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第 36 楼

碱性食物更健康?
浏览次数:6 日期:2014年11月5日 22:09

碱性食物更健康?
  实际情况:又一个偷换概念的养生骗局
  营养学家:食物对人体酸碱度影响甚微
  碱性食物更健康、碱性食物可防癌、吃碱性食物生男孩……
  当一种养生方式备受追捧,再沾染上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就会衍生出各种神而又奇的“好处”来。事实上,这些都是养生快餐化年代产生的“营养垃圾”。
  营养学专家告诉记者,碱性食物对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多有裨益,但这跟食物的酸碱度没有多大关系,其好处在于被归类为“碱性”的食物普遍含有现代人所缺乏的营养物质,食物的酸碱度本身对人体酸碱度及健康影响甚微。

  燃烧所剩物质决定酸碱度
  呈碱性食物吃进体内也可变酸性

  如何确定一个食物的酸碱度?可能有人会异想天开地认为,用酸碱试纸接触食物的汁,看看试纸的颜色便知。事实却出乎多数人的意料。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林秀红医师告诉记者,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之后的灰分的酸碱性来区分的。灰分溶于水后的酸碱性与其中含有的矿物元素有关,如含硫、磷较高的呈酸性,含钾、钙较高的呈碱性。按照这种理论,肉、蛋、谷类、植物油属于“呈酸性食物”,水果、蔬菜、牛奶、菌藻类等属于“呈碱性食物”。
  食物本身是酸性或碱性,不代表摄入体内的PH值是一定的。林秀红说,多数碱性食物摄入体内表现为碱性,但也有的碱性或降低,甚至变为酸性。以牛奶为例,钙离子燃烧之后的灰分,遇水生成氢氧化物,是强碱。可是在人体中,90%以上的钙都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碱性虽强,却体现不出来。
  同理,肉类属于呈酸性食物,其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在我们体内则大部分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并且是很多生物碱的中心原子,那么在体内它可以起到提高pH值的作用。肉本身是酸性的,但多数进入体内的酸性很小,甚至变为碱性。
  因此,从食物燃烧之后的成分来推断食物在人体内的酸碱性是不合理的。这种酸碱度划分的方法,从营养补充的角度讲,意义并不是很大。

  食物跟胃肠消化没啥大关系
  调节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器官主要是肺和肾

  食物进入体内会表现为一定的酸碱性,人体也有一定的酸碱度。调节人体体液(血液)酸碱度的器官主要是肺和肾,跟主消化功能的胃肠道没有多大关系。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的体液(血液)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PH值是非常稳定的,在7.35-7.45之间,即呈弱碱性(PH 0-7为酸性,7-14为碱性)。”林秀红说,人体血液本身就是一种缓冲溶液,通过在肺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在肾脏进行过滤等,保证PH值的稳定。这两个脏腑才是影响PH值的关键,食物对人体酸碱度的影响微乎甚微。
  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糖尿病血糖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体液PH值被改变至超出正常范围。不管是过酸(即“酸中毒”)还是过碱(即“碱中毒”),都对身体健康不利。要提醒的是,“酸中毒”与“碱中毒”多是病理性的,与食物的摄入没有关系。
  因此,也不存在碱性食物能改变体内酸碱环境达到什么益处,或者酸性环境更有害处之类的说法。

  “碱性食物更健康”是偷换概念
  食物养生靠的是营养物质,非酸碱度

  为什么“碱性食物更健康”的概念可以流行起来呢?林秀红说,这是一种偷换概念。
  “呈碱性食物”中,水果、蔬菜因为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现代人大鱼大肉饮食在营养上起到平衡的作用而非食物的酸碱度本身对人体有多大的影响。
  当然,呈酸性食物也并非不如呈碱性食物。如作为主食的谷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虽然对于糖尿病人需限量,但仍然应作为他们每天的主要能量来源;还有肉、蛋类,是我们摄取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即使是肥胖或血脂高的人也可适量摄入,单纯靠牛奶是无法保证每天足够的蛋白质摄入的;而植物油能量虽高,却能提供我们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也是我们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吸收的重要介质。
  各类食物对我们的健康各有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林恒华)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22:38:07)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第 37 楼

素食更健康?
浏览次数:6 日期:2014年11月5日 22:13

素食更健康?

绝对素食易缺乏维生素B12、D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度食入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可能会催生许多疾病。爱美的年轻人担心肥胖,开始了素食历程;由于各种原因,许多老年人也对素食情有独钟,甚至终年不吃荤腥。
  长期吃素是不是真的更健康?
  
  ◎绝对素食者:  维生素B12、D摄入量少,铁锌钙利用率低
  
  素食者由于不吃畜、禽肉类(包括肥肉、内脏和皮),与非素食者相比,膳食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摄入增加,从而起到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作用,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脂肪含量低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能更有效地减少血葡萄糖水平。相反,非素食者如果进食过多的动物性食品,会增加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痛风)和肾结石等风险。研究证实,长期进食含饱和脂肪多而纤维素少的“红肉”(如畜肉),还会增加患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然而,素食者同样面临一定的营养摄入不足的风险:
  1.由于维生素B12仅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所以长期素食但不补充维生素B12或强化食品,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会降低,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甚至虚弱、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神经紊乱。
  2.素食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较低,其吸收又受高纤维素影响而大打折扣,如果日晒不足,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质软化病。
  3.由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低,发生铁缺乏的危险性大。
  4.受膳食纤维、植酸和草酸等影响,素食钙和锌的利用度低。
  
  ◎素食巧搭配  也能补充营养不足
  
  虽然素食者减少了肉类摄取,但只要能选择多样化菜式,一样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1.尽量选择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燕麦片、糙米等粗粮,代替部分白米饭和精白面制品;多选择强化维生素D、B12、钙、铁和其他一些营养素的谷物;
  2.多选择豆类及制品,既补充蛋白质和钙,又无胆固醇过高之忧;
  3.腰果、核桃、杏仁等坚果富含蛋白质、铁、钙等微量营养素,但此类食物脂肪含量高,应有所限制;
  4.蔬菜种类多样化,尤其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南瓜、胡萝卜、马铃薯、西红柿和阔叶菜)和海洋植物(海藻、裙带菜等),以提供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A、C、钙、铁、碘等多种微量营养素;
  5.可选择由大豆蛋白和麸质(小麦蛋白)制成的低脂肉类似物,尤其强化营养素(如维生素B12)的产品;
  6.乳蛋素食者不宜过多摄入奶酪、奶油、全脂奶和蛋类,以免胆固醇过高和肥胖;
  7.植物油、蛋黄酱、沙拉味调料、人造黄油等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但增加膳食热量,应适当限制;
  8.素食应掌握清淡、少盐、少糖的原则,快餐食品(如薯条)、糖果、软饮料和焙烤甜点(蛋糕、饼干和馅饼)等高脂高糖食品对身体健康不利;
  9.减少餐中饮茶和咖啡,以免影响膳食铁、钙等吸收;
  10.素食者应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2补充剂。   (陈超刚 袁智敏 林恒华)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22:39:04)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第 40 楼

中药零食吃错 不补身反致病
浏览次数:6 日期:2014年12月25日 22:23

中药零食吃错 不补身反致病
  阿胶枣、龟苓膏、凉茶饮料、茯苓饼、薄荷糖……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养生保健的关注,很多零食也开始与有保健功效的中药“联姻”。但是,零食作为日常生活空闲时间的饮食小品,本就不宜多吃,含有中药成分的零食,更要有所讲究,不能吃得太随意,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阿胶枣:滋阴养血  胃热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如果你经常逛超市,会见到一种枣子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女性朋友,这种枣的特别之处就是配有阿胶。由于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女白领都会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一两袋,作为营养零食食用。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刘万里副主任中医师指出,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枣子、尤其是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患者或者消化不良,多吃还容易上火,所以,阿胶枣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过7颗,适量就好。

  龟苓膏:清热排毒  胃寒及孕妇经期人群少食

  龟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零食,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
  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药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很受年轻人喜爱,也是一些老年朋友喜欢吃的中药保健零食之一。
  有些人整日忙于工作,尤其坐班族,缺乏运动,饮食上又疏于科学调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对于一些爱美的青年们而言,最难过的还是会引发“面子问题”——痤疮。这类人还是比较适合食用龟苓膏的,但是一般一星期吃个两三盒就差不多了。
  刘万里提醒,龟苓膏不宜多吃,这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一种说法认为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孕妇和月经期的人群也不宜多吃。

  凉茶:清热降火  手脚冰凉胃寒者少喝

  古时候凉茶一般是夏天消暑的佳品,但是如今几乎成了一年四季的中药类保健饮品。为什么呢?主要和大家的饮食习惯和体质变化有关。比如很多市民喜欢吃辛辣饮食还有烧烤,但是又怕上火。怎么办呢?有降火作用的凉茶自然成了这些人的首选饮料。此外,由于工作繁忙,不少人有熬夜加班的习惯,这“夜猫子”做久了,体内的“火”也就被逼出来了,这个时候,凉茶似乎又成了应急饮料。
  但是凉茶终究还是中药性质比较浓的茶饮料,不能拿来当水喝,喝多了或者不适合喝的人喝了,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损伤。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目前市面上的凉茶主要成分大都含有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有清热除湿、滋阴去火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等症状。但是手脚容易冰凉、胃寒、阳虚、大便经常偏稀的人尽量少喝凉茶,以免加重原有症状。

  薄荷糖:清咽利喉  阴虚及气虚类人群少食

  经常抽烟的人为了缓解口中的异味,一般在兜里会备一些薄荷糖。对于需要提神醒脑的上班族而言,薄荷糖更是经常食用的零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薄荷其实也是一种中药。
  南京自然医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王城生秘书长介绍说,薄荷糖中的薄荷,土名叫“银丹草”,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正宗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质,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有助于缓解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病症。但是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比如《本经逢原》中说,多服久服(薄荷),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本草从新》中说:(薄荷)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茯苓饼:健脾和胃  血糖偏高者少食

  约800年前的南宋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在其所著的医学专著《儒门事亲》里,对一种食物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这就是茯苓饼的雏形之一。由于蜡煎的茯苓饼口感不是很好,到了现代,制作茯苓饼主要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郭海英教授介绍说,茯苓饼利水渗湿、健脾和胃,还能宁心安神。有助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由于茯苓有利水的功效,对于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觉得茯苓饼偏甜,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茯苓饼里添加了蜂蜜、白砂糖等原料的缘故,由于含糖量往往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最好少食或不食。

  酸梅汁:生津敛肺  发热及肠炎初期患者慎食

  酸梅汁是中国传统的消暑饮料,是很多人同年关于夏天的美好记忆:一到夏季,家里的大人会买来乌梅自行熬制,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非常清凉。如今,很多饮料生产商也开始生产酸梅汁,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保健饮品。
  王城生秘书长介绍说,酸梅汤的主要成分乌梅里的柠檬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一般来说,乌梅具有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如《本草新编》记载:“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但是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人群忌食乌梅,菌痢、肠炎初期的患者也需忌食乌梅。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孕妇产前产后最好也不要吃。

  黑芝麻糊:润脏美肤  慢性肠炎及腹泻者忌食

  黑芝麻糊也是民间传统的养生零食,有滋养身体、补充热量、乌润头发等作用,因为有保健作用而且香浓可口,是很多脑力劳动者必备的办公和学习搭档。
  王城生秘书长介绍说,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很多爱美女性的最爱。黑芝麻糊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维生素E、维生素B1的作用参与下,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黑芝麻含有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但是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需忌食。 (杨璞 于丹丹)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22:42:21)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第 41 楼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浏览次数:6 日期:2014年12月25日 23:02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当今,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吃出来的疾病”日益增多,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内分泌紊乱等病。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并向低龄人群蔓延,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从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把其中“饮食养生”内涵总结如下。

  谨和五味——各种食物搭配合理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曰:“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所以说,要“吃出健康”就应以“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要营养;以“李、杏、枣、桃、粟”五果为辅助;以“犬、羊、牛、鸡、猪”五肉为补益;以“韭、薤、葵、葱、藿”五菜为补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搭配合理食用,一般荤素搭配比例为1:2,防止偏食,保持营养均衡。
  
  食不偏嗜——各种口味适当调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指出藏人体阴精的五脏,容易因为偏嗜饮食五味而受到损伤。并指出味过于酸,会导致“脾气乃绝”;味过于咸,会引起“心气抑”;味过于甘,容易引起“肾气不平”;味过于苦,会发生“脾气湿滞”;味过于辛,可导致“筋脉衰败”。这说明饮食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因此,小心调和、搭配饮食五味时,就能够营养充沛,筋强骨壮,身体健康。
  
  食不过量——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指出饮食摄入过量,就会损伤胃肠道,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长期过食肥甘厚味等高热量食物,就会引起疔疮类病变。因此,吃饭应做到七、八分饱,一日三餐热量合理搭配,早饭:午饭:晚饭之间的热量卡比约为4:4:2。
  
  食无所犯——食不贪杂,勿犯禁忌

  每餐的饮食不可过杂过多,即“食不欲杂”。也就是一餐吃的食物样数不要过多。所吃食物之间不要犯饮食禁忌。例如:猪肉忌生姜、荞麦、葵菜、梅子、马肉、驴肉等;羊肉忌梅子、小豆、荞麦、猪肉、醋等;犬肉忌菱角、蒜、鲤鱼等;牛肉忌黍米、韭菜、生姜、粟子等;鸡肉忌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兔肉、鳖肉等。
  
  食知所宜——食应节气,寒温适中

  《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无论是吃的食物,还是喝的饮品,要做到不要太灼热,也不要过于寒凉,应该寒温适度,这样才能保持正气不受损伤,也不会导致病邪入侵。
  每个人都应遵循:“合理膳食、服食方便、作用温和、安全可靠、保护胃气”,真正做到“吃出健康”,以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据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22:45:25)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安氏通谱》編纂简介 第 42 楼

餐桌多三样 身体更健康
浏览次数:6 日期:2015年1月16日 22:32

餐桌多三样 身体更健康
  营养膳食不能只讲究数量,不讲究种类,营养专家提示,普通家庭的餐桌上普通缺少海藻类、野菜类、虾贝类食品。2015营养计划,赶快把这三种健康食物也列入其中吧!

  加点“海菜”补营养  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

  现在我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但很多都是数量多,种类少,在我看来,很多内陆家庭的餐桌上都缺少“海菜”,即裙带菜、石花菜、海白菜、海带、紫菜等海藻类食品。
  “海菜”最大的特色就是低能量,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因为生长在海里,其中的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也很高。虽不及鱼虾等水产品吃起来有滋味,但从中一样能品尝出鲜美的味道。而且,裙带菜等海藻类食品中富含海藻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促进等多种生理活性。平时,应该让餐桌多吹吹海风,日常膳食的基础上用凉拌裙带菜代替普通凉菜,做汤撒点优质紫色等。

  推荐菜品:凉拌海发菜  让餐桌经常撒点野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胡鹏:

  让餐桌经常撒点野,就是倡导大家在不同的季节适当吃些健康营养的野菜。相比于普通蔬菜,很多野菜的口感都比较奇怪,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气味。野菜长在山野之中,没有施用过化肥,污染也较少,顺应季节生长,可谓是天然食物。

  推荐菜品:鱼腥草拌嫩蚕豆  每周一次贝类食品
  国家二级营养师王月秋:

  以前总认为贝类食物不好预处理、操作复杂,有了孩子后,为了给孩子补充钙、锌等营养物质,我才开始关注它们。
  相比于其他肉类,贝肉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均是不饱和脂肪酸。
  最重要的是很多都富含微量营养素,如生蚝富含锌元素(71.2毫克/百克),牡蛎、扇贝、蛏子干等富含钙元素。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22:47:4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6 每页5条 当前8/10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7] [8] [9] [10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2,427.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