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尉迟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尉迟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历史上的尉迟名人 第 6 楼

尉迟跋质那:
    (生卒年待考),于阗人(今新疆和田)。著名唐朝画家。

早年在隋朝作官,以善画而闻名,到了唐代仍享誉画坛,与其子尉迟乙僧并称为“大小尉迟”。

尉迟跋质那善画西域风俗及人物、佛像、宝树,尤擅画黄犬及鹰,当时印度佛教艺术传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昙摩拙义、跋摩便是对大小尉迟有重要影响的人。

在隋唐两朝,于阗都属中央政府管辖,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8年),唐设安西四镇,于阗为四镇之一。


作者:122.195.226.* (2008/10/23 17:05:17)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上的尉迟名人 第 7 楼

尉迟乙僧:
    (生卒年待考),尉迟跋质那之子;于阗人(今新疆和田),一说吐火罗国人。著名唐朝画家。

与其父尉迟跋质那皆以善画闻名,有“大小尉迟”之称。

活跃于唐朝初期,曾任宿卫官,袭封郡公。其父尉迟跋质那为于阗国著名画家,于隋时进入中原,人称大尉迟。

尉迟乙德好学典艺,博达技能,画承家学,二十岁左右画已出名。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于阗王因其“丹青奇妙”荐送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在位)授予宿卫官,后又袭封为郡公。

尉迟乙德善画人物、花鸟、肖像、佛像,尤擅壁画。

尉迟乙僧原是于阗王族的一员,其王推荐他来长安,时年约二十多岁。他生长在一个丹青世家,年青时,就具有很高的绘画水平。据唐朝时期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尉迟乙僧,贞观初,其国王以丹青奇妙荐之厥下。”可见他的来历不凡。

尉迟乙僧到长安后,初为宿卫,后封郡公。由于在绘画与促进民族团结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唐王朝的重视。长安的普贤堂是武则天的梳洗堂,而尉迟乙僧常在这里被召见,作壁画。唐代盛行一种屏风画,乙僧为作一扇其价“值金一万”,说明他在画师中的身价之高。

他创作过大量壁画,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后在长安光宅寺的东菩萨院内,画过《降魔变》等经变壁画;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前后。在慈恩寺塔下南门,画过以《千钵文殊》为题材的壁画;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后,在罔极寺(兴唐寺)绘制过壁画;唐景云元年(公元701年)左右,为安国寺画了壁画。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农历5月将尉氏住宅敕建为奉恩寺,他便把于阗的亲族供养像,画在这个寺内。

他经过洛阳大云寺时,又画了菩萨、净土经变,婆叟仙、鹰犬等题材的壁画。总观他的画作,形式多样,肖像,民间风俗、神话、宗教故事、以及花鸟等无所不工。

尉迟乙僧承其父法,善于绘制壁画,擅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多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其画构图宏伟奇异,复杂多变,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与中原地区传统画法相结合,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又长于色彩晕染,沉着浓重,有立体感,人称“凹凸画法”。所画人物生动传神,身若出壁。

他画中人物的形象都是以西域人为模特儿塑造的。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里说:“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象,非中华(指中原)之威仪。”所谓功德人物,有的指吉祥天女,有的指供养人;所谓皆外国物象,无非是说不似中原人物模样罢了。他的画幅,构图雄伟,匠意极险,具有新奇的魅力。他画的《降魔变》,是一段生动的佛教故事,描写释迦牟尼得道前与魔王波旬作斗争的场面,情节十分复杂。《唐朝名画记》记载说,他画的《降魔变》千怪万状,实奇纵也。”这里说的“千怪万状”,不仅包括有魔鬼、刀、剑、怪兽和魔女在内的完整场面,并且有奇特纵阔的图景,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各具情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段成式的《京洛寺塔记》里,也有描写,说:“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及险,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汤垢在《画鉴》里分析其特点:“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是说看去凸出画面,但用手一摸却是平的,与印度的线染合一的壁画,风格是不同的。

他的线型,具有中原传统,“笔迹洒落,有似中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得更为具体:“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看来,尉迟乙僧,既发挥了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又不拘泥于本民族的画法,做到转益多师,具有创造精神。至此,中国画吸收域外影响,又增添了特殊的一页。

他多次画过的《西方净土变》的壁画,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布陈活泼,喧闹的乐舞,数百人在装饰着花树禽鸟的七宝莲池周围,交织着庄严皎洁、花团锦簇、气象万千,没有五浊烦恼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使不懂佛教的人们也能理解这是一幅反映生活的画卷。在画中的婀娜多姿的舞蹈,正是在长安、于阗、高昌等地朝夕可见的景象。他的以现实风俗故事和肖像为题材的作品,更具有现实意义。

乙僧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技艺较高的伟大国画家。传世作品有《番君图》卷,现被收藏于比利时人斯托克莱处;《龟兹之女图》卷,现被收藏于比利时人贝伦森处;《天王像》现被收藏于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其艺术活动在唐贞观、景云间,年九十余岁时尚健在。

宋朝未年的周密在所著的《云烟过眼录》中,记载有尉氏的龟兹舞女图,当时从西域传入长安的舞蹈很多。如胡旋舞、胡腾舞、骨鹿舞等。其画迹还有《降魔》、《变相》等壁画,作于东都寺院,著录於《京洛寺塔记》;《六番图》、《婆罗门图》、《外国宝树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其兄尉迟甲僧亦善画。


作者:122.195.226.* (2008/10/23 17:08:02)   回复此贴
  回复:历史上的尉迟名人 第 8 楼

尉迟凤岗:
    (公元1903~1937年),字敏鸣,山西朔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二十一旅副旅长,抗日英烈。

尉迟凤岗自幼为人正直,颇有燕赵义士风采,好打抱不平,疾恶如仇。青年时代,他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腐败无能,投身军旅,考入步兵专科学校学习。他学习认真,军事训练中吃苦耐劳,多次考试成绩均为优良,深受校方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赞赏。

尉迟凤岗从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后,到部队担任排长,他善于带兵,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深为士兵所拥戴。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旦足智多谋,处理情况果断,依战功逐步擢升为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尉迟凤岗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兼第四十一团团长。当他得知日寇发动大规模的全面的侵华战争的消息后,立即请缨上阵,要求率部与日寇决一死战,杀敌立功,以报效国家。不久,陆军第七师奉军事指挥机关命令北上作战,到达河北省涿州一线援助华北战场上正在浴血奋战中的中国抗日军队,并阻击侵占中国北部重要城市北平、天津后又沿平汉路南下的日本侵略军,以保障我后援大军集结保定,作好与南下日寇决战的准备。

1937年9月22日,尉迟凤岗接到上峰命令,要他火速率部到满城县布防,做好迎击日寇进攻的准备。此时,日寇已在华北稳住阵脚,并在获得大量援兵后,分别沿平汉、津浦、平绥路大举进攻,各地战况异常激烈,瞬息万变。

当尉迟凤岗率部行经保定附近董村时,与大批日寇突然遭遇,双方互相射击,混战成一团。尉迟凤岗临危不惧,镇定如常,火速指挥部队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掩护全旅主力从容应战。这时,敌情尚不明了,旅长不在部队,尉迟凤岗勇敢地担起了指挥作战的重任,指挥部队打退了日寇多次的进攻。

不久探明,当面敌人系南口战役后向南推进的日寇主力师团,尉迟凤岗奉令率部坚守阵地,阻击敌人,掩护这一地区其他友军迅速转移。尉迟凤岗临危受命,他自知敌情严重,形势万分危急,但却毫不畏惧地接受了阻击任务。他亲临前线,鼓励抗日将士勇敢作战,杀敌立功,誓与阵地共存亡。

这时,日寇主力部队在密集的炮火和装甲车火力的掩护下发起疯狂进攻,将士们凭借高昂的士气,简陋的工事抵抗,拼死厮杀,战况惨烈。在激战中,尉迟凤岗亲临前线,身先士卒,率领抗日将士奋勇杀敌,不幸在战斗中身中数弹。他咬紧牙关,裹好伤口,继续指挥战斗,不肯退下战场,后因流血过多,壮烈殉职。


作者:122.195.226.* (2008/10/23 17:09: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 每页5条 当前2/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尉迟氏论坛  执行时间:52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尉迟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