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康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康氏论坛 >> 芳 名 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古今名人 第 11 楼

康海:
    (1475~1540),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康海受牵连而免职。归家后,以山水声伎自娱。
康海是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曾参修明宪宗、孝宗实录。擅长诗文、戏曲。为明“前七子”之一。著有《康对山先生全集》、《郮东乐府》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两种。
    《中山狼》被列为中国十大喜剧之一。《中山狼》取材于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讲述东郭先生救一只中箭逃命的狼,自己几乎反被狼所害的故事。通过对狼诡诈性格生动逼肖的本性的揭露,骂尽一切负国家、负父母、负师友的无耻之徒,同时嘲讽了迂腐的东郭先生“无所不受”的“仁心”,颇有深意,也在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本性和政治上的倾轧关系,并批判恩将仇报,讽刺世态炎凉,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全剧结构严密,曲文典丽,写景如绘,生动自然,具有爽直古朴的特点,剧中狼、老杏、老牛开腔说话,情态逼真,饶有童话色彩。又结合环境传情达意,情境交辉,有一定艺术价值。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奚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时有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康海也有诗,数量颇繁富,但多率直之作,比较粗糙,有《对山集》、《沜东乐府》等。此外,还著有《武功县志》,为简志名篇。


作者:122.94.211.* (2009/3/10 16:05:25)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今名人 第 12 楼

康有为:
   (1858~1927),南海(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易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等,世称“南海先生”。
    康有为出生在“世以理学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后来在龚自珍、魏源以来“今文派”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新学”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成为19世纪后期中国政治学术界一个突出的思想家和活动家。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利,清政府被迫接受割地赔款的耻辱,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请求拒签合约,提出“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其后,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反复申述和论证了他的政治主张。1898年6月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在光绪帝支持下,联合一部分帝党官僚,虽然力排旧议,锐意维新,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慈禧太后在是年9月21日发动宫迁政变,囚禁光绪,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百日维新”被打入血泊之中。
此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并在国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3年返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共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和张勋策划溥仪复辟,迅告失败。他在晚年完成的《大同书》中,描绘出一个东方式的乌托邦:“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还是清代“碑学”书法的积极响应者和亲身实践者,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他于1889年写成的《广艺舟双揖》(亦名《书镜》),是中国书学史上继包世臣后力倡碑学,并能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崇汉魏六朝之碑,对后世碑派书法的兴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好吟咏,还是一位相当有成就的学者。他始治《周礼》,继研《公羊》,着书立言,富于创造力,其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创作就,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代表诗篇《出都留别诸公》5首,对国家危亡的命运,表现得十分关切,意气豪迈。其政论文打破传统古文程式,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的先路。康有为生平著作甚丰,有人统计,达139种,主要作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南海先生诗集》等,此外《孟子微》、《康子篇》、《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中庸注》《春秋董氏学》、《日本变政考》、《欧洲十一国游记》等,也颇受近代学术界重视。


作者:122.94.211.* (2009/3/10 16:06:10)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今名人 第 13 楼

康广仁:
   (1867~1898),南海(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人,号右博,又号大中,康有为幼弟。自少不试举业,以为国家弱亡,皆因八股锢塞人才所致。他曾于浙江任小官,因厌恶官场黑暗而辞职,后协助康有为赞议维新。1897年他在澳门主持《知新报》,又经理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他对外主张联英,对内主张废科举、办学校为第一要务,专心教育志士,多培养实用之才,三年后可大行改革。“百日维新”中,他在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奏疏。戊戌政变后被捕下狱,言笑自若,他曾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临刑时犹言:“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康幼博茂才遗稿》。


作者:122.94.211.* (2009/3/10 16:07:0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3 每页5条 当前3/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康氏论坛  执行时间:7,605.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康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