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寻根记

    中华龙氏网 2010年9月2日 龙湛周


零陵寻根记

龙湛周

 

 

      在世界民族之林里,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就有热爱祖国、景仰祖先的优秀传统。龙是中华民族所共同崇拜的民族象征,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龙姓后人,我为有汉光武帝刘秀称赞的“堪为世人师”,伏波将军马援赞扬的“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的祖先龙伯高而深感荣幸之至。

  三湘四水,人文蔚起;五月零陵,繁花似锦。2010年5月3日,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会在零陵柳子宾馆召开。受滕阳龙氏族人之托,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于5月1日晚搭上南去的列车,几经周折,于2日晚终于到达柳子宾馆,受到总会领导的亲切接见。

  次日早饭后,来自9个省、市、区的60余名宗亲代表首次聚集在始祖龙伯高墓前,祭拜先祖并合影留念。龙伯高(公元前1年-公元88年),名述,京兆(今西安)人,是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公元88年卒葬零陵西门司马塘(今零陵区徐家井办事处新建村),石墙围护,立祠建坊。龙伯高墓现已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近2000年。其间墓葬位置没变,历代史志有载,后裔祭拜不断,是湖南不可多得的古代名人墓葬,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统战价值。

  现在,在墓地,明、清时代所立的两方石碑尚在,三贤祠、石坊已荡然无存。伯高公孝悌于家,忠贞于国的敦厚本质被历代各族多方人士盛赞,堪为百世之师,千秋之范,万古之贤。自汉以降两千余年,山河变迁,国朝几易,即使是许多王陵皇墓都已经荒芜得几乎无法考证。但伯高公墓仍岿然独存,这是伯高公盛德流芳的功劳,也是仁人志士们感于其功德诚心维护的结果。

  下午,我们在柳子宾馆召开了文化研讨会。龙举高秘书长主持会议,零陵宗亲代表龙严荣致欢迎词,龙观生会长、龙庆棠会长作了讲话。我代表山东,对滕阳龙氏驻地经济、修谱及文化联谊活动作了汇报。龙熙辑秘书长作了会议总结,会议要求全体族人提高思想认识,把伯高公陵墓修好,动员宗亲尽心尽责为修缮祖墓尽孝心,完成我们这一代族人特殊的历史责任。会议充分肯定了湖南宗亲通过艰苦努力,于2010年3月29日把伯高祖墓前的房屋拆迁,购回了始祖陵地,结束了始祖有墓无地的历史。

  应国家文化部邀请,中华龙氏文化研讨暨宗亲联谊会将参与有史以来第一部龙氏史书《中华龙氏通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力争在《炎黄》杂志开辟“龙氏文化”专栏,谱写龙氏文化新篇章。

  整个会议洋溢着对始祖伯高公的敬仰之情。会上,看到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60多名龙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畅抒亲情,建言献策,共同学习和研究龙氏文化。作为身处北方山东代表的我,深感作为龙的传人和龙氏后代的荣耀。

  零陵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乃龙氏发源、繁衍之地。为了发挥中华龙氏文化的独特优势,湖南省文物局于2007年1月30日在《关于修缮龙伯高墓》的复函中,将墓地名为“德政陵园”。“德政陵园”是考证和研究东汉文化和零陵历史的重要文物古迹,成为一处融寻根祭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胜之地。

  通过寻根祭祖,从感觉上贴近了祖先,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真是桑梓谊重,骨肉情深。怀着仰慕先祖高风的心情,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同宗一脉的湖南族人,回到了善国大地。

  此文2010年7月27日发表于腾州日报(作者系级索镇港沟涯村乡医)
 


分享按钮>>台湾寻"荆"记(含本网使用指南)
>>家谱整理结硕果 文化世家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