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氏家谱源流】中华成姓源流及现状

    中华成氏网 2013年11月6日 成瑞文推荐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中华成姓源流及人口现状


   第一个渊源: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女娲氏去世后,容成氏去世后,容成氏还曾为“王”,成为当时天下氏族“盟主”。
   在典籍《集韵》中,则认为容成氏是高阳氏八恺之一的“仲容之后”。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仲容之国”。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容成氏的传说已相当广泛。黄帝东迁涿鹿(中国河北巨鹿),容成氏为臣属,部落复迁回容城。关于大容氏,其踪迹已无法考据,但容成氏传至黄帝之臣的时代,则事迹较明。
   其祖先容成氏时,还没有族属。在史籍《穆天子传》中,记载有“容氏国”。容氏国在河北容城县。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曾和炎帝榆罔联合,与蚩大战于阪泉(中国河北怀来)、涿鹿(中国河北巨鹿)之野。容成子既为黄帝之臣,那么就必然跟随,氏族部落自然是早已迁居于汉朝时期所置的容城县 (中国河北怀来、涿鹿之南)。容氏国约建立于夏王朝。直到夏末商初,容氏国才迁至今河南修武县。
   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的成姓、容姓、 当出此族源。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的封地郕,属于以国名为氏。姬姓氏族以郕地之名为姓氏的,有两个几乎同时的分支,在姓氏形成上独一无二:(1)起源于中国山东宁阳。据《通志·氏族略》与《辞海》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中国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周庄王姬佗十一年(公元前686年),这个郕国与纪国由于阻挡了齐国向南部发展的途径,因此被齐襄公姜诸儿所灭,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2)起源于中国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几乎在与叔武封地的同时,周武王又将另一个王族,也分封在另一个郕邑(今河南范县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国。季戴郕国没有叔武的郕国命运好,早在叔武的郕国灭亡三十二年前的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这个郕国即被卫宣公姬晋所灭,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其中就有人去邑为成姓,世代相传。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之子成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个儿子名叫熊成虎,是楚国大夫。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灵王芈围(熊围)领兵围攻徐都,他的三个弟弟熊平、熊晰、熊弃疾联合发动了宫廷政变。众人按年龄长幼推老三熊平为王,老四熊晰为令尹,老五熊弃疾为司马。但因楚灵王从徐国撤军后去向不明,楚国郢都人心不稳,熊弃疾为了自己独掌朝纲。在农历5月己卯之夜,谎说楚灵王回来了,熊平、熊晰以为已到穷途末路,便都自杀了。次日,熊弃疾即王位,改名熊居,是为楚平王。楚平王当即下令屠杀楚灵王、熊平、熊晰的家族人等,特别说:“楚子谓成虎,若敖之余也,杀之!”因此史书记载:“楚杀其大夫成虎、怀宠也。”在这次楚国内乱的灾难中,熊成虎的子孙提前被家仆带走逃匿,得以保存,后其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成公之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宋微子之后有成氏。”春秋时期,宋国著名的“愚仁”君主宋襄公子兹父有个儿子,名王臣,史称公子王臣。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宋襄公逝世,公子王臣继位,是为宋成公。
   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芈頵 派令尹子玉率楚军讨伐宋国,宋军抵挡不住,宋成公紧急向晋国求救。晋文公重耳并没有直接与楚军冲突,而是以大军远攻当时楚国的盟友曹国、卫国,令尹子玉连忙从宋国撤兵去援救曹、卫两国,宋围遂解。宋成公在位十七年,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20年)逝世。继位的宋昭公子特(子德)给父亲上的谥号为“成”。在宋成公的庶支子孙中,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犨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春秋时期,晋国“三郤”之一的大夫郤犨的食邑于苦地(中国山西解县、安邑之间),号称苦成子、苦成叔、苦成叔子。周简王十二年(晋厉公七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19日,晋厉公最终除掉“三郤”。从此,晋国王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家族毁灭,晋国王族开始凋零,最终导致大权旁落于家臣势力,为后世的“三家分晋”之祸点燃了导火索。在郤犨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称苦成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成姓。

第六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记载,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南匈奴屠格部族多次被大将军卫青击败,俘虏被送入中原地区分散居住,其中即有按汉俗改汉姓为成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记载:(1)满族成佳氏,亦称程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苏完(中国吉林双阳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成姓、程姓、承姓等。(2)满族成尼氏,亦称承吉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中国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成姓。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的南蛮中有成氏,明朝时期云南广通县回蹬关有巡检司土巡检名 ,清朝时期岭夷盐井溪夷人姓成,当为中央王朝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运动中,被改为成姓。


   这就是网上比较全面的成氏源流论文,当代主流却是以姬姓文王第七子叔武为始祖的后裔居多,源于周岐,迁徙秦晋豫冀鲁,主望于上谷,乃至南方和世界其他各地。


    迁徙分布人口现状:
   成姓来源繁杂,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到2009年1月为止,中国成姓人口约八十八万六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国都(河南洛阳)附近、秦(中国陕西)、晋(中国山西)、齐(中国山东)、吴(中国江苏)、楚(中国湖北)等国有成愆、成回、成差、成虫乔、成连、成太心等人,血统溯源也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历史学界认为,成氏枝脉众多,是造成成氏族人在秦、汉以前即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两汉之际,成氏族人见诸史册者达数十人,多为仕宦者,其中以开陵侯成娩家族最为显赫,其子孙袭爵,绵延福泽。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氏族人在今河北怀来、河南濮阳一带形成大的聚落,并最终昌盛为成氏上谷郡望和东郡郡望,其不但族大人众,人丁兴旺,而且名人辈出,代有显达。这一时期的成氏族人不但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省份,而且已有成氏族人进入甘肃,或南下江东。如范阳人(今北京)成景儁为报杀父之仇而进入南朝梁,后得到梁皇帝的赏识而入仕,并定居今江苏南京。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成氏族人在南方已播迁到了今江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连广东省已有成氏人家。
   宋、元之际,成氏族人可以说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了。明初,山西成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成氏族人不但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可以说遍布长城内外了。成氏族人被认为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湖南省为多,到2009年1月为止,约占中国成姓人口的40%以上。


欲知更多成姓知识请点击:

http://baike.so.com/doc/6120071.html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郑树森杨华勇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奖
>>【成氏文化古迹】菏泽成家桥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