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氏姓氏渊源

    中华弓氏网 2012年11月30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黄帝嫡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起源》和《姓氏考略》的记载,远古时期黄帝嫡孙(一说第五个儿子)叫挥,被封于张(今河南濮阳)。
挥,号天禄,少昊(金天氏、青阳氏、穷桑氏、云阳氏、朱宣,挚)之子,与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是中国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颛顼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颛顼帝取弓长之意,赐挥张氏,史称张挥。
张挥一生辅佐颛顼,逝世后所葬之地改张为帝丘。帝丘是张挥生长、受封、得姓之地。
在张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弓氏,另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张氏,世代相传至今。弓氏、张氏同宗同源,皆是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1998年春,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在濮阳县重修了张挥陵墓。
张挥陵墓坐落于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东关,金堤以北、南环路以南,占地一千余亩,建有挥公墓、挥公碑、挥公像以及名人碑林、祭祀广场、展览馆等设施。陵墓为圆型,直径二十米,基座高两米六,土球高五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挥公像为红花岗岩雕塑,坐落在花岗岩基座上,像高三米三。挥公像手持弯弓,身挎利箭,目视前方,威武雄壮,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挥公像基座四面有四组线描图案,记述了挥公的功绩,分别是始制弓矢,射猎鸟兽,迎战共工,颛顼赐姓。
每年清明节期间,海内外弓氏、张氏、挥氏族人都要来张挥陵墓举办寻根谒祖祭祀活动。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古代官吏弓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弓人,就是制作弓箭及其配套设施的技师,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官职虽很小,但享受的待遇在历朝历代皆非常高。
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即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古代,弓有严格的礼制规范,不同的阶级等级和用途,有不同的弓,不得逾越。在典籍《周礼》中列举有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质;夹弓、庾弓以射干侯鸟兽;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
在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弓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弓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弓父,是弓射史、弓丈史的简称,亦称弓史,是在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专职负责计量衡的官吏,还辖有下士、徒、役等从属官吏。
在古代,“弓”是一种计量单位,用于数量、宽度、长度、容积的衡量。有两种基本情况:
⑴.是由天官府司管辖的弓父,负责周礼中射礼的督察与监管,亦称射侯史。
该弓父负责监理射侯之数。在典籍《周礼·仪礼·乡射礼》中就记载:“侯道五十弓。”侯道,就是诸侯们实施射礼之时的规则,史书记载:“六尺为步,弓之古制六尺,与步相应,而云弓者,侯之所取数,宜于射器也。”在典籍《周礼·天官·司裘注》中明确规定:“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
⑵.是由地官府司管辖的弓父,专职负责丈量土地,亦称弓丈史。
该弓父负责监理量地之数。在典籍《度地论》中记载:“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即三百弓也。”其“弓”后来成为一种专门丈量土地的工具,一直沿用到1962年。在史籍《西域记》中记载的“鼓小者闻五百弓”,就是二里半。
在弓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弓父氏、弓史氏、弓射氏、弓丈氏、射侯氏等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弓氏、史氏、射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宣公之弟叔的后代公孙婴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通州·氏族略》记载:“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
春秋时期,鲁宣公姬馁的弟弟叫姬叔,其后代为公孙婴齐,亦称仲婴齐,字叔弓。
公孙婴齐在鲁襄公姬午(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鲁昭公姬稠(亦名姬将,公元前541~前510年在位)执政时期任鲁国大夫,曾随鲁成公姬黑肱(公元前590~前573年)伐宋、郑二国,立有大功。
公孙婴齐还多次受命出使其他诸侯国,于鲁国有功,后受封世代为鲁国大夫。
在公孙婴齐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叔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弓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官吏弓工中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弓工中士,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仿照周礼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弓弩、甲胄、器械、旌旗、刀剑、御镫等的制作,官秩正二命(正八品),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其下辖有弓工下士、弓工徒者等官员。
在弓工中士中有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其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弓工氏,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弓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弓箭库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弓箭库使,是唐朝时期设置的官位,全称为“内弓箭库使”,隶属于东班诸司使管辖,没有什么实际职掌,只是一种具备为官之人而没有实缺以替时,称为弓箭库使,等到有官位空缺时予以拨选出任,就像有靶子了,从库中寻付弓箭射去,因称“内弓箭库使”,古称“迁转之阶”。宋朝时期沿袭了该官制。
在弓箭库使中,有许多正直耿介、不会上下活动者,只能呆在其中而不得实授,郁闷终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谐称寂弓氏、寂箭氏,后省简为弓氏、寂氏、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巴哩氏,亦称巴拉氏、伯力氏,汉义“弓、豌豆”,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费雅喀(今黑龙江南岸下游)等地。后有满族、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巴哩氏多冠汉姓为巴氏,赫哲族巴哩氏多冠汉姓为弓氏,满族巴哩氏多冠汉姓为弓氏、博氏等。

第八个渊源: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俄罗斯学者史洛克格罗夫(史禄国,S.M.Shirokogoroff)在1924年发表的《满族的社会组织》一书中记载:满族波勒氏,满语为Bere Hala,汉义“弓”,是十分古老的老满洲部族之一。该部族人数不多,有四个小分支,世居哲鲁(今黑龙江下游入海口地区)、库叶岛地区(今黑龙江入海口东部俄罗斯萨哈林岛)。
史洛克格罗夫所指的满族波勒氏,实际上是古老的赫哲族先民之一,不过很早即有东海女真民族引为姓氏者了,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
清朝晚期以后,赫哲族、满族波勒氏多冠汉姓为弓氏、薄氏、柏氏等。
得姓始祖:张挥、叔弓。

迁徙分布
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二十四位。
今河北省的武强县、衡水市,河南省的郑州市、平顶山市,陕西省的武功县、白水县北源乡弓家村,山东省的聊城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山西省的原平县、太原市古交市、吕梁地区的离石区等地,均有弓氏族人分布。

 


分享按钮>>弓氏字辈排行
>>弓氏家谱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