;双尾勾曲,跟后来的伏羲、女娲交尾图相似,推定这就是商代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以后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均没有脱离“蛇身”这一构思。如在出土完好古尸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所出土的帛画上的女娲形象,便是蛇身。

  在成都发现的一块东汉画像砖上,伏羲和女娲交尾图更特别,伏羲女娲紧紧交在一起,两人两臂间还有一个小儿,将伏羲女娲创造了人这种人文意境,表达得更清楚。

  伏羲到底是不是蛇?古籍上有说法。南宋罗泌《路史》注引《宝椟记》称,“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虫也而孕,十三年而生伏羲。”意思是,伏羲的母亲在华胥水边玩,与“虫”交媾,怀上了身孕,一直怀了13年才生下儿子伏羲。这里让伏羲母亲怀孕的“虫”就是蛇,自然伏羲是蛇之子。

  前秦王嘉在《拾遗记》中对此传说的演绎就更明白了:“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而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将伏羲之父具体到了一条“青蛇”,受孕时间则少一年,是“十二年”。

  伏羲的母亲名字也叫“华胥”,她到底是如何怀上伏羲的,《太平御览》另有一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伏羲)。”《太平御览》这句话引自古本《诗含神雾》,意思是华胥踩到一个神秘的大脚印怀孕的。这大脚印是谁的?从《山海经·海内东经》上可以找到答案:“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原来是雷神留下的脚印,这“雷神”就是一种被说成“龙身人头”的蛇。

  所以,不论什么版本的传说,最后都说明伏羲的母亲本为“蛇种”,与“蛇”交媾怀孕,才生下了伏羲。伏羲在传说中也被称为“雷神”之子。


作者:安志民 (2013/2/17 22:26:03)   回复此贴
  回复:华夏炎黄始祖 炎帝 第 27 楼

蚩尤原本为大虫

  中华民族被认为是炎黄子孙,即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后代。炎帝和黄帝传说中都是龙,可是若论他们母亲的出身,却不尽然。

  炎帝和黄帝是兄弟俩,据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晋语》中的说法,他们的父亲叫“少典”,母亲叫“有蟜氏”,即所谓“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一说,但有蟜氏原本是一条蛇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蟜,虫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则将之释为“毒虫”,蛇在中国古代便被称为虫,即《说文解字》中说的“它,虫也,从虫而长。”长长的虫就是蛇,毒蛇往往就是毒虫。炎帝和黄帝母亲是蛇,那儿子自然是蛇后代,即蛇的传人。

  退一步说,就算有蟜氏是蛇这一说法有点牵强,从黄帝、炎帝的父亲少典身世来说,也可以证明他是蛇的传人。少典是上面说过的伏羲和女娲之子。而伏羲和女娲本来就是一对蛇兄蛇妹,其后代自然是“蛇种”,故而《山海经》中说黄帝是“人面蛇身”。《说郛》说他是“龙身而人头”,这里的龙身实指“蛇身”。

  所以,黄帝部落使用了蛇图腾(后来变成了“龙”),公开宣布自己是“蛇的传人”。

  至于另一个不被看重的中华民族始祖、传说中的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也是一条“蛇”。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在战胜蚩尤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主体。黄帝先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之后蚩尤不服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成为天下之王。

  炎帝、黄帝、蚩尤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籍中有不同版本,《逸周书·尝麦篇》称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于是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山海经·大荒北经》又称,蚩尤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蚩尤被杀后,其统领的东夷、九黎等部族便融入了炎黄部族。蚩尤原本就是一条“大虫”。《说文解字》称,“蚩,蚩虫也。”既是“虫”,又还原到“蛇”上面了,“虫”就是蛇啊;蚩尤及其部落与炎黄部落一样,也是“蛇的传人”。


作者:安志民 (2013/2/17 22:26:5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7 每页5条 当前3/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2,179.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