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安氏当代人物录】聘任分会正副会长秘书长.. 第 78 楼

立秋养生 首要还是防暑 “秋膘”贴太过小心秋后发福
浏览次数:5 日期:2015年9月25日 22:23

立秋养生 首要还是防暑

“秋膘”贴太过小心秋后发福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虽说立秋以后,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但并不意味着气温会马上降下来。昨(12)日是末伏第一天,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中医专家表示,此时暑气还未消退,养生要注意清热解暑,“贴秋膘”也要注意正确方式,以防贴过了秋后“发福”。

  A  立秋后还有一伏  小心“秋老虎”防止中阴暑

  照理说,“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告别尾声、凉爽的秋天来临。不过,今年“三伏天”共有40天,末伏从昨日开始,为10天。虽然上周已过了立秋,但秋后还有一伏,“秋老虎”威力十足。

  “立秋要防止中阴暑。”中医专家张骊解释说,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体的毛孔是张开的,如果突然受凉,毛孔便会骤然关闭,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从而中暑。立秋前后,天气依然十分炎热,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都有空调,而且温度调得很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另外,立秋时节,遇到台风降雨,突然降温,受到阴寒之气侵袭,也是诱发中阴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预防阴暑的发生,不可过于贪凉。

  这段时间暑气仍盛,专家建议老年人别太节省,不妨开空调降温,当然空调温度可适当设置高一些,使用空调最好每两三小时换气通风一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张骊建议,老年人高温天尽量减少外出,最好别外出晨练,改在空调房里动动,最多在晚上太阳下山后散散步,注意少量多次,及时补充水分。

  B  养生需防温燥  饮食以清热养心为原则

  虽然立秋后气候有逐渐转凉趋势,但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当延续暑天饮食,平时可多吃些薏仁粥、荷叶粥、凉拌苦瓜等消暑健脾的食物。但要注意,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少吃西瓜、梨等性味寒凉的食物,多食可能伤及脾胃。

  张骊表示,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温燥容易“动血”,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张骊提醒,最近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C  贴秋膘要注意  贴太过了,秋后易“发福”

  民间一直有立秋“贴秋膘”的习俗,专家也表示,适当地“贴秋膘”确实有助于恢复体力。“但若吃得多、动得少的话,很容易秋后发福。”张骊建议,“贴秋膘”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一般人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刻意进补。

  而且,中医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可以多吃一点。

  “超重肥胖者慎贴膘。”专家表示,肥胖本身就是种疾病,同时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可以适当贴膘。

  吃些薯类,如山药、芋头等。用薯类适当替代精米白面,可以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

  健康提醒  “秋膘”贴不对  易导致这些病  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李海聪主任告诉记者,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导致的疾病。“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立秋食谱  花生拌芹菜

  材料:花生米、芹菜、卤菜用料、凉拌调理。

  做法:将花生和卤料放在锅中同煮,小火煮30分钟,捞出待用;芹菜切段焯水,捞出后用凉水冷却,再和花生米一同加入调味料搅拌。

  功效:芹菜具有很多保健养生作用,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具有镇定安神、防治三高、清热解毒和治疗便秘的作用。而花生具有益气补血、补充人体蛋白等作用。

  薏米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山药、薏米、枸杞、姜和调味品。

  做法:将提前浸泡好的薏米和排骨一同炖煮,需要炖25-30分钟,薏米和排骨才能熟透;薏米和排骨一同煮烂后,加入山药,再煮10分钟加入枸杞,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润肺、润泽皮毛等作用。并且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湿热痰滞和皮肤粗糙者。 ( 王诗韵)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14:55:57)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当代人物录】聘任分会正副会长秘书长.. 第 79 楼

“苦夏”过后 胃口越来越好 如何“秋补” 这里大有学问
浏览次数:5 日期:2015年9月26日 22:34

“苦夏”过后 胃口越来越好

如何“秋补” 这里大有学问

  初秋时节,天气渐渐变得凉爽,人体也舒适了许多。和“苦夏”相比,人们的胃口也有所改善,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恢复正常,特别是消化系统功能日渐增强、食欲增加。这个时候,合理的膳食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如果吃法不对,反而会有损健康。中医专家戴明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错误吃法”,并提醒读者如何正确“秋补”。

  这些吃法有损健康

  不吃早餐:降低工作效率

  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减肥,经常节食,即使在食欲增强的情况下,也用意志强迫自己节食,导致一定时间内,人体所需营养供应不足。

  另外,早晨需要上学的学生或受上班时间限制的工薪人员,常有不吃早餐的。一次、两次不吃,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营养学研究证明,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一夜酣睡,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储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时就消耗殆尽,而人脑的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一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早餐如及时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吃得过多:加速脑动脉硬化

  天气凉爽后,人们胃口大开,有时会“刹不住车”,一鼓作气吃多了。大量进食后,胃肠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务不得不增加血液供给,这样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组织和大脑的供血就会相应减少,特别是大脑,它不能储存能量,所以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直接影响到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感到困倦。

  新近的研究资料还显示,若长期饮食过饱,可加速脑动脉硬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因此,戴明珠医生提醒大家,无论男女老少,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吃得太油腻:增加心脏负荷

  偶尔摄入过多脂肪对身体并无大碍,但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摄入过多脂肪,就会使本已超标的血脂更高。由于血液中的血脂偏高,从而导致血液的流速下降,供氧功能降低,而心脏也会代偿性地增加收缩力。这时人不但容易困倦,而且稍一剧烈活动还会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加重疲劳感。

  吃太多海鲜:使人昏昏欲睡

  入秋后,随着伏季休渔期的结束,各类丰富的海鲜食品出现在市场上,令人食欲大动。

  但是海鲜中富含谷氨酸钠,它也是味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它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进而转化合成δ-氨基丁酸。δ-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如出现狂躁或者抽搐。但是生成过多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昏昏欲睡。

  戴明珠表示,一次吃太多海鲜,还有引起痛风的危险。

  大喝酸性饮料:加重疲劳感

  随着气候变得凉爽,许多怕热的人又回到了运动场上。人体经过剧烈或大量运动之后,体内便会积累较多的乳酸,此时大量喝酸性饮料,就会使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人疲劳感加重。这时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为最佳。

  医生教你均衡“秋补”

  保健养生多吃鱼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是刚经过炎夏,人的肠胃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

  很多人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

  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豆浆、鸭蛋、橄榄、核桃、糯米、蜂蜜等。

  养阴首选蜂蜜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进入秋季,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中医认为,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种非常好的能量补充品,对于缓解疲劳效果显著。

  适当吃点桂圆、西洋参

  桂圆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研究还发现,桂圆对子宫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适当地多吃桂圆,实在是益处多多。

  西洋参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材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多吃酸味食物和花生

  多吃些酸味食物能补肝气。秋季许多水果成熟,可以适当地选择食用,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可收敛肺气。

  花生有滋阴润肺、抵抗肠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点就是养阴防燥,所以秋后希望大家多食花生。这个季节正是嫩花生上市的时候,盐水花生是很可口的食物,但是仍要记住,一次不能吃太多。(扬子)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14:58:07)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当代人物录】聘任分会正副会长秘书长.. 第 80 楼

微 健 康
浏览次数:5 日期:2015年9月26日 22:42

微  健  康

  酒与药物勿同服

  ①大多数抗生素服药时不能饮酒,如常见的头孢类药物停药一周内不能饮酒。②甲硝唑停药3天内不能饮酒。③喝酒后头痛不能吃止疼片。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与乙醇合用极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失眠等慢性病药物也不能酒后用。

  双腿疲劳多吃香蕉

  不少人经常要出差,成天东跑西颠,腿部负荷很重。常常是一整天跑下来,双腿又酸又胀,这时不妨吃些香蕉。一是因为香蕉富含钾,可以有效缓解我们身体的疲劳;二是因为钾可排除身体中多余盐分,使本来肿胀的腿能变得清瘦一些。

  电脑前吃饭易肥胖

  在办公室叫份外卖,边吃边玩电脑,是不是你的常态呀?要注意:

  ①这样会分散注意力,摄入更多食物,增加肥胖风险。

  ②吃得过多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影响接下来的工作效率。

  做米饭加点豆更营养

  做米饭时放点红豆、豌豆等,不仅可互相弥补不足,还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营养价值。谷类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少,而豆类中赖氨酸含量高,谷类在去皮精制时失去了很多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豆类恰好可以补充这些营养。

  哪些人易患老年痴呆?

  有研究显示,2/3的老年痴呆是由以下因素导致:肥胖、颈动脉狭窄、受教育程度低、抑郁症、高血压、吸烟习惯、心理脆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Ⅱ型糖尿病。

  合理膳食防秋燥

  ①多喝蜂蜜水少吃姜:生姜辛辣易伤肺,蜂蜜润肺可防秋燥;②吃粥健脾胃补中气:早餐可选择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等;③尽量不吃西瓜等寒凉瓜果:可多吃苹果、葡萄等应季水果;④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等,以滋阴润燥。

  保护皮肤六大原则

  不熬夜,11点前入睡;多吃蔬果,每天保证一斤蔬菜、八两水果;每天吃奶类、大豆类食物,常吃鱼禽蛋瘦肉,保证优质蛋白的充足摄取,为胶原蛋白的合成提供原料;每天饮水2L以上;不抽烟酗酒,不暴饮暴食;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出汗排毒,还能紧致皮肤。 (综合)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15:00:37)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当代人物录】聘任分会正副会长秘书长.. 第 81 楼

秋季养生 吃出来
浏览次数:5 日期:2015年10月12日 15:57

        吃

  秋季养生 吃出来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此时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神志安宁

  这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午天热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可以喝点清凉解暑的绿豆汤,遇事保持心平气和,少生闲气。

  起居:勿贪凉防“阴暑”

  早卧早起,初秋少吹空调防“阴暑”,薄衣御秋寒保暖不能忘。夏秋之交是最难选择衣物的时候: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运动:练功养肺气

  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饮食:少辛辣多点酸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秋季时节,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养肝气,禁冷饮及穿寒湿内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季养生食物

  1、莲藕润燥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立秋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莲藕为首选。

  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养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2、杏仁补肺

  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立秋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

  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葡萄增酸

  秋天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

  (综合)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15:02:55)   回复此贴
  回复:【安氏当代人物录】聘任分会正副会长秘书长.. 第 82 楼

这些保健养生法你不可不知
浏览次数:5 日期:2015年11月8日 22:07

这些保健养生法你不可不知

  气象专家介绍,白露为我国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做好日常保健非常重要。饮食上,少吃海鲜,多吃山药。起居要注意早睡早起。

  秋吃早粥 调理脾胃

  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白露时节适宜的粥品有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等,有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

  白露身勿露 露了冻泻肚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搓耳泡脚 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踝,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运动调养 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综合)


作者:安志民 (2016/8/10 15:05:0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84 每页5条 当前14/17页 首页 上一翻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4,009.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