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都县大成庄渊源暨“侍郎茔台”

    中华成氏网 2012年3月9日 成必渠


 

    大成庄原称盐城县大成庄。因县名改变,现称盐都县大城庄,是成公辛三的宗支后裔聚居的地方。


    一、庄形与庄容
    大成庄位于盐城直西约40多华里,在太平堤西半截偏东的北边,北距盐河2华里多,是太平堤内的大庄子之一。其庄东西长有500米,南北宽约125米。分为东、西两庄,中间有一方形面积的十亩空地,名为“界门荡”,成为将全庄成氏家族六个门头住户分开的界线:西庄是头门、二门和三门的住户;东庄是四门、五门、六门的住户。在庄子的两头,各有一个水塘,西庄水塘的面积较大,约20多亩水面,呈方形,景色较美,旧时被列入大成庄的八景之一,称为“西塘芦苇”。整个庄子的地势较高,民国二十年(1931)发生特大水灾时,未被水淹。
    全庄解放前约有80多户,其中东庄30多户,西庄50多户,只有四户半人家住瓦房。现户数增多,已全部住上瓦房。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庄有小杂货店5爿,豆腐店6爿,磨坊3爿,烧饼店1爿,肉案1爿,砻坊1爿,木行1爿。河内不断有船贩子,供应鱼、藕、荸荠和芋头等。龙冈镇挑担子的小贩,在天暖时每天早晨进庄卖蔬菜。总之,大成庄的经济一直比较繁荣。


    二、珍贵文物
    大成庄的珍贵文物是指“诰命”。是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五品以上的官用皇帝“诰命”授予称为“诰封”。在明代我三世祖按察御史宁可公和四世祖户部右侍郎成均公都受过诰封。我四世祖成均公曾有三次受诰封,第一次是在宣德二年(1427)以诰命授中宪大夫;第二次是在宣德八年(1433)以诰命授嘉议大夫;第三次是在正统三年(1438)已决定授予通议大夫,因成均公年老,皇帝遣归着医调治,未以诰命授予。前两道诰命,只有第二次的存在。这道诰命后人将其五个内容合并裱成一幅统一的与宗祠神台等长的条幅,每年清明节前三天全宗族举行大祭祖时,陈列在宗祠神台前的神几上,进行祭祀。祭祀后,原来由本庄十七世成夔公保存。在1947年转给一位族人保存。后来,却被这个族人盗卖了,说是在敌占区兴化城的北城门口被一位和尚买去了。至今下落不明。这道诰命的内容登载在新编的宗谱中。
    此外,我三世祖宁可公也曾受过诰封,在旧谱中,只有两条“诰赠”的内容,一是“诰赠”宁可公的祖父辛三公;二是“诰赠”宁可公的父亲文彬公。


    三、古 迹
    1.九公坟
    九公坟距今600多年,位于大成庄西北,北港河北,是我宗族一世祖辛三公、二世祖文彬和文彪公、三世祖仲谧、仲美和仲庆公、四世祖均用、均瑞和均实公等九位祖先的聚葬处,共有九座坟墓,故称九公坟。其中按察御史仲谧公是遵明代皇帝命令葬于此并遣台官参加御葬,享受“后祀乡贤”待遇。在1975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大同村少数人夜间盗挖了左边一部分坟墓,白天被制止。挖出的棺材板,经当时的公社有关领导调解,分给大成和大同两个大队的学校使用。主坟和右边的坟保存完好。
    2.侍郎坟
    侍郎坟是我四世祖明户部右侍郎成均公的坟墓,距今560多年,是遵照皇帝命令单独安葬的坟地。明帝派直隶知府参加葬礼,宣读御祭文,也规定死后享受“后祀乡贤”待遇。后来通称此坟为侍郎坟。坟高15米,屹立雄伟,甚为壮观。据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省府志辑中记载,清代曾被淮安府定为府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坟墓被挖平,旧时被列入大成庄八景首景,称为“侍郎茔台”。
    3.古井遗踪
    大成庄古时就用水井,现在遗留下来的痕迹有两处:一处在灵沟浜南半截东岸,向东两、三丈远的田堰上,有一高约60多厘米,厚约15厘米的石井栏;另一处在庄西大路向北约250米处的沟头顶子的水下,大旱沟水干枯时,人们曾看到过,该处名叫“洪家井”。这两井旧时被列入大成庄八景之一,称为“古井遗踪”。

作者:成必渠 发表日期:2006-6-17

 


分享按钮>>身家百亿的帆船教父-庞辉
>>各地湛姓(村落)地址及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