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刘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刘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昭穆已远信难凭 ——刘墉邳州认错祖(下
已阅:4849 / 回复:3(楼主)
昭穆已远信难凭 ——刘墉邳州认错祖
刘福后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即九世孙刘墉(从刘思源计算是十世)卒后10年其族重修家谱时,女性及移居外省、外地未入谱者不计在内,刘氏家族已繁衍十四代,其家族已有822人。
明谱的发现,不仅重现了世远年湮于史海的一段家族史、民族史,而且填补了刘统勋初立其诸城族谱时无法上溯考证的一段历史。 刘统勋在丙子年(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即其祖刘福迁移到诸城县250余年始创家谱,在凡例中说:
——吾家自前明弘治年间始祖讳福公迁诸城后,至祖讳恒公,家谱因遭兵烬,中间世次莫考。故列祖讳恒公为第二世。
——族谱刊于都中,丙子冬间,凡我族人有游宦他省及在家乡者,其新生男口名字家邮未及致,盖不谱载。……,盖未及载,容后纪——统勋谨识。
至此,诸城逢哥庄刘墉家族流源已经分明:
始祖——汉隶籍于莒。
先祖——后迁居徐州府砀山县大刘家村。
——元末,逃居东海当芦村。
刘思源——洪武三年,下旨迁民,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雀窝。后称草澗。
刘福——弘治年间(1488—1505年)又迁诸城逄哥庄(现属高密市)。
刘墉为刘福九世孙(刘思源十世孙)。
而官湖记载的“刘墉”:
始祖——汉朝刘邦后代。
先祖——刘开,沛县敬安刘闸。迁邳州议堂虎丘
——刘洪均迁官湖坊上。
刘凤——迁山东诸城逢哥庄。
“刘墉”为刘凤四世孙。
刘墉与“刘墉”先祖名字、来源地点没有重合、交叉点和共同处,前者选自日照明万历族谱及诸城刘统勋谱,后者选自官湖民国6年族谱。日照刘禄后人岂能在刘墉出生九十九年前先修好谱,等待这几个大人物到来。他们不可能未卜先知,哪个材料可靠,一目了然。
据此,已经清楚,刘墉父亲刘统勋首次修逢哥庄刘氏家谱时,据历史上“东海十八村迁日照”已有250年,刘家先祖是贫寒户,没有资料记载,家族资料多有流失、湮灭。刘统勋考证不出,称“中间世次莫考”。只以刘福为一世祖,刘恒为二世祖,留下疑案。刘墉根据传说寻根问祖,当时砀山和邳州同为徐州所属。他以为官湖坊上迁出不知所终的刘凤便是刘福,在邳州认错祖宗,所以开始官湖坊上刘氏坚决不认。后来这样大的朝廷命官前来祭拜,何乐而不为。
不料,二百五十年后,刘思源这一支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族谱又在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卜落崮村刘禄后人处发现。刘思源、刘福、刘禄、刘恒关系交代清清楚楚,日照草澗和诸城逢哥关系清楚。比刘统勋谱早一百多年,当然可信。况且官湖坊上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称过砀山县大刘村,也没有叫过东海当芦村,更不可能是日照喜鹊窝。再根据本文初笔者推算的刘墉年代世系,确认:刘墉认错祖了。
邳州刘氏本来为“青藜堂”,正是刘邦这一支,从“青藜堂”堂号分析,可能是同情刘邦儿子赵王刘如意的一支后代。因赵王如意幼年被吕后杀害,周勃、陈平铲除诸吕后,人们同情戚妃,安排一支继承赵王如意的宗祠,“青藜堂”是汉朝天子的后裔。邳州刘氏宗谱称他们是汉宣帝的后裔,最早定居沛县乡贤里。也完全说的通。汉代刘氏为国姓,天下刘以天子家乡丰邑为荣。而《日照刘氏谱》称他们这支刘氏“自汉隶籍于莒”。是“莒刘”而不是“丰刘”。看来这两支刘同姓不同宗。既然两支刘氏二、三百年来互有往来,又都姓刘,以刘墉错认为契机,搞好联谊,还是应该的。
作者:崔学法 (2008/7/29 20:14:04)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昭穆已远信难凭 ——刘..
第 1 楼
联系崔学法:pzcxf@sina.com
作者:崔学法 (2008/7/29 20:27:19)
回复此贴
回复:昭穆已远信难凭 ——刘墉邳州认错祖(下
第 2 楼
关于:小云南 山东登州府文登县鸭湾村
详情登陆:荣成都市网 鸭湾村话题 即可
作者鸭湾儿刘便是在下
作者:125.32.119.* (2009/4/5 10:23:11)
回复此贴
回复:昭穆已远信难凭 ——刘墉邳州认错祖(下
第 3 楼
值得一读,我把这篇文章集中在一起。
作者:221.229.180.* (2009/7/6 8:07:3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
1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5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刘氏论坛
执行时间:1,61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刘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